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线课程优化建设与实践研究

2022-09-29张小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师

张小娟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呈现和传播手段的巨大变化推动着在线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化教育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习惯,在线课程逐渐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线学习需求的增加也对在线教育优化服务质量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2020年后,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普遍开展了网络线上教学活动和在线课程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深刻体验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也遇到了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复杂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教学随时可能从“线下”走到“线上”,教育信息化成为高校、师生必须面对的挑战,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模式,适应并提高线上信息化教学技能,学校也需要打造一批符合本校实际需求的线上课程,以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顺利有序完成。

一、网络在线课程建设的前景和意义

1.网络在线课程教育发展迅速,人们对在线课程学习需求空前增长。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途径和行为习惯,在线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需求量不容忽视,优化在线课程服务质量也成为社会共同诉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课程平台的日趋成熟与多样化,线上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线上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资源和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层次各异,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展现,学习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课程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在线课程学习的需求,必须要促进在线教育深化发展,提高在线教育服务质量,针对深层学习需要,优化在线学习的用户体验、强化学习过程体验、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2.信息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为发挥在线课程优势奠定了技术基础。互联网、手机、电脑、平板的广泛普及使用,教育教学平台的多样化发展,为线上课程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线上课程的便捷性、灵活性、自主选择性、资源多样化特点,让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移动终端、平台,灵活利用课内外时间,选择到需要的课程内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便捷性。

3.线下课程不能正常实施时,在线课程价值尤为凸显。为保证顺利完成极端情况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跳出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快速度适应“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近两年的信息化在线教学,教师从最开始的质疑、困惑、不适应到尝试、兴奋、平静,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钉钉、腾讯课堂、智慧课堂、云课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多个教学平台,渐渐适应了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线上活动、在线答疑、作业批改、课程评价、课堂大数据监控等教学活动,少部分教师甚至学会了使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开展教学工作[2]。教师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能力、信息化职业素养和加工能力得到突破性的大幅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为线上课程建设奠定了人力基础。

4.线上课程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在线课程发展的内生动力。线上课程相比于线下课程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线下课程的弊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也面临师生互动不及时、对学生自觉性要求高、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诸多短板和问题的挑战。随着线上课程的发展,线上课程渐渐加入教师的在线答疑辅导,从学生课前问题的提出、课堂的表现、课前测试完成的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干预,学习监督检测评价机制建立,学生线上课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在线课程发展将得到多方面的改进,从而迈入新的台阶。

二、在线课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线上课程和在线课程学情分析

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据统计,在 2020年12月举办的世界慕课大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 868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728门国家级虚拟方针实验课程。2020年,我国的 108万高校教师开设了 110万门在线课程,2259万大学生参加在线学习。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教育”精品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大丰富,在线教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为了解线上教学的实际状况,论文对本校200名大学生开展的线上课程、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线上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情况表Table 1 Survey of online course teaching during the epidemic

2.在线课程的优势

(1)突破开展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线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师不必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地点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名额,也可以不受制于每节课 45分钟左右的时间限制,在突发客观状况导致传统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线上课程开展居家线上教学。无论是用慕课、微课、录播或是依托在线课程,都可以实现信息的自由传递,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教学任务,破解了传统课堂教学必须集中在教室的场地限制。

(2)教学过程可以无限循环回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不免出现知识信息密集、上课节奏快的情况,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接受时间。另外,传统课堂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PPT是经过老师高度精炼的知识框架,板书内容相对减少,需要配合教师的精细讲解才能学 懂弄通,学生稍微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遗漏和遗忘现象。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件和教案会提前分享给学生,就算没有板书,学生也可以体系化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在线课程可以回放,学生可以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学习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通过点播、循环回放教师的讲解和相关视频资源,反复学习巩固,直到学懂。

