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交响曲Op.95第四乐章No.9音乐分析
2022-09-28马宇轩彭彩虹
马宇轩 / 彭彩虹
引 言
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捷克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如今,捷克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高度发达国家。因为地处欧洲中部,捷克受到来自欧洲其他各地区文化影响比较大,所以捷克没有形成自己本土文化特色。在19世纪以前捷克在欧洲大陆上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上都对欧洲大陆影响甚微,直到德沃夏克的作品闻名于世,捷克终于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本土民族音乐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交响曲让捷克音乐在欧洲及世界逐渐产生影响。年轻时的德沃夏克受到了同为捷克人民族主义作曲家美塔那的影响,所以德沃夏克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维雅以及他的故乡波西米亚的民族音乐色彩进行音乐作品的写作。1853年,德沃夏克迁往了位于捷克境内的兹洛尼采市并开始学习德语、钢琴和管风琴,直到1870年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作品《阿尔弗雷德》[1]。
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结合了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色彩,同时还融入他自己民族音乐特点在音乐当中。他最具代表性的九首交响作品分别是:第1号交响曲《兹洛尼斯的钟声》《第2号交响曲》《第3号交响曲》一直到第八号交响曲《英吉利》和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世界No.9》交响曲。德沃夏克的管弦乐作品以民族色彩强烈、音色灿烂多变而闻名于世,是给世界留下的宝贵音乐财富。德沃夏克出身于贫困家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有一个小旅馆,德沃夏克童年时代需要经常帮助家里运营小旅馆。而在19世纪初期,音乐是上流社会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往往是一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才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音乐上。而德沃夏克自幼就展现出了在音乐方面独特的天分,德沃夏克长大后独自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大家各类型作品,终于他的作品《英吉利》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德沃夏克名声大噪。此前捷克的音乐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德沃夏克的出现将捷克和波西米亚的民族音乐带向了全欧洲乃至世界,最终把捷克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优秀的一面呈现给了世界,在世界音乐史上都留下了浓厚的笔墨。
一、交响曲No.9的音乐分析
德沃夏克交响作品《新世界》交响曲No.9创作于1893年,是德沃夏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No.9的第四乐章是一部奏鸣曲式结构作品。其曲式结构规整,整体曲式结构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No.9 E Minor Op.95》第4乐章整体结构分布情况
(一)引子
乐曲引子部分,分别使用了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的附点切分节奏型,演奏强度是ff。而且旋律线条是上行态势,并同时大量运用了级进音程,营造了一种让人躁动不安,慌虑的情绪。引子部分的前6小节只有弦乐组,在这一个乐句中是弦乐组带动着整个交响乐团前进。到了第8小节,整个乐团开始齐奏,为第9小节引子部分结束的主旋律长音做铺垫,并把整个情绪推向了高点。该乐章的引子部分(1-9小节)如图1所示:
图1 《No.9 E Minor Op.95》第4乐章引子部分(1-9小节)
(二)呈示部
整个呈示部的主部主题部分是一个4+4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从第10小节开始由小号和圆号引领着铜管声部开始突出三段式的主部主题,以一种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旋律节奏强有力的体现出了受压迫印第安民族的反抗精神。同时第一第二小提琴从连接部第48小节开始采用了三连音的音乐进行方式,并且形成了折转型的旋律曲线,急促的三连音搭配上折转型的旋律曲线,给人带来了一种战斗正在紧张进行,战斗双方各有胜负的音乐进行感。
呈示部的副部在主调e小调上使用了单簧管作为solo乐器。在交响作品中,单簧管常被用来比喻代替歌唱的少女,旋律优美悠长令人心旷神怡。作曲家刻画出了一幅战争结束,一切回归平静,少女为在战斗中而牺牲的人们而在歌唱的画面,令听众产生共鸣。
最后在结束部上乐曲从e自然小调转调到近关系大调G自然大调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主题,并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和长笛领奏,整个乐团齐奏[2],形成了一种强力的音响效果,同时又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色彩,而这也是凸显了德沃夏克的作曲风格。
(三)展开部
展开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段是引入阶段。第128小节到130小节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旋律欢快悠长。128到130小节谱例如图2所示:
图2 第128-130小节谱例
而从第132小节开始小号和圆号演奏的主部主题主旋律进行不断的变调打断了这欢快悠长的旋律,主部主题的旋律也变得不那么完整,分散地出现在了以下小节内。主部主题出现部分如图3所示:
图3 主部主题出现小节
而在展开部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展开部的中心阶段,此段主要是围绕着本作品第二乐章的“思乡”主题而展开。旋律主要由木管声部吹奏。
其中第三乐章主题也不间断出现在以第四乐章主题为中心的附近,随着音乐发展小提琴声部和大提琴声部彼此之间交替出现,遥相呼应[3]。随后第二乐章的主题“思乡”的音调开始分散,并随着音区的逐步提高,节奏越来越快,音响强度也越来越强,同时铜管声部开始爆发力量演奏第二乐章的主题“思乡”。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再现准备阶段,在第198小节时出现了第四乐章主部主题的材料由铜管的小号演奏。但是这一段材料是在g小调上得到再现的,所以可以判断为假再现。再现准备段落谱例如图4所示:
图4 再现准备段落谱例
