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29汪济红郑晓云马明翠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实训教学效果

汪济红 郑晓云 马明翠

(通化市卫生学校〈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引言

护理实训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教育中常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护理能力、个人素养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教学方法较为片面,注重于理论讲解,与临床实际相脱节,学生无法将自己带入实际工作的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等角色当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1-2]。而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观察、学习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角色的认知,切实体验角色情感变化,从而使教学更为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4]。本文即选择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00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的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20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00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班级分组,可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个学生。对照组中,男学生4人、女学生46人,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68±0.42)岁。观察组中,男学生3人、女学生47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65±0.44)岁。两组学生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即由教师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并指导学生利用模具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

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授课,具体如下:①环境支持:我校为教学工作准备充分,共计准备护理技能训练教室2间、示范教育教室1间、准备教室1间、仿处置室的教室1间、形体训练教室1间,各教室内均安置与临床匹配的教学模型和仪器。②角色安排:对于随机角色可无须课前安排,但对于分组角色扮演教学,则需课前布置相关内容,明确阐述本次教学主体、目的、要求,并合理分组,由学生自愿参与,且要求每位学生均需参与角色的准备工作。③设置问题情景与要求:带教老师需先行进行临床实践,依照临床实践中的实际病例撰写护理实训角色剧本,制定教学案例的场景,设定问题情境,亲自参与角色扮演,督导角色扮演进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的同时进行观察、聆听、思考,指导学生轮流扮演‘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情境内操作的要点、细节、情感等内涵的了解。④讨论和总结:每场表演结束后,需由教师指导‘演员’、‘观众’进行角色扮演的体会和感受、观众观看的收获发言,同时指导‘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由教师对问题、建议进行总结,同时评价‘演员’语言表达、沟通、护理操作中的优越点,由‘演员’、‘观众’共同探讨改进方法,并将改进方法应用到下一次的角色扮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得分。使用本校自制的“学生教学评价量表”,该量表内容包括沟通能力、护理理论、团队协作、学习积极性、护理文案的书写五项内容[5],每项内容均包括五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法(0~3分),以没有进步计0分,以稍有进步计1分,以较大进步计2分,以显著进步计3分,该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823,得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2)比较两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得分。使用本校自制“教学相关量表”,该量表内容包括教师态度、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总体评价五项内容[6],每项内容均包括5个问题,采用3级评分法,以差或者没有计0分,以一般或者偶尔计1分,以良好或者常有计2分,该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818,得分越高,教学质量越高。

(3)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校开展护理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结果评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分设定为100分,得分越高,学生能力越强。

(4)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使用本校自制的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对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师生沟通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提问[7],总分100分,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814,由学生匿名填写,问卷实际发放100份,回收率达100%,以分值划分:非常满意(问卷得分90~100分)、基本满意(问卷得分60~89分)、不满意(问卷得分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分组总例数*100.00%。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得分

观察组学生教学评价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分)

表1 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分)

2.比较两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得分

观察组学生教学相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分)

表2 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分)

3.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前,两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学生教学前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分)

表3 学生教学前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分)

(注:*表示与同组同指标教学前比较P<0.05)

4.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保健意识逐年提升,对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愈发重视,促使我国医疗护理服务工作发展重大变革,对护理人员个人素养、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我国护理服务行业新鲜血液的主要来源,但学生多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能力较为欠缺,难以有效开展护理工作,无法快速融入护理行业。也因此,诸多院校纷纷开展护理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护理能力,为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但受传统教学观念制约,绝大多数高校的护理实训教学仍旧采用‘讲授法’,即教师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利用PPT、模型等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再由学生自己进行重复的练习,教学内容单一且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9-10]。且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需重视自身角色的融入,也需立足于患者、家属角度考虑问题,加强护患沟通,方可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1-12]。而这一点,也是传统‘讲授法’所不能涉及的。

本文中,观察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各指标得分、教学质量相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效果显著,可提升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这可能是因为角色扮演法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使得教学工作更为形象化,并设置相应情境,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护理技能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佳。

而观察组学生教学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凸显了角色扮演法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效果。这可能是因为角色扮演法将教学模型替换成了人,增加了实际操作的真实感,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相应角色,做好每一个步骤,从而提升了个人能力。

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了学生对角色扮演法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效果显著,能够为学生步入护理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实训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