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28崔海艳
崔海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儿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小儿腹泻属于婴幼儿多发病和常见病,以大便性状改变及大便次数增多等为主要特点,患儿可伴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异常,真菌、细菌、病毒等均可成为诱因,此外,与过敏、气候变化、喂养不当及滥用抗生素、肠道外感染等因素也存在重要关联。一旦发病必须立即引起高度重视,并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以防病情长期不愈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腹泻诱因及进展情况了解不足,无法简洁明地向临床医生介绍患儿病情,在制定护理方案时缺乏针对性和个体化。循证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结合自身护理经验、患者愿望及科研结论获取证据并将之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能够保证护理干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开展此次研究,比较患儿应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5±0.37)岁;病程3~9 d,平均病程(5.02±0.37)d。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31±0.34)岁;病程3~9 d,平均病程(4.98±0.3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结合患儿大便频率、大便性状并经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病情,且符合《实用临床儿科学》中小儿腹泻相关标准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衰竭等严重呼吸系统病变;②合并心功能异常等循环系统病变;③合并代谢性疾病或者遗传性疾病;④合并重度感染性病变;⑤治疗过程中转院或者自本研究退出者;⑥合并严重消化道病变。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掌握其大便性状及频率等,为患儿提供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用药指导,采取感染防控措施。
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1)确定循证问题:针对患儿临床表现、病史等分析腹泻发生原因及发病机制,确定需要解决的循证问题,包括采取有效的止泻措施加快患儿病情好转,减少相关并发症并使患儿家属满意度得到提高。(2)获取循证支持:通过查阅纸质资料、搜索知网、维普网及万方网等医学网站的方式获取循证支持。(3)制定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具体表现、体质状况、病史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护理经验制定护理方案和计划,确保护理方案科学合理、全面可行,同时还需要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4)执行护理方案:①心理护理:患儿置身于陌生环境中并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容易产生陌生感、紧张感甚至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握手、眼神交流等方式获得患儿的信任,若患儿存在哭闹不止等现象,可采用抚摸、搂抱或者为其播放儿歌、故事及提供玩具等方式稳定其紧张情绪或者转移其注意力,提高其配合度。患儿腹泻迁延不愈也会导致患儿家属产生焦虑情绪,其负性情绪可影响患儿,导致患儿配合度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情绪。②健康教育:依照患儿家属的文化背景及理解能力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丰富其对小儿腹泻病因、临床症状、转归及护理干预方面的认知。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护理干预,如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入量、皮肤弹性等,既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还有助于提高其护理能力。③病情监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皮肤弹性、血生化检查结果、眼眶凹陷、尿量等,适时补液。根据患儿大便性状、颜色、频率进行用药调整。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取得降温效果,避免高热诱发惊厥。④饮食指导:叮嘱患儿家属指导患儿少食多餐,发病初期进食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为主,以防加重肠胃负担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指导患儿家属叮嘱患儿多饮水,不可摄入饮料,不得食用瓜果等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⑤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腹泻会导致患儿臀部皮肤感染或者溃烂,患儿排便后可应用温水清洗皮肤,适量应用滑石粉、凡士林等保护肛周皮肤或促进损伤处愈合。⑥穴位按摩:取患儿肚角、天枢、丹田及脐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位,通过指腹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3~5 min/穴,2次/d。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儿腹泻、发热、大便异常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②评定护理效果,参考标准如下:显效:护理后≤5 d患儿腹泻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护理后≤5 d患儿腹泻症状减轻,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获得改善,全身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护理后≤5 d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者呈现加重趋势。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感染、脱水及酸中毒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发症总发生率=(感染+脱水+酸中毒)例数/总例数×100%;④患儿出院前评定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法,评定项目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病情观察、支持和关爱、解疑答惑、基础护理、用药护理、护理意外事件识别和处理能力、医护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包括三级,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其中,评分80~100分为满意,评分60~8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泻、发热、大便异常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 讨论
小儿腹泻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呼吸道感染,患儿酸中毒症状不明显,发病初期可见腹泻、呕吐等症状,大便频率增加、量多、呈蛋花样或者黄色水样,对患儿健康可造成较大损害。小儿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胃酸与消化酶分泌量较少,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等也可成为小儿腹泻的重要诱因,若治疗效果不佳,长期腹泻容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并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调动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丰富患儿家属对腹泻的认知,可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并提高其护理能力,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则能够掌握其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可保证治疗效果最大化。
常规护理由于未遵循相关证据,使得护理方案准确性、科学性及全面性欠缺,若存在护理不当等现象,治疗过程中患儿病情缓解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不但影响护理效果,同时也导致患儿家属出现不满。常规护理过程中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进行辨证施护,影响患儿预后改善。部分护理人员对营养知识了解较少,在饮食护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专业性和工作能力产生质疑并导致其护理满意度下降。
循证护理根据研究依据并由护理人员结合自身护理经验、护理技能以及患者实际病情和身心需求等制定护理方案,能够保证护理实践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针对性,从而可显著提高护理干预质量和效果。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患儿与其家属心理状态,避免其不良情绪对治疗与康复进程造成影响;健康教育则有利于丰富患儿家属对小儿腹泻的认知,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积极性,规范其遵医行为;病情监测有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儿病情变化并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饮食指导能够保证患儿科学、合理饮食,避免腹泻加重,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体质改善;皮肤护理可抑制皮肤感染及溃烂等发生率,避免加重患儿身心痛苦;穴位按摩可活络通经、扶正祛邪,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效果。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康复速度更快,护理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显著更高,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知,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更高,能够促进患儿病情缓解、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体质状况。除此之外,循证护理使既往护理人员以感觉与经验进行护理的传统护理模式得到了改变,有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技能和水平。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儿病情缓解和改善,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患儿康复进程,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