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建设的改革实践探索

2022-09-28覃引张振卢永仲刘丽萍马小彦李向东

安徽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产教考核

覃引,张振,卢永仲,刘丽萍,马小彦,李向东

(1.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2.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地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2]。随后,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多次联合组织解读《意见》精神,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工作。2018年,《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出台,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因此,深入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需要企业深度参与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等工作。生产实习作为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发挥着对专业核心课程总结应用和为学生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就业和深造探索方向的双重作用[3]。鉴于此,本文结合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课程建设,通过分析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介绍我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推进校企合作进行生产实习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1 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面临问题

生产实习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工科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4],是学生深入车间、参与生产各环节、掌握设备使用方法、理解工艺流程的重要训练过程,是检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是实施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5]。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从首届学生2017年开设生产实习以来的实践中,在实习任务与实习单位资源供给、师资力量与教学效果、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1.1 实习任务与实习单位资源供给之间达成度较低

贵州理工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习对制药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以及设备、装置流程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全局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现场学习,获得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所必需的知识,对制药工厂的经济组织、成本核算、全厂布局、厂房建筑、清洁卫生、安全防火等要求和特点有较全面的认识;三是通过实习,对工艺生产过程和实际生产情况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扩大制药专业知识的眼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生物制药企业的特殊性,其在生产过程、设施设备、人员、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由于存在严格的无菌、保密工艺流程、核心研发过程等原因,多数药企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6],这很不利于学生了解生物制药企业全貌,与学习任务之间达成度较低。

1.2 师资力量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距

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缺乏,对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方面的能力掌握不足;而企业指导教师对于生产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较弱,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实习,难以保证学习效果。表1梳理了按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12条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和预期学习效果的对应关系。

表1 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要求与预期学习效果Tab.1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expected learning effects of bio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practice

1.3 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30%)、实习日志(20%)、实习报告(50%)三部分进行评分,虽然整个过程连贯有序,但缺乏针对实际问题展开师生讨论的互动环节[7],未能体现出对实际生产实习中的工程能力进行评价,企业导师在评价考核中没有权重,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2 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对生产实习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即通过和企业达成“定制班”,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科学实习评价体系,使学生浸润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环境中,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在系统分析合作企业用人要求、学生个人实习意愿、经费保障等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设计,确定模块化实习内容;加大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权重,形成以问题和答辩为主,以实习报告为辅,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和现场表现的成绩考核制度[8]。

3 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实行的具体措施

3.1 稳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目前生物制药类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以及企业数量整体偏少的情况,专业依托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健康制造 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强专业方向覆盖,主动对接贵州生物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与之共同构建“共建共管、引校入企”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稳定合作关系。通过邀请企业导师共同制定与企业实际生产有关的实习计划,调动企业参与生产实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9]。

3.2 丰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3.2.1 订单培养模式

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定向培养协议,合作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产教协同育人,合作建立2个“定制班”,企业专家与教研室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企订单式培养,共同进行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讲授、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企业需求提前融入学院人才培养环节;二是双方共建共享研发性、生产性、培训性基地;三是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四是强化企业职工、教师在岗教育培训。

3.2.2 工学交替模式

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合作,通过校内外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提前适应,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目前,酿酒过程中高效利用低压二次蒸汽已成为国内外节能的重点研究和攻关方向,酿酒工业二次蒸汽的汽化热如都可以回收利用,则生产汽耗、耗标煤量均能在原基础上大幅度地降低。该系统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性能可靠,配上自动控制,与工艺自控系统联网,可确保节能效果。目前酿酒过程二次蒸汽回收这一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已被多家酒厂采用,取得了预期的节能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2015级“定制班”为例,第6学期结束校内教学环节后于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暑期结束后返校进行第七学期的教学。第7学期期中以及寒假和第8学期,可以连续安排7~8个月的毕业实习,此时公司将安排学生采用“师带徒”和现场实操混合模式进行轮岗实习。“定制班”教学计划见表2。

表2 “定制班”教学计划Tab.2 Teaching program for"custom class"

“定制班”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由通识讲座、专业课程、厂区实训三部分构成。

(1)通识讲座

每年2个学期,由企业配备师资到学校为学生开展6~8场讲座,主题涉及企业文化、行业动态、技术趋势、职业规划等。

(2)专业课程

结合学院课程计划,选定相关内容,做好课程衔接。

(3)工厂实训

长训:“定制班”大四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时间相对较长,在第7学期期中以及寒假和第8学期,可以连续安排7~8个月的毕业实习,将安排学员采用“师带徒”和现场实操混合模式进行轮岗实习。

3.2.3 产教融合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产-教融合课程计划”(表3):基本理论在学校进行,在理论课程中融入校企双方教师授课;与基本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技术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考核方式如下:

表3 产-教融合课程计划Tab.2 Integrated production-teaching curriculum

(1)专业课程:根据学员到课率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考评,检验学员理论课程学习成果。

(2)现场实习

实习前准备: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生协议》。

分配实习岗位:根据轮岗计划,将学生分配到各部门各岗位中,同时将“师徒”一一对应。

进入实习期:正式实习开始后,学生即进入本岗位学习状态,企业导师根据学员所在实习岗位的学习周期对其进行理论和实操教学。

3.3 全方位多样化考核

(1)企业导师考核(40%):主要对学生在现场实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

(2)校内导师考核(20%):主要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过程性资料、实习周志、实习报告进行考核。

(3)答辩组考核(40%):校企双方成立答辩组,对指定的具体生产问题及实习学习心得进行现场答辩。

改革后的评价体系见图1。

图1 生产实习综合考核评价Fig.1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ssessmen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4 实施效果

自2015级以来,“定制班”学生经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对工艺流程、设备原理、生产组织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理解,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可直接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他们不仅毕业设计作品优秀,而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十分突出。经统计,在2015级本科生的10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定制班”学生占8席。23名入选“定制班”的学生中,有20人被企业录用,专业就业相关度达87%。同时,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有大幅提升。通过课程改革,涌现出众多有兴趣参与工程实践、工艺发明的学生。2017-2020年间,学生在学科专业竞赛中实现零突破。两名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六名学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六名学生获三等奖;与三家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考研录取人数65人,35%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用人单位满意度达80%,协作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5 结束语

事实证明,生产实习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最佳载体。通过从产业需求出发,瞄准核心技能,针对性地制定生产实习课程计划,再通过实践锻炼,回到企业应用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能让企业节省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清晰明确就业目的,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产教考核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