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2022-09-28秦宁王媛
秦宁 王媛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童呼吸重症科 250013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症之一,国外小儿在PICU中的患病率为0.7%~4.2%,死亡率高达40%~70%,但因为研究年代不同,采取的诊断标准不同,各个研究时间段无法进行比较〔1〕。PICU救治能力的好坏经常被用来衡量一家医院儿科抢救的水平。降低小儿住院时间,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减少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但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呼吸机肺炎的发生。因为现在多数医护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忽视了家属在患儿患病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导致患儿家属对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信息不确定而增加迷茫感,影响了患儿转出重症监护室后的家属照顾水平。多数家属盲目认为患儿在PICU多停留几天,病情才会更加有保证〔2〕,但该理念与国际社会上提出的患儿安全理论相违背。常规护理方案往往比较单一,缺少结构层面上的科学性,其重复性和推广采纳性不强〔3〕。过渡期护理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了解患儿目前的恢复情况,稳定家属的心理情绪,避免出现其他应激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小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国际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专家共识》〔4〕中的诊断标准;②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1 w;③血流动力学稳定,且生命体征平稳;④家属是患儿的主要照顾者;⑤家属身体健康且情绪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者;②中途更换照顾者;③病情持续恶化者;④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⑤伴随心律失常或严重贫血者;⑥近期使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⑦中途退出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7岁,平均(5.12±3.15)岁;原发疾病类型:肺炎31例、脓毒症10例、溺水5例、其他2例;家属年龄35~46岁,平均(40.22±3.45)岁。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8岁,平均(5.23±3.08)岁;原发疾病类型:肺炎29例、脓毒症12例、溺水6例、其他1例;家属年龄34~45岁,平均(40.07±3.22)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待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向家属简单介绍一下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待患儿进入到PICU后,由护理人员每天与家属进行沟通,汇报关于患儿的基本身体情况和饮食等〔5〕。
1.2.2观察组
1.2.2.1成立过渡期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专科护士、主治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专科护士主要落实过渡期护理责任护士的工作制定及相关责任,协调好其他学科专家的个体化工作,做好同家属沟通及健康宣教的基础工作〔6〕。
1.2.2.2制定统一PICU出室标准 患儿转科前要进行基础的机体评估,责任护士与主治医师对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PCIS),<90分者重回PICU风险较高。
1.2.2.3优化转科流程 为避免ICU特殊护理的连续性被中断,根据转移患儿的病情实施不同的过渡期护理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连续性〔7〕。(1)过渡期护理方案一:PCIS对<90分的患儿采用此护理方案。患儿转科前评估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小组团队的专家作为主要指导,对患儿病情和肠胃营养支持等进行评估。为确保患儿在过渡期护理服务的完整性,增加对患儿的护理管控,提升与病房间医护人员交接工作的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由过渡期护理人员担任管控角色,主要工作内容为帮助技术区域正确区分患儿病情,落实正确行为护理,尽量避免重新返回PICU〔8〕。SBAR(状态、背景、评估及建议)交接:目的在于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医护人员对患儿信息采用系统化的传递,降低不必要的工作交接,提升信息沟通连接性,当患儿PCIS≥90分后方可停止。(2)过渡期护理方案二:此方案针对PCIS≥90分患儿,由TCN转运患儿;SBAR交接模式;回访内容:24 h回访。①待患儿转出12h内对责任护士及患儿家属进行回访,主动与责任护士共同对患儿进行连续护理管理〔9〕。②住院宣教。将上述SBAR沟通方式用在责任护士与患儿家属每日交流中,护患双方共同制定每天的护理方案,争取在意见上达成统一。③转出宣教。TCN在患儿转科时将已经接受过宣教的家属情况向接收科室明确告知,同时与接收科室护士评估护理结果〔10〕。
1.3 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主要包含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
1.3.2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PPUS),该量表包含不明确性、复杂性、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及总评分,共计31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家属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越高。量表信效度为0.844。
1.3.3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呼吸机肺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及重返PICU四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当患儿PCIS评分≥80分时,护理人员应将患儿转科到常规病房内,既可以保证预后,也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减少患儿再次进入重症病房的风险,同时可降低家属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中,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整理出两套方案,使得护理流程更加清晰化。过渡期管理小组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最后护理方案,从小组团体层面保证信息交接无误。另外,接受科室可以按照不同交接方案配合目前临床中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重症患儿护理工作交接和连续性也会更加顺利〔11〕。
过渡期护理是为了保证患儿在接受治疗以及恢复期间可以得到连续性服务,注重患儿的实际需要,避免病情恶化,提升患儿的预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具体原因分析为:观察组采取的过渡期护理管理更加利于改善小儿发病期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提升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在给予患儿进行护理服务时,采取宣教手册、视频等方式降低患儿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12〕。在患儿疾病处于严重情况下,患儿家属对疾病症状不够了解,无法预判患儿未来发展情况,在缺少准确信息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不确定,从而家属的心理压力也会持续增加。健康教育及信息宣教是提升患儿家属正确应对方式之举〔13〕。
由于小儿发病期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或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护理人员针对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护理,以此改善患儿过度通气,提升肺部呼吸功能。此外,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使患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护理人员给予科学化交接班护理服务,可时刻观察患儿身体功能,避免患儿血气指标发生较大变化〔14〕。过渡期护理管理中的SBAR沟通模式,可达到双方良好沟通的效果,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SBAR交接记录的应用避免了常规护理口头交接信息碎片化的缺点,将交接内容表达清晰,明确交接责任,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同时及时记录患儿具体情况,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进而增加患儿生命安全〔15〕。
综上,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过渡期护理,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