(3)丰富冗余的课程资源。在线下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时间限制,教师不得不在较多的学习资源中选取比较符合普遍学生学习水平的内容,取舍的标准在于符合大多数学生,这就意味着必须间接放弃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线上教学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差异化学习,还可以通过数据诊断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促进学习效果提升。同时,线上课程由于不受储存空间的限制,教师备课、上课过程中,主要部分为满足普遍学生的资源,还可以将课程内容相关的大量资料都放置到课程学习连接上,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为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留足提升拓展空间,满足个性化需求。另外,线上课程由于有充分的准备和内容打磨时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表达、语速、问题、练习、活动都精心设计,哪怕是一个小视频都能做到短小精悍,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可控性。教师还可以通过拍摄技术、剪辑加工进行反复修正,确保了不同课时要求的纵向衔接性和每一个课时的语言、文字、画面、要求的整体性。这种全面融合讲解、音乐、动画、视频、人物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丰富和冗余,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

(4)提升对学生的个体关注度。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习得情况是线上课程的一个重要缺陷,但是随着线上课程的发展,人们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虚拟学习社区”,搭建线上和线下的沟通平台[4]。同时,由于很多高校的线上课程都有搭配专业教师进行线上辅导答疑,这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线下教学的典型问题解答、典型作业点评环节,更能广泛照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学生的在线提问,教师点对点的一一回答,避免老师忽略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个体的关注度。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资源满足了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时间的学习差异需求等。

(5)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线上课程的教学平台可以综合展示不同教师的线上课程情况,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实现资源共享。以超星平台为例,仅《大学语文》一门课程,平台放置的在线课程达到4个。准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查找,还可以查看国家级的精品在线教学课程内容,更可以使用同一平台同一课程的教学资源。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平等学习和公平使用,大大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教师水平能力限制,在打开教师眼界的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信息素养得到最快速度的提升,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从而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另外,线上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只要把网络连接好,他们就可以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整体教育水平高的地区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听到高水平名师的精彩课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断缩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地域差距,大大促进了教育公平。

3.在线课程的不足

(1)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要求高。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授课,教师不用主动管理,往讲台上一站,一个眼神都可以对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在教师的主导管理下,即使偶尔有学生走神、打瞌睡,老师也可以当场及时制止,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较强,课堂管理及时有效。而在线上课程的教学学习中,教师隔着电脑或手机屏幕进行授课,学生隔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听课,师生之间缺乏真切的语言、表情、态势的交流,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放松自我管理,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纪律意识弱化,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甚至不能做到全程参与教师的教学环节,更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2)单项输出型教学,现场感不足。线下课程以班级为学习单位,同一学习单位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现场教学互动,相互启发和促进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适时调整各教学环节实施的节奏和难度。在进行小组化学习讨论时,现场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实现各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启发,在单独个别回答问题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情况及时点拨引导,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面对面的无障碍沟通和讨论,形成正面向上的思维碰撞,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而在一定程度上,线上教学是虚拟课堂,师生之间隔着屏幕的互动明显没有面对面在教室内顺畅。尤其是当出现网络掉线、计算机卡顿和手机卡屏等网络问题时,师生间正常沟通交流都成为问题。另外,由于在线课程教学过程的单向输出性,教师无法通过观察学生的专注情况了解其当时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孤立的学习个体,普遍具有一种孤独感,缺少相互间的感受传递和互馈关系。就算可以进行在线上交流,但基本都是采用的在线文字聊天模式,教师往往会因为过于关注教学本身而忽略聊天内容,师生沟通不及时。师生双方对教学效果都缺乏直观把握,教师不能实时掌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只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推测学生不容易理解和需要着重讲解的点,适当反复讲解和示范,整个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缺乏现场感。

(3)教学效果受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大。由于教师年龄的差异、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面对在线课程教学,教师教学能力显得参差不齐,使得线上教学存在教学过程和效果分化问题。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对于通过录制教学视频这一类方法形成教学资源相对容易适应,但需要使用更多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则显得不熟悉,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教师,角色转换较慢,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呈现。

