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颈椎病颈痛效果观察*

2022-09-28焦建波王少波李忠辉蒋辉辉

西部中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活动度颈椎病颈椎

焦建波,王少波,刘 巍,李忠辉,蒋辉辉

太和县中医院,安徽 阜阳236600

颈椎病是一组慢性年龄相关性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脊髓型与神经根型,可出现无症状或颈椎轴向颈肩痛[1]。一旦出现颈椎病颈痛后,患者肩部疼痛以及颈部僵硬症状逐渐出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姿势不良、颈部劳损、长期职业活动等[2]。在我国,有关文献报道的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7.6%,而颈痛是颈椎病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为10%~18%[3]。现代研究表明,颈椎病很难通过公共预防措施改善,而临床通过祛除病因与缓解症状解决,但目前仍缺乏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4]。传统中医对颈椎病的早期处理多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拔罐以及中药制剂外敷等方法[5]。其中外敷中药散剂具有操作简单、敷贴性好及易于患者接受等优点[6]。消肿止痛散是指运用活血、解毒、散结、通络等作用的药物,使毒散肿消,适用于痈、疮、肠痈等症状[7]。有研究发现,消肿止痛散可改善尺桡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探讨消肿止痛散对颈椎病颈痛患者早期肿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太和县中医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颈椎病颈痛患者60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临床症状诊断为颈椎病患者,并伴有颈痛症状;2)年龄18~70 岁;3)病程4周以上;4)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1)肩周炎、颈部扭伤、神经衰弱等引起的颈肩痛;2)其他疾病导致的颈肩疼痛者;3)3个月内有服药治疗史;4)合并颈部外伤史;5)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心理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坐位予颈项牵引处理,待颈椎弧度基本恢复正常后采取中位法牵引,颈椎弧度反张采用后仰位牵引,期间密切观察患者颈部状态以及肿胀疼痛程度。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制消肿止痛散外敷颈部,自制消肿止痛散药物组成:紫草5 g,黄连5 g,大黄10 g,黄柏5 g,伸筋草5 g,栀子5 g,穿山甲5 g,等。将药物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无菌处理制成外敷散剂,涂敷于颈部,每日2 次,每次40 g,疗程为10天。

1.5 观察指标分别于每日上午9 点,统计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颈部肿胀程度;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评价疗效。

有效:肿胀等症状减少30%~70%;显效:肿胀等症状减少70%~95%;消肿:肿胀等症状减少大于95%,消肿有效率=消肿例数/总例数×100%;根据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NPQ)[10]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的临床疗效;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量化测评患者VAS评分:0分表示无明显痛感,1~3 分表示有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 分表示疼痛明显已经影响睡眠,7~10分表示强烈的疼痛且无法忍受。测量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各时间点颈部肿胀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天两组患者颈部肿胀程度稍减轻,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 天、10 天肿胀程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肿胀程度行t检验,治疗后6 天、10 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内各时间点行F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10 天内肿胀程度与时间点均呈负相关(观察组r=0.936,P<0.01;对照组r=0.782,P<0.01),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及图1。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胀程度比较

图1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与肿胀程度相关性

2.2 消除肿胀疗效观察组消肿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消除肿胀疗效比较

2.3 NPQ 评分治疗后1 天,两组患者NPQ 评分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3 个月,两组NPQ 评分持续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2.4 VAS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VAS评分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2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6天、10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5 颈椎活动度两组患者治疗3 天,颈椎活动度均有所上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 个月及3 个月,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改善,组间比较,除后伸活动度差异不明显外,观察组患者前屈、左旋、右旋、左屈及右屈活动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骨赘形成、颈椎失稳引起邻近组织压迫的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约2/3 人群具有颈部疼痛经历,其中1/10 以上患者可发展成为慢性颈痛甚至颈椎病颈痛[11]。西医认为,适度的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适当缓解患者颈部肌肉与韧带的痉挛,恢复颈椎中各椎骨之间正确连接,维持其正确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解除肌肉痉挛,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2]。然而,有关资料显示,单一的颈椎牵引治疗对颈部肌肉剧烈牵拉引起的疼痛、颈部软组织疼痛与无菌性炎症、韧带变性等引起的颈椎病疼痛效果较差[13]。另有研究显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的慢性病变导致的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是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非甾体抗炎药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口服治疗具有一定风险,且长期的西药治疗副作用显著[14]。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各类风湿骨病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具有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的优点,外敷治疗安全性与患者用药依从性更高。中医认为颈椎病患者的病机为颈部气血失调、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长期瘀血痹阻所致,外邪入侵与慢性劳损是颈椎病颈痛发病的主要外因,颈椎病颈痛的内因则是正气亏虚[15-16]。

消肿止痛散中君药为紫草、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收敛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以利于消肿止痛[17];黄柏与大黄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协同功效,为臣药[18];栀子为佐药,常用于跌打损伤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富含的栀子素具有解热镇痛、凉血止血的功效[19]。穿山甲与伸筋草为使药,具有伸筋活血的功效,可对气结疼痛具有治疗作用[8]。许和贵等[20]研究发现,消肿止痛散可显著改善膝关节炎患者急性肿胀期临床症状,且副作用较少。张照兰等[21]对6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消肿止痛散敷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天、10天肿胀程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与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观察组r=0.936,P<0.01;对照组r=0.782,P<0.01);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消肿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 个月,两组NPQ 评分持续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增加,VAS 评分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6 天、10 天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有较大程度改善,组间对比,除后伸活动度差异不明显外,观察组患者前屈、左旋、右旋、左屈及右屈活动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消肿止痛散外敷对颈椎病颈痛患者早期肿胀、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