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强县耕地质量等别年更新评价

2022-09-27张萌胡丰陈艳玲宋安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总面积耕地全县

张萌 胡丰 陈艳玲 宋安安

(1保定市艾尔福土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耕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很难再生的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业生产以及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1]。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关系本地区农产品产量而且直接影响粮食安全[2]。虽然我国耕地总面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且变化不大,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耕地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并且质量总体偏低,难以可持续地维持[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耕地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及时了解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衡水市枣强县为例,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耕地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期为枣强县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

枣强县位于衡水市南部,位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 37°08′~37°35′,县域面积 905 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0%。全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0~29.3 m[4]。截至2020年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5.9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 542元。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包括:枣强县2013—2016年四期耕地质量分等数据成果及年更新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来自《枣强县政府工作报告》。

1.3 研究方法

以枣强县2013—2016年耕地等别更新数据为评价对象,综合分析该年内耕地自然等、经济等、利用等及其平均等别的变化情况。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枣强县耕地平均质量等别[5],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Y为平均质量等别;i为耕地等别;imax为等别最大值;imin为等别最小值;Ai为i等耕地面积;A总为耕地总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地自然等数量变化分析

2013—2016 年枣强县耕地数量基本持平,严格落实了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政策。本文将枣强县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6]。由表1可看出,枣强县自然等集中在7~10等。其中:8等地面积最大,在2013年为46 331.54 hm2,之后有小幅度减小,但在2016年增加为46 688.85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2.31%;7等地面积占比第二,变化趋势与8等地一致,在2016年面积达到最大值,为13 567.51 hm2,占比为20.42%;9等地的面积最小,2013—2014年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在2014年面积最大,为935.49 hm2,之后面积轻微下降,2016年面积为933.90 hm2。

表1 枣强县耕地自然等对比分析

经对比分析可知,2013—2014年,枣强县耕地自然等别高等地面积减少量大于中等地面积增加量,减少面积为72.76 hm2,增加面积为6.09 hm2。2014—2015年,自然等别7~10等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8等地减少最多,为70.93 hm2;9等地减少最小,为0.93 hm2。2016年自然等别中7等地和8等地较2015年有所增加,且增加量相近,分别为 499.60 hm2和 478.45 hm2;9等地面积略微减少,仅为0.66 hm2;10等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减少量为1 008.94 hm2。枣强县耕地自然等面积变化量详见表2。

表2 枣强县耕地自然等年对比分析 单位:hm2

经计算,2013—2015年全县耕地自然等加权平均等为7.93等,2016年全县耕地自然等加权平均等为7.89等。整体来看,枣强县内耕地自然等情况属于高等水平,平均自然等别提升,县域内土壤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农作物生产。

2.2 耕地经济等数量变化分析

由表3可知,2013—2015年,枣强县耕地经济等集中在5~12等。其中:7等地最多,在2013年面积最大,为19 426.16 hm2,之后2年面积小幅度减小;6等地和5等地面积占比较多,3年内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4.14%、24.08%、24.09%和20.28%、20.29%、20.24%,并且在2013年面积最大,分别为15 469.19 hm2和 12 993.94 hm2;8、9、10 等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2014年面积最大,分别为8 541.07、3 724.98、2 704.76 hm2;11 等地和 12 等地的变化幅度较小。

表3 枣强县耕地经济等年对比分析

2016年枣强县耕地经济等别为4~12等,呈现偏正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5~9等,其中:7等地面积最多,为20 092.3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44%;6、5、8 等地次之,分别为 15499.22、12719.17、7 869.03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26%、19.91%和12.32%;9等地面积较少,为3 635.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9%;4等地、10~12等地面积占比均不足5%。

2013—2014 年枣强县耕地经济等中5~7等、11等地面积略微减少,其中:6等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为 58.18 hm2;8、9、10 等地面积略微增加,增长量均不足5 hm2。2014—2015年,仅7等地面积增加,为5.55 hm2,12等地面积没有变化,其余等别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减少,5等地减少面积最多(50.86 hm2),11等地减少面积最少(0.19 hm2)。通过与2015年数据对比可得,枣强县2016年耕地经济等中4、6、7、12等地面积均呈现增长趋势,增加面积分别为281.34、97.53、673.22、0.09 hm2;5、8、9、10、11 等地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减少面积分别为219.09、652.57、87.39、80.56、44.03 hm2。 具体数据详见表4。

表4 枣强县耕地经济等年对比分析 单位:hm2

经计算,2013—2015年全县耕地经济等加权平均等为6.81等,2016年全县耕地经济等加权平均等为6.78等。整体来看,枣强县内耕地经济等主要为高等地,平均经济等别提升,枣强县投入产出比和经济等系数较高。

2.3 耕地利用等数量变化分析

根据枣强县2013—2016年耕地质量分等成果(表5),枣强县耕地利用等别为6~13等,主要集中在7~10等,且分布比较平均。其中:8等地和9等地面积比较大,均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7%以上,2013—2015年8等地面积及比例均大于9等地,2016年9等地面积为17 978.7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8.14%,大于8等地面积及比例;7等地次之,在4年内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2016年面积达到最大值,为 13 124.53 hm2,占比为20.54%;10等地和11等地面积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4年面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 589.77 hm2和4 014.96 hm2;6等、12等和13等地面积比较小,占比均不足5%。

表5 枣强县耕地利用等对比分析

根据表6可知,2013—2014年耕地利用等别中,6、7、8、12 等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8 等地面积下降最多,为78.96 hm2,其余等别耕地面积下降均不足3 hm2;9~11等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11等地上升最多,增加量为9.43 hm2;13等地面积变化不明显。2014—2015年仅9等地面积增加,为4.59 hm2,其余等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枣强县2015—2016年耕地利用等别中,6~9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9等地增加面积最多,为527.21 hm2;10~13等地面积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11等地减少面积最多,为 456.00 hm2。

表6 枣强县耕地利用等年对比分析 单位:hm2

经计算,2013—2015年全县耕地利用等加权平均等为8.52等,2016年全县耕地利用等加权平均等为8.49等。整体来看,枣强县内耕地利用等主要为高等地和中等地,平均利用等别提升,平均利用水平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从耕地自然等的变化来看,枣强县高等地面积在前3年呈现下降趋势,在2016年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中等地面积在2014年呈现较缓的上升趋势,之后逐渐减少。从经济等方面来看,2016年优等地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耕地增加量逐渐从中等地向高等地转变。从利用等来看,高等地在2013—2015年总量降低,在2016年高等地总量有所增加;中等地和低等地的数量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枣强县耕地总面积虽然略微减少,但高等别耕地增加较多,即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提升,枣强县整体耕地质量呈现变好趋势。

3.2 讨论

耕地等级的提升主要源于土地整理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两者使耕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质量得到提升。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循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严格控制耕地流出,对不同等别的耕地实现差别化对待,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总面积耕地全县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