至此为止,第三阶段曲作者用音的对位的方法已经对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都做了再现并且很好地衔接到了小提琴声部作为展开部结束的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已经为再现部的再现做好了准备。
(四)再现部
在再现部开头曲作者以删去了连接部的方式再现了第四乐章的主部主题材料并且在情绪上有所变化,在e小调上进行了再现使得之前的在g小调上再现的材料得以让调性回归。但是最后结束部的调性却转到了主调e小调的同名大调E大调上。
(五)尾声
最后的尾声阶段再次把本作品前三个乐章的主题重现了一遍,使得本作品更有连贯性,反复强调主题。本乐章之前出现过的调性也在尾声得到了再现,在乐曲的最后铜管和定音鼓声部演奏出了凄凉悲壮的曲调,但是随着弦乐的加入,庄严有史诗感的主题奏响,用一种极其辉煌的音响效果预示着战斗虽然失败,但是引导人们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光芒永远不会散去!虽有千万人倒下,但仍有万千人为之前赴后继,生命尚存,奋斗不止。在分析完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曲作者使用了本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出现过的主部主题中的动机作为了材料,通过这个材料不断的变形最终形成了本作品的四个乐章中的各个主题,增强了各个主题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减少了因为主体材料的变换而导致各个音乐段落中对比过于明显,给人塑造出了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时刻地在提醒和衬托本作品的中心主题。
二、《新世界》交响曲中的创作技巧及文化内涵
(一)创作技巧
作曲家在本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使用了繁多的音乐表现手法,例如本作品的第四乐章是奏鸣曲式,因为德沃夏克是传统古典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所以本作品第四乐章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传统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子,本作品引子部分充满动力性地引导出主部主题部分。主题部分音乐色彩鲜明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各个部分,调式调性始终在e小调和E大调还有关系G大调上,织体形式清晰明了,对乐器的选配也贴和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色彩性。
作曲家还把黑人音乐和印第安民族音乐的特色特点通过作曲家自己的民族也就是波希米亚民族音乐的语汇予以了表达。这使得本作品别具匠心。比如对黑人音乐的特点,附点音符、切分节奏还有半调音阶的加入[4],也使得作品的民族音乐色彩更加浓厚。作曲家把这些音乐表现手法加入到作品中体现的是作曲家本人的一种风格,笔者认为对这些音乐表现手法,民族音乐色彩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是了解,学习这部交响作品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其他交响作品内容,还能帮助于我们去理解近现代捷克的民族音乐色彩,甚至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管中窥豹整个西方音乐的传统和创作的根基,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完整地理解整个西方音乐作品。
(二)文化内涵
在以前我们决定对某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时,更多重点研究的往往是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响效果,很少去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导致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作品中内涵的情感的表达和作品背后所表达出的曲作者的思想内涵。现在看来过去的音乐分析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审美需求,因此对作品创作的背后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就十分有必要。
本作品通过使用真实情感和色彩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了作者当时身处美国对自己的家乡捷克波希米亚地区的思念和深深私情。而美国也正好是哥伦布环球航海时所发现的新大陆。当时的美国正值高速发展阶段,全国都在展开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赶超英国和其他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强国。本作品里有对美国这种高速发展社会的印象,但同时又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本作品突出了美国和捷克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通俗易懂,通过色彩丰富的配器选择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和声写作,让本作品独一无二,别具匠心。《新世界》交响曲于1893年在美国东北部工业中心同时也是全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进行了公开演出,并且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听众的反响也是好评如潮。最终本作品也成了在世界范围上的交响音乐会常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结 语
本作品在德沃夏克所有作品中最广为流传,本作品的第四乐章主题部分是对前三个乐章出现过的主题做出了统一。第四乐章的主题部分由铜管乐器小号和圆号领奏整个乐团,音乐进行气势宏大雄伟,而副部主题部分体现出本作品柔情的一面,舒缓的旋律由木管乐器单簧管进行演奏。高扬明亮的铜管声部演奏出了第一乐章时出现的第一主题的进行曲风格,对应着缓和抒情的副部主题。在第四乐章的发展部重现了第一第二第三乐章的主题,本作品最终在激昂,雄壮的史诗感的演奏中迎来结束。通读本作品不难发现,作品中借用了被贩卖到北美来的黑人灵歌和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音乐的元素。激昂的音乐部分描绘出了两个被压迫的民族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画面,而本作品中抒情缓和的音乐进行部分,也是对这两个民族为之奋斗土地的歌颂。尽管最后的斗争失败了,但是他们曾在这块土地上为自己的民族争取权利的证明永远的存在就像天上的明星,指引着他们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5]。这也映射出了德沃夏克童年时期因出身贫苦能和这些被压迫的阶级产生共鸣,故德沃夏克在本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这两个民族的音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