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猪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

2022-09-28陈秋萍王运钦陆有飞

大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猪场养猪思政

陈秋萍 王运钦 陆有飞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一些学生易受到环境的诱惑和影响,比如个人享乐主义、价值观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差、团队合作意识欠缺、人文意识淡薄等。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大学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结合学科实际加强思想教育,指引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构筑育人大格局,最为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猪技术)课程(以下简称为“养猪技术”)为例,结合教学实际,探讨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理路。

一、充分认识养猪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养猪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养猪技术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于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推广养殖技术、保证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养殖业具有重要作用。过去,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围绕知识和技能这两方面的要求提出的,主要介绍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特点、猪的品种及主要特征、猪场建设及设备、猪生长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等知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养猪技术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养猪生产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帮助学生培养适应职业生活的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顺利获得高级工证书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在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背景下,还需要深挖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养猪并不仅是一门科学、一种职业,还与法治、道德、环境、人们需求,甚至国家发展等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浓厚情怀,献身养猪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挖掘养猪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规范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养猪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使用、生产、经营、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法治教育融入养猪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如在项目一“猪场规划”第二节“猪场建筑建设”中,教师可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禁养区及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项目一“猪场规划”第五节“猪场环境保护”中,教师可结合新《环保法》,讲明病死猪或废弃物应按规定处理好,不能随意排放未达标、有污染的废水,增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落实生态发展理念,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科学养猪”,才可以打造一方净土,共享一片蓝天。在项目二“后备猪的管理”中,教师可结合后备猪的引种管理技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非法引种。非洲猪瘟的爆发就与非法引入不合格的猪种相关,给养猪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在项目八“育肥猪生产管理”中,可结合非法销售猪肉的案例,强调在销售商品猪的时候要遵纪守法、实事求是,严禁销售未经检疫的动物,要做好屠宰检疫,并严格执行《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禁止病死猪肉走上餐桌。在饲养的过程中,严禁使用假劣药品和有害药物,保障动物健康的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培养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畜牧类的职业精神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为支撑,需要全过程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立志振兴乡村的意识。如在第一节“绪论”中,教师可介绍养殖业的发展和今后所处的职业环境,和学生强调经常在养殖场劳作,与猪、鸡等牲畜作伴,如果不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作风严谨的职业精神,将很难在养殖行业中立足,让其明白应具备的素质,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在项目二“后背猪的管理”中,后备公猪在后备期要不停地进行采精训练,而后备母猪要进行试情的工作。只有热爱这份事业,才能从平庸的境况中解脱,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项目三“种公猪的管理”中,向学生说明种公猪饲养的重要性,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在饲养种公猪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有耐心、敬业、勤业的职业精神,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行业技术能手。在项目四“空怀母猪的管理”中,要和学生说明母猪空怀期越短,其使用价值就越高,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就得发挥自身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须让学生开阔眼界,自主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备自我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家国情怀

国是家的基础,家是国的延伸。2014 年4 月1 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如在项目一“猪场规划”第三节“猪的品种与利用”中,教师可以就“中国特色的地方猪种”这一内容讲述做好特色猪种品牌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品牌强国理念。优质品牌的猪种,可以缩短消费者购买猪肉产品的决策过程。同时,地方猪种的品牌建设,可促使生产者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塑造特色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都得到保障,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在项目六“产房管理”、项目七“保育猪的管理”、项目八“育肥猪的管理”中,教师要强调在各个阶段的养殖过程中要保证饲料、水源、空气、添加剂、防疫、消毒、用药的绝对安全,确保得到高质量的健康猪肉。只有动物机体健康,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同时,动物食品安全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及政治稳定,因此将树立以国为重的大局意识。此外,养猪生产的直接受益者大多是农民。要教育学生以学业为重,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脑袋”,为更多的农民送去“钱袋”。为此,养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养猪为民”的思想,把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国情观念等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养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培养仁爱之心

俗话说“小爱为家,大爱为国”,课堂教学是进行爱心教育的主要途径。如在项目一“猪场规划”第四节“猪舍环境的调节与控制”中,教师可以就猪舍环境条件与猪舍设备等内容,强调猪舍环境越适宜,越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是人文关怀及给予动物福利的体现。养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畜为本”,不断改善生猪的福利条件,让其在充分表达天性的状态中健康成长。在项目六“产房管理”的章节中,可结合分娩母猪、哺乳母猪和新生仔猪的管理,讲述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要仁爱及物,善待动物。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一个人对动物的关爱可以作为衡量这个人灵魂的尺度。”动物虽然服从于人,但是动物依然享受神圣的权利。在畜牧养殖行业,我们要利用好这份爱心,学会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学会在饲养的过程中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屠宰时,减轻它们的痛苦。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倡导学生要敬畏生命,爱护动物。只有让学生学会爱,才能教会他们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体验爱所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感,从而更加珍惜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养猪技术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探讨

(一)结合实际制订教学实施方案

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该课程思政的共建者,共同探讨并制订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我们可在原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添加思政目标,根据每节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并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师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把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作为最基本的两个维度,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家国情怀,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思政教育。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计划,以理论滋养初心,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传统思维定式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割裂,只有做到教育性与知识性的交互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项目一“猪场规划”第五节“猪场环境保护”为例。首先根据“未经处理排放污水受到处罚”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如何保护猪舍周边的环境的思考。结合猪场环保内容,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分享企业的相关经验和要求,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育观看“微课”“慕课”等视频,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利用学习通、课立方等教学软件,把5~6 个学生分为一组,在线上或课堂发言讨论最新的事件和热点问题,如猪舍环境与人民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才能保持最佳的平衡状态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加快思政建设进程。同时,将典型案例、近期的新闻及实事、PPT 和教学视频上传到学习通,让学生随时查阅,养成自主学习和关注时事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课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最后由教师点评。该方式让课程的呈现形式从教师主讲转变为学生主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养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最后,在学习通上完成测试和作业。在其他章节,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并选择几个辩题,进行分组辩论。课后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增强其自信心和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其认真学习。

四、总结

研究养猪技术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将该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为不同学科增添了特色,还促进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对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制订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融入法制意识、职业精神、家国情怀、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入手,分析探讨了养猪技术课程思政的开展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猪场养猪思政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母与子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欧盟出现养猪热
用保鲜膜保护超声扫描仪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性
胡显丰的“分散养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