从话语语言学角度分析《德语语言大纲》要求下“DaF”原版教材“Studio 21 A1”中阅读类文本的特征与多样性
2022-09-29王牧洲
王牧洲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0000)
一、《德语语言大纲》与教材选取
《德语语言大纲》(Profile Deutsch)一书[1],是对欧洲外语教学指导性文件——《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GER)中统一衡量外语能力的标准进行的多层级、多方面能力的具体阐释和描述。该书也为各德语为非母语国家的对外德语(DaF)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德语语言大纲》中,列举了大量实例以具体说明各语言层级水平的学习者应在其社交和语言环境中具备怎样的进行适当行为的能力。根据该大纲给出的术语,该项能力被称为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2].该术语的意义为,学习者有能力在真实的日常语言使用之情况下,实现特定的语言交流目标。
“行为导向”这一概念核心在于“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因此,确保阅读课文尽可能地具备真实性和实际实用意义,并尽可能地拓展其文本类型的多样性,这成为“DaF”教材必须面对的课题。
由德国康乃馨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Studio 21)作为德国原版DaF 教材,清楚地标明了该教材“以GER 为依据”且“清晰且实际地实施《德语语言大纲》中的能力描述”[3],十分适合作为参照教材进行分析。本文分析研究在《德语语言大纲》的要求之下,以此为基准设计编写的这本教材在阅读文章种类多样性上的特点。
二、分析方法及理论基础
尽管该大纲中列举了超过160 种不同的教科书可用文本类型(Textorte),不过书中并没有给出各类型文本的具体评判标准,事实上也很难根据语义或者篇章结构对不同的文章按照一致的标准进行定义。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种文本类型,也可能构建完全不同的行为导向,这都给文章分析带来了困难。
综上所述,更为理想的分析角度是从与各文本类型相关的特征入手,对其进行归类并以此来分析其多样性。因此,笔者尝试从话语语言学(Textlinguistik)的角度对该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分析。根据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克劳斯·布林克(Klaus Brinker)在其著作《语言文本分析》(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中的观点,将教材中的依照下述三种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文本功能(Textfunktion ),主题展开(Themenentfaltung)和行为领域(Handlungsbreich)。这三个定义的具体说明如下:
(一)文本功能
根据布林克的观点,文本“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行为,说话者或写作者可借此与听者或阅读者建立某种交流关系”[4]。换句话说,文本与其发送者的意图有关,目的是使接收者明白,应如何去理解这段文本,即文本的功能。
Brinker 将文本功能细分为以下五类:
1.信息功能(Informationsfunktion):发送者向接收者告知某事实(文本内容)。
2.呼吁功能(Appellfunktion):发送者要求接收者采纳某意见或执行某行为。
3.责任功能(Obligationsfunktion):发送者承诺,对接收者执行某行为。
4.联系功能(Kontaktfunktion):发送者让接收者明白,该文本与和他的个人相关(如感谢、道歉、祝福、邀请等)。
5.声明功能(Deklarationsfunktion):发送者在此向接收者声明某事。
(二)主题展开
相较于文本的功能着眼于交流方面,主题展开的重点则为文本语言的结构。布林克将其分为四类:
1.描述性(deskripiv):对其下属的子主题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描述,以说明某一事物,一次性的或可重复的某一事实。常见于新闻报道、说明书或者科学性论文之中。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德国总理朔尔茨。
2.记叙性(explikativ):与描述性主题不同,记叙性主题描写的为不寻常的一次性事件,以记叙者的主观视角(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进行。如,“我(朔尔茨)昨日在走向习主席时,突然被地毯绊倒,实在是太丢国家的脸了。”(本例纯属虚构)
3.解释性(narrativ):从其他事实或是普遍规则对某一事实/现象进行逻辑性解释与分析。如:若冰箱不制冷,则可以判定冰箱内的冰块会融化;反之,冰箱内的冰融化了,则说明冰箱不制冷了。
4.议论性(argumentativ):即用于表达观点,常见如评论性或批判性文章。
(三)行为领域
这一特性涉及在交流中双方(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角色行为。布林克将其分为三类:
1.私人(privat):交流双方存在私人关系,为家人或熟人。这一类的文本可以为明信片、购物清单等。
2.公开(öffentlich):与私人相对,为通过公共渠道(如新闻媒体、广播、互联网)发布的文本,如天气预报、财经新闻评论。
3.正式(offiziell):交流双方相互间存在正式的关系,如各类公司、机构之间,或是与一个特定的目标人/人群之间的关系,如某官方机构给予某公民的法律文书。
在上述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笔者再根据《德语语言大纲》中对不同文本类型的归类,对该教材的课文类型进行逐一标注,即该课文是在什么情境下,通过何种形式,在什么平台/或通过什么媒介发布的,以进一步明确其多样性。
