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Hook-wire定位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2022-09-29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叶 斌

(南雄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南雄 512400)

肺癌的发病率、致死率均位居恶性病变首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近些年随着肺癌筛查技术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临床上常通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穿刺活检等方法判断肺结节性质。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低,而术后病理检查的创伤性较大,患者接受度低[2-3]。目前,腔镜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在肺结节的诊断、治疗中均有应用)。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有研究指出,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定位病灶位置[4]。临床上常用的结节定位方法包括经皮穿刺碘油染色法、Hook-wire 定位法等,不同定位方法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Hook-wire 定位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临床应用广泛[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Hook-wire 定位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5 例/组)。观察组中有男16 例,女19 例;年龄42 ~78岁,平均年龄(61.07±4.73)岁;体重43 ~81 kg,平均体重(67.46±3.86)kg ;结节直径6 ~22 mm,平均直径(12.34±2.05)mm;结节深度:19 例浅表结节,16 例非浅表结节;结节位置:8 例左上肺,9例左下肺,7 例右下肺,11 例右上肺;结节类型:19例单发,16 例多发。对照组中有男17 例,女18 例;年龄42 ~79 岁,平均年龄(61.38±4.85)岁;体重42 ~82 kg,平均体重(67.71±3.54)kg ;结节直径6 ~23 mm,平均直径(12.57±2.79)mm;结节深度:20 例浅表结节,15 例非浅表结节;结节位置:9 例左上肺,8 例左下肺,8 例右下肺,10 例右上肺;结节类型:21 例单发,14 例多发。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CT、X 线检查发现肺结节;2)满足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适应证;3)穿刺路径中无重要结构、大血管;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异常;2)存在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3)合并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4)已出现远处转移或有穿刺禁忌证;5)伴有其他恶性肿瘤。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观察组术前在CT 引导下行Hook-wire 穿刺定位:选择双排CT机(Siemens Emotion duo)进行引导穿刺,首先进行平扫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深度等,详细记录病灶信息,设计进针路线,标记进针点,根据病灶深度选择定位针规格;消毒后实施浸润麻醉,再次进行CT 扫描,在CT 引导下行Hook-wire 穿刺,将套管针向病灶侧方刺入,复查CT,观察刺入位置,未见异常后推进金属钩,使套管针与病灶保持2 cm的距离;置入病灶旁5 ~10 mm 的范围内后,快速打开金属钩,再次进行CT 检查,确认针尖处于合理位置后,退出套管针;紧贴胸壁剪短残留于皮肤外的钢丝,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将最后定位的图像发送至手术室,准备手术。对照组采取术中手指触摸肺部结节定位:取侧位卧,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术中术者将手指伸入胸腔触摸肺部结节,触及结节后楔形夹闭病灶组织并切除。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定位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中转肺叶切除率、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咳嗽、局部严重疼痛等)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的病灶定位时间为(22.15±4.56)min,住院时间为(5.22±1.61)d,出血量为(7.52±2.64)mL,住 院 费 用 为(29 212.76±968.56) 元。 对 照 组 的病灶定位时间为(45.34±8.45)min,住院时间为(7.63±2.14)d,出血量为(26.31±10.21)mL,住院费用为(35 430.58±1034.58)元。观察组的病灶定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病灶定位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费用(元)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5) 45.34±8.45 26.31±10.21 35 430.58±1034.58 7.63±2.14观察组(n=35) 22.15±4.56 7.52±2.64 29 212.76±968.56 5.22±1.61 t 值 14.288 10.541 5.956 5.324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中转肺叶切除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中转肺叶切除率为2.86%(1/3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的中转肺叶切除率为22.86%(8/35),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71%(9/35)。观察组的中转肺叶切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转肺叶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检查技术的发展,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关于肺结节定性诊断及处理仍缺乏统一标准。对结节进行准确定性对指导后续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6]。既往临床多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肺结节性质,但操作较为复杂,且存在一定创伤性。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部小结节的诊断、治疗方法均得到创新,且应用效果备受患者认可[7]。临床上对于CT 检出的肺结节可进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中切除病灶组织送检,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再决定是否需要扩大切除。精准定位病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细针注射放射性核素、亚甲蓝等染料或超声、CT 透视等影像学技术是临床定位肺结节的常用技术,但准确性均较差,临床需寻找更加准确的定位方法[8]。有研究指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在肺部结节的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病灶定位难度较大,术中未能精准切除病灶会影响手术效果[9]。既往临床常采用术中手指触摸肺部结节进行定位,传统开胸手术便于术者术中伸入手指触摸,即使深部结节也可触及,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但随着微创理念普及,肺楔形切除术在胸腔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切口较小,仅能容下一指,术者的手无法进入胸腔,导致定位难度较大。上述问题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Hook-wire定位是临床常用的定位技术,其主要是通过CT 检查发现病灶,明确病灶范围、大小、深度等,在CT 引导下向病灶处放置钢丝,以便在获取定位图像后实施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0]。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病灶定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中转肺叶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实施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进行Hook-wire 定位有利于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中转肺叶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能够降低治疗成本。彭磊磊等[11]的研究表明,在实施孤立性肺小结节单孔胸腔镜手术前进行Hookwire 穿刺定位的效果较好,操作较为简单,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且安全性较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为Hook-wire 定位操作的安全性高,术前在CT 引导下进行Hook-wire 定位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从而可便于术中操作,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Hook-wire 定位操作简单便捷,适用于肺结节诊断及治疗,可提高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与肺结节的切除率[12]。但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扩大样本量,深入分析Hook-wire 定位在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与术中手指触摸肺部结节定位相比,在实施胸腔镜下肺组织切除术前进行Hook-wire 定位能够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中转肺叶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可减少其治疗费用。此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雪后
幽灵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