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E方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AFP、γ-GT表达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9-29赵振梁梁宇闯杨锦钊周志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原发性病灶肝癌

赵振梁,梁宇闯,杨锦钊,周志鹏,梁 格

(江门市中心医院介入医学科,广东 江门 529000)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患者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导致患者出现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已明确其相关危险因素[1-2]。肝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等不具有特异性的消化道疾病症状。近年来,此病患者的死亡率处于上升的趋势。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案是肝癌患者常选择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后续治疗时间[3]。有学者指出,肝癌存在双重血供、侧支循环形成等特点,因此在给予患者TACE 治疗后,其出现肿瘤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需在术后对其进行定期复查,以达到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的目的[4]。既往研究证实,用血清甲胎蛋白(APF)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能够作为辅助肝癌诊断的有效指标[5]。但目前临床上缺乏有关TACE 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AFP、γ-GT 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资料。本文对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TACE 方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AFP、γ-GT表达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门市中心医院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66 例,其中有男37 例,女29 例;其年龄为32 ~67 岁,平均年龄(48.25±3.17)岁;其病灶的直径为6 ~12cm,平均直径(8.15±1.02)cm。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2)无进行根治手术的指征;3)预计生存期>3 个月;4)年龄≤70 岁。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存在复发转移性肝癌;2)入组前已开始进行放化疗;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临床基础资料缺失。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TACE 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其肝肾功能指标,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肿瘤所在部位、数量、大小。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2% 的利多卡因对其进行局麻。采用Seldinger 法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将5F 导管鞘插入,予以适量肝素盐水冲管。在导丝引导下置管,对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膈动脉进行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并插入微导管。为患者输注混合乳化剂(含有注射用洛铂10mg、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10mg ~20mg、罂粟乙碘油注射液10mL ~20mL),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靶血管。术后患者的穿刺侧肢体制动≥24h,予以护肝、护胃等对症治疗。术后1 个月时进行复查,若显示肿瘤病灶仍存在明确的血供及强化区域,则需要再次行TACE 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完全缓解:经治疗后,患者的目标病灶完全消失,且无新发病灶出现;(2)部分缓解:经治疗后,患者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减小≥50% ;(3)稳定:经治疗后,患者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减小<50% ;(4)无效或进展:经检查显示,患者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增加≥25%,或发现新发病灶。2)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FP、γ-GT 的水平。3)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采用生存质量核心(QLO-C30)量表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价。该量表包括功能领域、症状领域两个主要项目,功能领域包括5 个维度,分值高低与患者的功能状态呈正相关。症状领域包括3 个维度,分值高低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治疗后,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占0.00%(0/66),为部分缓解的患者占7.57%(5/66),为稳定的患者占63.64%(42/66),为无效或进展的患者占28.79%(19/66),治疗的有效率为71.21%(47/66)。

2.2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

治疗前,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854.36±224.48)μg/L、(469.58±7.14)U/L。治疗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21.25±118.14)μg/L、(138.24±4.01)U/L。 治疗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x±s)

2.3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

治疗前,患者的功能领域评分、症状领域评分分 别 为(64.22±2.10) 分、(32.67±3.64) 分。 治疗后,患者的功能领域评分、症状领域评分分别为(80.57±3.41)分、(15.67±0.57)分。治疗后,患者的功能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症状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分,±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分,± s)

时间 例数 功能领域评分 症状领域评分治疗前 66 64.22±2.10 32.67±3.64治疗后 66 80.57±3.41 15.67±0.57 t 值 33.168 37.485 P 值 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但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且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导致其病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6]。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发展速度加快,TACE 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TACE 方案主要是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至肿瘤供血动脉远端,在注入化疗药物的同时,使肿瘤供血动脉闭塞,以达到阻断肿瘤的供血,使肿瘤发生缺血性坏死的目的。但有研究提出,肝癌患者在接受TACE 治疗后,5 年内的存活率仅为20% 左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降低其术后肿瘤的复发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患者占0.00%(0/66),为部分缓解的患者占7.57%(5/66),为稳定的患者占63.64%(42/66),为无效或进展的患者占28.79%(19/66),治疗的有效率为71.21%(47/66)。这表明,TACE 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有研究指出,相较于传统化疗,通过TACE 直接将药物注入肿瘤能够降低全身药物浓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利于其机体的恢复。肝癌细胞属于尚未分化的肝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AFP,造成血清AFP 水平的上升;既往研究指出,AFP ≥400 μg/L 可作为肝癌诊断的辅助性指标,且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功能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症状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TACE 的治疗安全性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较好。原因在于:AKP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最后由胆道进行排泄,当患者肝脏受损或出现原发性肝癌时,AKP 的水平会出现明显的上升[10-11]。γ-GT 主要来源于胆小管内上皮细胞、肝脏滑面内质网,当机体出现急性肝炎时,会出现轻度上升,当患者发展为肝癌时,γ-GT 表达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大[12]。

综上所述,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 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清AFP、γ-GT 的表达水平,提高其肝功能及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病灶肝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