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疗效分析

2022-09-29李伟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莫德梅毒青霉素

李伟斌

(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高新医院,广东 珠海 5191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该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几乎会侵犯人体的所有器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二期梅毒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受损和淋巴结肿大,但症状可在数周内消失。一旦累及神经系统、心脏,则说明已经发展进入梅毒三期[1-2]。对于梅毒患者,临床上应尽早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对梅毒患者进行治疗。苄星青霉素是临床上治疗梅毒的常用药物,但单独应用该药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梅毒血清固定是梅毒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普遍认为与细胞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有关。匹多莫德是免疫调节剂,有辅助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6 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研究和评价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效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56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有28例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3]:1)明确诊断为梅毒血清固定;2)HIV 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3)治疗依从性良好;4)患者本人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和同意,参与研究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4]:1)有再感染的可能;2)对研究中使用的治疗药物有过敏史或禁忌证;3)免疫力低下;4)中途退出研究。观察组:有男16 例,女12例;年龄为21 ~53 岁,平均年龄(39.95±3.26)岁;病程为7 ~16 个月,平均病程(11.16±1.37)个月。对照组:有男15 例,女13 例;年龄为22 ~54 岁,平均年龄(39.98±3.47)岁;病程为8 ~16 个月,平均病程(11.35±1.42)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独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方法是: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727,规格:120 万U),每次240 万U,每周治疗1 次,连续治疗3 周。观察组患者采用匹多莫德+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方法是:1)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每次240 万U,每周治疗1 次,共治疗3 周;2)口服匹多莫德(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718,规格:0.4g),每日2 次,每次0.4g,共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计算比较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TRUST 转阴率。2)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3)对两组患者的玫瑰疹消退时间、硬下疳消退时间、扁平湿疣消退时间、掌跖梅毒疹消退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5.0 版本,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TRUST转阴率

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RUST 转阴率分别为75.0%、82.14%、89.29%,对照组的血清TRUST 转阴率分别为46.23%、57.14%、64.29%。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RUST 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血清TRUST 转阴率的比较[ 例(%)]

2.2 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更高,CD8+的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 CD4+/CD8+观察组(n=28) 治疗前 61.28±3.37 29.96±2.45 29.56±2.88 1.12±0.16治疗后 71.48±3.02 38.61±2.11 23.02±2.14 1.86±0.27对照组(n=28) 治疗前 61.25±3.49 29.58±2.88 29.45±2.46 1.14±0.21治疗后 66.46±3.01 34.05±2.12 26.53±2.11 1.34±0.29 t 值/P 值(对照组治疗前后) 5.982/0.000 6.614/0.000 4.767/0.000 2.956/0.005 t 值/P 值(观察组治疗前后) 11.927/0.000 14.156/0.000 9.644/0.000 12.476/0.000 t 值/P 值(组间治疗前) 0.033/0.974 0.532/0.597 0.154/0.878 0.400/0.690 t 值/P 值(组间治疗后) 6.229/0.000 8.067/0.000 6.180/0.000 6.944/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玫瑰疹消退时间、硬下疳消退时间、扁平湿疣消退时间、掌跖梅毒疹消退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皮疹症状消退时间的比较(d,± s)

表3 两组患者皮疹症状消退时间的比较(d,± s)

组别 例数 玫瑰疹 硬下疳 扁平湿疣 掌跖梅毒疹观察组 28 8.52±1.15 6.24±1.48 9.26±1.45 8.02±1.62对照组 28 12.13±1.24 8.58±1.36 12.97±1.44 11.36±1.05 t 值 11.295 6.160 9.606 9.154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统计,此病的发病率位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血清固定是指早期梅毒6 个月之内、晚期梅毒12 个月之内血清依然无法转阴,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再下降,而长期维持在低滴度,甚至终生维持在低滴度的现象[5]。目前临床上对于梅毒血清固定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梅毒分期、分型、开始治疗时间、给药途径、早期治疗药物;2)治疗药物的剂量不足、治疗不规则、药物敏感性较差;3)正规药物治疗后药物分布不到位,有少量的梅毒螺旋体残留,导致体内存在活动性病灶。梅毒血清固定的复发风险较高,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苄星青霉素是一种长效青霉素。与普通的青霉素相比,苄星青霉素的半衰期相对较长,通过肌内注射的给药方式能够维持1 周的有效浓度[6]。但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需要大剂量注入方可起到较好的疗效,虽然此种治疗方法能够杀死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异性蛋白,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体温升高,加重其各器官的受损程度,且注射时患者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部分患者的接受度较低。匹多莫德是一种免疫刺激调节剂,可通过对细胞免疫的刺激,促进白介素-2 的产生,诱导T 淋巴细胞增殖,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从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增强中性粒细胞的驱化和巨噬细胞的驱化[7]。本次研究的结果提示,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其血清TRUST 的转阴率均相对较高,患者治疗后血清学指标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皮损症状消退的时间更短。这均体现了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将匹多莫德与苄星青霉素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两种药物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以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增强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能力,从而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莫德梅毒青霉素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青霉素类兽药在临床上使用注意事项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三)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