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期间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特点研究

2022-09-27马亚莉油桂英

关键词:坐式机能机体

马亚莉,王 村 ,油桂英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

“赛前训练”指在参加重大比赛前,运动员为创造优异成绩而做的专门性训练,一般情况下,赛前训练时间为4~10周[1,2]。在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赛前训练成为各运动项目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化监控。目前关于赛前运动员机能监控的研究众多,多数都集中于对正常人的研究,2017年蒋秋艳等对国家竞走运动员赛前机能状态的生化监控进行了研究[3]。2019年王平对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4],但是对残疾人的机能监控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和总结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荷兰世锦赛赛前训练期间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后期训练安排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备战2018年荷兰世界坐式排球锦标赛的8名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运动员年龄为(30.10±4.75)岁,坐高为(90.23±3.61)厘米,训练年限为(12.11±4.35)年。所有运动员均由同一名教练训练,训练负荷基本一致。

1.2 测试安排

整个赛前训练模块共计10周,分为三个阶段,即专项素质训练阶段(4周)、专项技能训练阶段(4周)和调整阶段(2周)。赛前训练的第一天清晨进行第一次测试作为本训练阶段的基础值。此后,分别于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第二次测试)、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后(第三测试)和调整阶段结束后(第四次测试)的第二天清晨进行测试,训练安排如表1:

表1 国家坐式女排备战2018年荷兰世锦赛赛前训练安排

1.3 测定指标和测试仪器

表2 主要测试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通过对备战2018年荷兰坐式排球锦标赛的8名女子坐式排运动员,赛前10周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可以看出不同指标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变化情况,见表3.

表3 赛前训练阶段不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2.1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血常规和SF测试结果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HB、RBC、WBC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的特点,且均处于正常范围。第二次测试三者均下降至整个赛前阶段的最低值分别为117.63g/L、4.24×1012/L和4.58×109/L,较第一次测试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逐渐回升,第四次测试HB、RBC、WBC均升至赛前阶段的最高值,较第一次测试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赛前阶段,多数运动员SF低于正常值,各次测试与第一次测试相比虽有波动,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图1.

▲表示与第一次测试相比,p<0.05

2.2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CK和BU变化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CK先升高后下降。进入训练阶段后,CK不断升高,第三次测试CK升至整个赛前阶段的最高值224.75 U/L,较第一次测试显著升高(p<0.05)。第四次测试CK逐渐恢复,接近第一次测试值(p>0.05);BU先升高后下降,第二次测试BU出现升高,显著高于第一次测试高(p<0.05),第四次测试BU接近第一次测试值(p>0.05),表3、图2.

▲表示与第一次测试相比,p<0.05

2.3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T、C、T/C的变化

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T先下降后升高,第二次测试T降至整个赛前训练期间的最低值49.00 ng/dL,第二、三次测试显著低于第一次测试(p<0.05),随后T不断升高,第四次测试 T接近第一次测试值(p>0.05);赛前训练阶段,C除第三次测试外,整体呈上升趋势,第四次测试C升至最高为17.38 μg/dL,较第一次测试无显著差异(p>0.05);T/C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特点,第二次测试下降至整个赛前阶段的最低值,显著低于第一次测试(p<0.05),随后T/C升高,但第四次测试T/C再次下降,较第一次测试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图3.

▲表示与第一次测试相比,p<0.05

3 分析与讨论

3.1 赛前训练期间血常规和SF的变化分析

HB和RBC是反映机体携氧能力以及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HB水平越高,机体携氧能力以及营养状况越好,越有利于提高代谢能力和运动水平[5]。研究表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导致 HB水平下降超过20%且恢复缓慢则表现为过度训练[6]。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负荷运动训练会导致机体白细胞数目下降。铁蛋白的功能是储存铁,体育锻炼可加快铁代谢速率,长期运动训练,会导致铁储量减少,铁蛋白水平降低。

赛前训练期间,第二次测试HB、RBC轻微下降,分析原因,这是由于进入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训练量逐渐增大,运动员对训练负荷不适应,红细胞溶血增多,外加运动员铁元素摄入量不足、丢失增加导致。通常认为,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初期会出现HB下降,主要是大负荷训练会加速红细胞的溶血和铁元素的流失造成的[1]。第三次测试,HB、RBC水平开始出现回升,主要原因是进入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后,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逐步适应、训练结构的调整以及训练后营养补充得当,运动员机能状态逐渐恢复。赛前调整阶段,由于运动负荷较小,外加恢复与营养手段运用得当,第四次测试运动员HB、RBC升至整个赛前训练阶段的最高值,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研究表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对训练负荷适应时,HB水平较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7]。但是,在整个测试中,运动员HB水平整体较低,结合运动员SF指标发现,该队运动员SF水平普遍偏低,个别运动员存在缺铁性贫血现象,因而拉低了全队HB水平,这提示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运动员营养和铁剂的补充。同时,说明在对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控的过程中,除关注指标的整体变化外还应注意指标的个体变化。赛前训练阶段,第二次测试WBC出现下降,主要是专项素质训练阶段的长时间、大负荷训练抑制了运动员免疫能力,WBC数目下降。后期,随着负荷结构的调整、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逐渐适应以及及时的营养补充,WBC水平逐渐回升。表明在大负荷期间一定要注意提高坐式女排运动员的免疫能力,防止运动员因免疫力下降而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2 赛前训练期间CK和BU的变化分析

在运动训练中,血清CK的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大强度还是小强度运动均会引起CK的升高[8]。因此在训练中CK常被用来反映训练强度的大小,但由于CK也会随着休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所以CK也是用来评价运动员机体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通过恢复时间的长短又可以来评价机体是否存在过度疲劳[9]。BU是蛋白质与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当训练时间超过30 min时,BU水平开始明显升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BU水平主要是反映了运动量的大小。