(4)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线上课程学习缺乏集体学习互相影响的氛围,个人环境缺乏学习氛围,除了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诱惑干扰是对学生自控能力是一种考验外,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实现。同时,由于通讯网络、电力设施等硬件环境建设水平的不充分不均衡,长期的在线课程教学还有可能遇到停电、断网等不利于线上教学的客观因素。另外,在实际线上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上课,虽然能基本满足学习需求,但是由于手机性能不一,上课网络环境优良程度不同,教学中时常出现画面不清、声音延迟等现象,与实际要求有偏差,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存在偏差。在线课程更多时候是以教师设定的课上提问、小测验和课后作业等检测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参与作为评价学习结果的直观因素。教师无法与学生直接交流,不能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过程、互动交流积极性、努力程度无法准确衡量,对学生学习结果难以有一个真实的判断,考核评价存在不科学和不真实的情况。

(6)实践类教学无法开展。在线课程对于一般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具备特定教学环境来进行的实践教学课程则无法开展,例如,体育、工程测量、建筑施工等课程。就算做好充足准备采用仿真软件来开展教学,也不能取得与现场实际教学相当的效果。另外,线上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劳动素养、艺术素养等需要师生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内容存在明显局限。

三、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的优化途径

1.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合理选择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在线课程的首要一步是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确定课程的目的、定位、对象和内容,确定好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阶段评估与修订,最后进行总体评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恰当的在线课程呈现模式。教师要分析清楚线上教学的几种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和优缺点。例如,线上课程有教学教师录制视频,从头到尾一直由老师主讲的;有老师主讲,再辅助课堂练习、线上问答题目、课后思考作业、单元检测的;有老师不出现,全程由学生根据预设教学步骤开展学习活动,再答题、统计、反馈的自主学习模式;有线上结合线下,建立学习社区的;还有观看录播视频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等多种多样的模式。

2.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直接使用国家在线课程资源库、平台及其他高校线上教学资源的同时,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在线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在课程章节编排、内容、难度、表现形式等方面要照顾到不同专业对课程线上教学的需求,选择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借鉴成熟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编制优质线上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了超星平台作为线上教学基础平台,教师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备课,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学习和完成任务。同时,借鉴超星教学资源库中的标准化课程,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个性化重组,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具有自己院校特色的教学资源。比如,针对旅游类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云南景点文学欣赏》为《大学语文》的子课程,授课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形成具有旅游职业学院专业特色的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学 PPT、随堂练习、主题讨论、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等内容,为课程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再根据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效果,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

3.注重教师在线课程建设能力和使用能力的开发。线上课程建设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力、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教学视频录制、剪辑技术等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可以说,教师对网络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熟练程度等直接影响着线上课程教学的效果。许多高教师长期从事线下教学,对教材和学生都非常熟悉,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十分娴熟,但线上教学经验却不足。另外,不同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在线课程教学要需要教师下更多的功夫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钻研和设计教学内容,尽量考虑到所有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时可能存在的问题,预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疑问,不仅要内容创新,还要搭建合理的指导与评价考核指标,做到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如果教师没有对线上课程教学做足准备,对线上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制订、教学方法的改变等不适用,没有在思想上、物质上、技能上做足功课,制作的网络教学课件质量不高,将导致其无法稳步推进整个课程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搭建线上课程前,要加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培训熟悉线上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优质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的能力、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和课件制作能力,提高其在线教学技能及在线教学工具使用技巧,线上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使教师尽快适应新型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

4.线上与线下双向发展,推行混合式在线课程。有学者说,线上课程只能“教书”,不能“育人”。诚然,从教育实践看,课程教学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关键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如果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传输给学生,而没有从学生那里回收反馈信息,那将很可能是一种失败的教学,在线上教学中更是如此[5]。虽然线上课程虽然也可以做到师生、生生互动,但却无法达到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直接效果。所以,我们要深入分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积极推行线上线下融合,为构建顺畅的双向乃至多向信息反馈渠道,在建网络课程资源时,应该借助智慧课堂、“线上班级”、超星“学习通”、课程班级、QQ班级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促进师生互动和在线协作,建立了“线上课程资源+学习社区”协作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独特的优势,让网络在线课程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与补充,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升线上课程教育质量。