三、课文分类研究
(一)数据概览
图1
图2
图3
全书阅读课文的数量为49。文本功能方面,文本为信息功能的课文有45 篇,占92%;文本为呼吁功能的有1 篇;文本为联系功能的有3 篇。主题展开方面,描述性的有36 篇,占73%;解释性的有6 篇,占12%;记叙性有4 篇,占8%;议论性的为3 篇。而在行为领域方面,仅有18 篇可以确定,占总量的37%;其中,在公开领域进行的为14 篇,在私人领域进行的为4 篇,无课文属于正式行为领域。全书共有35 篇课文能够明确其主题,占71%,可分为14 种不同的类型。
(二)课文分析实例
为更好地展现上述特性的判定,从该教材中选取三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1.第80 页:Umzugschaos
内容:描述了一次糟糕的搬家经历
文本功能:向收件人发送的邮件;使用亲近的称谓,说明双方为熟人,因此属于联系功能
主题展开:描述了搬家的经历,但在全文最后请求收件人的协助,因此前文是为了说明情况和需要帮助的理由,属于解释性展开
行为领域:配有电子邮件框作为底层图片,明显属于电子邮件,且发送对象为熟人,因此属于私人领域。
文章类型:属于私人邮件
2.第164 页:Familie Mertens im Urlaub
内容:描述了一次持续数日的度假旅行中的经历
文本功能:本文目的为清楚地向他人描写旅行中的经历,因此属于信息功能
主题展开:以主观视角记录并评价了个人一次性的经历,属于叙述性展开
行为领域:配有明显的记事本纸张作为底层图片,附带行程路线图和记录日期,属于私人日记,因此行为领域为私人
文章类型:属于私人日记
3.第193 页:Nudelauflauf
内容:讲解如何制作一种焗意面
文本功能:介绍了烹饪方式,读者应参照着来完成,属于呼吁功能
主题展开:对烹饪步骤进行了客观的陈述性的描述,属于描述性展开
行为领域:配有图片和详细配料信息,是一份菜谱,因此属于公开领域
文章类型:属于菜谱
(三)小结
显而易见,在文本功能方面,属于信息功能的课文数量以超过90%的占比,几乎成为唯一的类型。传递信息为文本最重要的功能,考虑到这一点,数量占据首位也符合大众日常的实际阅读情况;不过,具有联系和说明功能的课文的出现,说明此两种类型的文章也是能在A1 阶段的德语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不过它们的数量在“Studio 21”中显得有些过少了;至于责任和声明功能的文本,通常是具有固定格式或者机构化的文本(如合同,法律文书等),在A1 学习阶段没有出现也无可厚非。
在主题展开方面,虽然描述性展开的数量遥遥领先,超过70%,但四类主题展开的课文均有出现。在这一方面,该教材的课文展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为领域方面,绝大部分的课文所发生的场景并不明确。也就是说,有超过一般的课文,读者无法确定是谁在向谁,以什么样的意图书写了这一课文。因此可以推断,这些课文应是非真实的,即没有明确的行为导向,无法与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课文类型方面,虽然受到大部分课文行为领域不确定的影响,导致近三成的课文同样无法确定其类型。但即便从可确定的课文类型来看,“Studio 21”已经展现了丰富的多样性,涵盖了日常生活场景下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大部分课文类型,甚至出现了论坛聊天记录这样《德语语言大纲》中并未在A1阶段中相应环境下所要求的语言能力的课文。
结语
总体来说,“Studio 21”所收录的课文在文本功能上较为单一,这一点不够理想。考虑到记叙、解释、说明类主题的课文在A1 阶段的德语教材中完全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版本中可以考虑从这一方面入手,与文本功能方面结合,拓展具有联系和呼吁功能的课文的多样性。
而在行为领域以及课文类型方面,“Studio 21”则较充分地展现了其收录课文的多样性。不过,有超过60%的课文的行为领域并不明确。一篇文章的行为领域是确定其作用对象的重要依据,在不明确行为领域的情况下,就无法确定其作者想要传达的具体对象和其语言的行为导向。然而实际上,Studio 21 中许多不能确定行为领域的课文,有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如,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介绍某个人物,内容为其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工作等(见上文图4),具体内容随不同的单元主题进行调整;部分文章被标注为国家“国家概况”(见上文图4),可以借此了解这些课文是在介绍德国的国家概况、风土人情。显然,这些文章由本教材的编者编写,旨在为学习者,也就是文本信息的接收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即行为导向。因此,这些课文实际上在行为领域方面也可以被归为“公开”,作为描述性或解释性的主题展开,并具备文本的信息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些行为领域和行为导向不明确的文章也可以被纳入前文所使用的布林克的话语语言学分析模型。
图4
综上所述,该教材中绝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行为导向,且课文类型多样,体现了《德语语言大纲》对于A1 阶段的语言实际应用场景中相应能力描述的要求。尽管如此,有一点仍须指出:通过本文的分析并不能得出,拥有明确行为导向和丰富类型的阅读课文对于学习者来说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能否切实地根据大纲阐述训练各场景中的语言能力。另外,配有大量具备明确的行为导向的阅读课文,对于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促进究竟是起到正面还是负面的促进作用,或者是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