赛前训练期间,第二次测试CK虽然升高,但幅度较小,第三次测试CK显著升高。分析原因,主要由于专项素质训练阶段,训练强度不大,运动员肌肉反应程度相对较小;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安排了多组合的专项技术训练课,其训练需要运动员动员全身多肌肉群参与,训练强度为整个赛前训练阶段的最大值,对肌肉刺激较大,CK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大负荷训练会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肌纤维损伤,导致CK升高[10]。赛前调整阶段,由于运动负荷降低,训练对肌肉刺激降低,外加恢复措施适宜,第四次测试运动员CK下降。同时发现,虽然调整阶段训练强度较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变化不大,但是第四次测试CK水平却低于第三次测试,这是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的结果。研究表明,CK对运动训练具有适应性,即同等训练负荷下,后一次训练较前一次训练CK升高幅度减小[11]。此外,笔者观察到运动员CK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这提示在运用CK指标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应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来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更具意义。

研究表明,HB和BU共同使用来评价运动量更为科学,若运动员完成一定训练负荷之后,BU升高1 mmol/L左右,HB含量下降较多,一定程度上说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运动量偏大;若BU升高2~3 mmol/L甚至更多,HB含量基本不变,甚至还有所升高,说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佳,虽然运动量较大,但是机体完全能够适应[12]。第二次测试BU水平显著升高,HB出现下降。主要是该阶段的运动量为整个赛前训练阶段最大,训练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机体需能量增加,蛋白质供能比例增加、肾脏滤过率降低,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这一点从WBC、T、T/C等指标的变化中也可得到印证。第三次测试BU水平开始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进入专项技术训练阶段,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逐渐适应加之训练量逐渐降低,蛋白质供能比例降低,运动员机能状态回升。经调整训练,第四次测试BU下降至较低值,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本研究中整个赛前训练期间BU的变化趋势与训练计划中训练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利用BU来反映坐式女排运动员训练量是可行的。

3.3 赛前训练期间T、C、T/C的变化分析

T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合成代谢。一般认为,机能状态良好时,机体血清T水平变化不大,并有体能增强伴有血清T水平升高的趋势,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或存在运动疲劳时,血清T水平下降[13]。长时间大负荷运动会导致血清T水平下降[14]。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分解类激素,其水平过高,说明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运动后应尽快降低水平,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整个赛前训练阶段,第二次测试T水平下降,结合CK、BU等指标发现运动员可能存在一定的疲劳积累。这是由于专项素质训练阶段训练量不断增加,长时间、大负荷训练会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T的功能,血清T水平降低,提示教练员要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可以通过营养、理疗等手段积极促进恢复。第三次测试T开始升高,分析原因是专项技术训练阶段,机体对训练负荷逐渐适应以及采取了积极的疲劳消除手段,运动员机能状态回升。第四次测试,T上升至较高水平,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T水平与运动能力分离的现象,即T水平较低时,运动员竞技状态反而较佳;T水平较高时,运动员竞技能力不一定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与队医要提高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林文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运动员T水平与竞技能力分离的现象,其观点支持了本文的分析[15]。赛前训练阶段,C除第三次测试外,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二次测试C水平出现升高,主要是专项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较大,机体需能量增加,C水平升高。第四次测试C水平再次升高更多的可能是赛前运动员心理紧张,应激水平增加造成。研究表明情绪较差或心理压力较大时,C水平升高[16]。总体来看,整个赛前训练阶段有多名运动员C水平高于临床水平,结合过往测试数据来看,该队多名运动员C水平一直处于临床水平上限或高于正常临床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运动员睡眠不足外,还可能是训练年限较长,运动员对长期训练产生适应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影响运动员C水平的因素除训练负荷之外,与运动员训练水平和长时期训练机体的适应性也存在一定关系[17]。T/C是反映机体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第二次测试,T/C值下降,主要是专项素质训练阶段训练量逐渐增大,C分泌增加,且大负荷抑制T分泌,分解代谢占主导地位,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进入专项技术训练阶段,随着机体对训练负荷逐渐适以及训练后营养与恢复措施得当,第三次测试中T/C水平升高,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虽然,调整阶段运动员机能状态回升,血清T水平升高,但由于临近赛前运动员应激水平较高 ,C升高幅度更大,导致第四次测试T/C水平下降。因此,在利用T/C指标进行运动员机能监控中不仅要关注T/C值的大小,还应关注T、C变化的相对值。

综上所述,在整个赛前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各指标存在波动,但多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在赛前训练结束时各运动员机能状态达到较佳水平,并在“2018年荷兰世锦赛”上摘得铜牌,说明整个赛前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合理,为运动员“夺牌”奠定了基础。此外,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清铁蛋白(SF)、血尿素氮(BU)、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及 T/C 值等生物学指标,能够在不同阶段较好地反映队员的机能状态。

4 结论

国家坐式女排运动员训练期间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特点为:1)血红蛋白水平整体较低,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普遍偏低有关,存在缺铁性贫血现象;2)血尿素氮的变化趋势与训练计划中训练负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较好反映坐式女排运动员的机能状态;3)血清睾酮水平较低时,运动员竞技状态反而较佳,水平较高时,运动员竞技能力不一定处于最佳状态,即血清睾酮水平与运动能力不匹配;4)多名运动员血清皮质醇水平一直处于临床水平上限或高于正常临床水平。结论:残障运动员运动训练期间血液生化指标呈现特有的变化规律。

猜你喜欢

坐式机能机体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坐式排球运动发展:轨迹追溯与价值探求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浅谈中国坐式排球运动发展中的问题
刑法机能新探
用加法自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