5.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线上教学精品课程。面对教育信息化趋势,高职院校不应该仅仅依赖国家在线课程资源库和平台在线课程资源,更应主动发力,统筹规划,加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建设一批属于自己的精品在线课程,支持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打造线上教学精品课程。在线上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新媒体优势,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多方参照成熟的教学方案模板,通过梳理知识点、确定网络学时、编写教学目标、编写测评方式、拟定教学策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最后形成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的详细的教学方案。以一流的教学内容、课件内容涵盖每个知识点,在线课程的语言表达要精炼、逻辑清晰,凸显线上课程教学的优势,要具有一定的高阶性和创新性,从而全方位满足学生线上学习需求。

6.针对活动实践类内容,突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针对具有一定技巧性和实践性的实践活动类课程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判断,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调整,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生互动[6]。比如,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中演讲、辩论、沟通、交流内容的教学,教师可先通过网络直播软件进行一对一实时示范,根据情况进行指导评价,及时发现、指导、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提出改正要求,并通过直播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给予单独指导,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在线作业批改、在线测评等进行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接受程度以及理解能力、技能习得等方面的差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7.提高学生线上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预习环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前进行了解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课前预习、按时听课、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的跟踪学习。在线上课程教学中,搭配使用腾讯会议、钉钉、学习通、智慧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采取不定时点名、点对点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课后根据学生学习完成情况、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考勤、考试等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课程计划,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正向的鼓励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线上课程教学效果。

8.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线上课程特殊的教学形式,在线课程教学评价一直争议颇多。本文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内容、优化评价机制,尽力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已有一些在线课程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例如,某理工科在线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编写该课程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图,学生可以尽情呈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完成,教师根据情况打分。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巩固了课程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和团队意识,教师的评价也更加公平。又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指定考试自动评分系统,开展机上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程序运行结果的考查,还能对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评分,结果与教师人工的评分非常接近。此外,一些人文类课程,由教师采用访谈或者问答的形式展开讲授内容,在每个章节设置相应的习题与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与答疑。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化评价,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7]。

9.采用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监督检测机制。利用教学平台监测功能,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学习效果等三个方面精准监测线上课程教学质量。

(1)对教师教学态度的监测评价。成立线上课程监测组,具体负责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的准备情况。一方,面监测教师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端正,教学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教案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备课是否认真,授课内容是否丰富,教学重点是否突出,课件制作是否精致,实践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另一方面,监测教师能否按时开课、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环节过渡是否自然,示范是否准确熟练,能否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监测教师发起课堂讨论的次数、课堂提问、解答问题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程度等互动情况。

(2)对教学过程实践的监测。通过线上教学质量精准监测,对相关教学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管控在线课程的运行情况,实时通报,督促提醒教师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根据学生上课签到、问题回答、回课视频的质量情况,检查教学过程中的随堂考查、单元测试、阶段考查,保证师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线上课程教学效果。

(3)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建立在线课程学习打卡签到制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老师和班主任随机视频连线点名抽查,从签到、上课表现、作业等方面在班级群树立正向榜样。实行“班级(班干部)—学习小组”线上分级分群管理,组长和班委发起在线课堂,发布教师准备的课堂任务,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如果出现老师多次连麦随机提问不在或不能较为准确地回答老师问题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反馈,定期抽查,确保线上课程学习效果。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尽管现在线上课程教学还有诸多的不足,但它代表着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 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快速推进线上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学生都要学会适应,直面问题,加强信息化教育的技能学习,让线上教学成为助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美育教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