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域下的职场剧改编策略

2022-09-27毕健蓝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符号学职场

毕健蓝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一、符号学视域下电视剧改编的实质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他称符号学为一门研究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符号生命的科学,随着符号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它逐渐与诸如音乐、美术、建筑、舞蹈等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以符号学的视野考察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深化研究层次、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电视剧作为继电影诞生之后的又一大众文艺形式,也不例外地被列入符号学的研究范围,由此以电影与电视为基础的影视符号学应运而生,成为影视批评的一大重要分支。

索绪尔在符号学原理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符号由“能指”——即符号的具体形式,与“所指”——即符号的抽象意义构成。由此,对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其实质就是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影像符号的过程,而该转换成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因为文字符号的“能指”暗合了影像符号的“所指”,即二者在叙事特质上的共通性,这解释了文学作品成为影视剧创作蓝本的可行性。不过,两种符号虽服务于相同的叙事目的,在表现形式上却大有不同,构成了电视剧改编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传统的文字给予受众的审美体验是间接的,注重通过描摹场景氛围、刻画细腻情感让读者联想和想象;而影像却是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官的,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使形象的再造更直观、具体,省去了调动受众形象思维的时间,降低了理解难度和接受门槛,故而彰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二、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优势与现状

近年来除极少数文高质量网络文学作品外,大多数网文IP情节低俗、质量欠佳,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作者要在注意力经济当道的环境下,争夺竞争激烈市场的一席之地,必须将吸引流量放在首要地位,这与电视剧制作方的诉求达成了一致;其次,网络文学采取亲民战略,作者多使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风格,甚至采用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尽可能辐射到更广阔的市场,为编剧在后续改编过程中节省了去陌生化的环节;在情节安排上,大部分网文作者刻意将主人公设置为小人物,讲述他们走上人生巅峰的“逆袭”故事,追求节奏紧凑的叙事节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营造阅读“爽感”,大致符合电视剧创作中剧情段落需有一定数量的反转和高潮的规律;最后,影视化改编的网文IP几乎都友相当大量的粉丝基础,例如《陈情令》的原作、由墨香铜臭所著的《魔道祖师》在电视剧立项之前就已经被耽美圈读者奉为神作,为后续电视剧播出后全方位大获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职场题材文本的改编难点及痛点

如果把《理想之城》置于整个IP剧的生态环境之下,我们将会发现它比起近年来占据市场大半江山、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古装大女主剧与现代甜宠剧,在题材层面天然处于劣势,并且在叙事文本的改变与重构上也面临着更加困难的挑战。选择以职场类网络文学为蓝本进行影视化改编,首先要明确职业剧是在客观上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建构媲美现实的“影像职业”,以期在主观上给实际“未参与”的观众假性参与的职业体验,因此情景的真实与否,决定了观众是否能得到沉浸其中的观剧感受,这就亟须改编者具备一定的、所描绘职业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通过对专业性与艺术性的精准把控,在不丧失职业剧审美观感的同时尽量还原真实与专业,这也是职业剧创作区别于其他类型剧的最大特点与难点。

电视剧相较于小说,受众范围更广泛,来自评价群体的“检阅”力度更大,此时便需要依靠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来解改编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难题。为确保专业性,《理想之城》电视剧创作团队特意聘请绿建集团的生产经理作为编剧顾问,并听取其提供的宝贵经验与意见,这才成就了剧中苏筱的经典台词:“造价表就是造价表”“造价师的职责就是保证造价表的干净”。由此可见,创作者只有满怀对职业本身的敬畏与创作热情,致力于营造职场生活环境的真实感,深入挖掘职业的精神内涵,才能将实现从文字符号到影像符号的有效转换,直至超越文本,赋予职场剧专业、现实与深刻的特性,收获高口碑、高评分的佳绩。

专业性是职场剧的立身之本,是衡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暴露了编剧对职业理解的深浅程度,更直接反映其是否秉持着高度的职业理念与专业主义,真正花费心思打磨文本、要求最高程度呈现行业真实图景的编剧势必会有把一部质感欠佳、真实性不足的职场类网络文学改编为精品职业剧的野心与决心,以彰显他们精益求精的勇气与毅力,这样被严谨改编出的、专业性突出的职业剧在企图“吃”题材红利、却因粗制滥造而弄巧成拙的“IP快消品”迅速退潮后,才显出其留在历史的印迹,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四、职场剧《理想之城》的改编策略

《理想之城》改编自若花燃燃的网络小说《苏筱的战争》,原著发表于2009年,讲述的是苏筱在遭遇失业后再度出发,在职场生态中的盘根错节的人情利益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故事。苏筱所处的赢海集团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管理体制低效腐朽、内部派系斗争不断,她犹如一个闯入者,冲击着机制里庞大复杂的权力结构,站在一群个人利益至上者的对立面。

(一)人物形象塑造层面

1.对女性主角的刻画上,强调祛除低级“网感”,塑造精英女性形象

2010年前后的现代女频小说的主角形象大都具有亲民化、通俗化的特点。如知名网络小说《失恋33天》《裸婚》《美人为馅》的女主角们大都被赋予了平凡朴实、能言善辩的特点,与轻松活泼的文风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女汉子”“吃货”形象。发表于2009年的《苏筱的战争》几乎复刻了当时这一最流行的经典女性形象,苏筱被塑造得讨喜活泼、毒舌幽默、接地气,例如她撞破男朋友出轨,当众分手辞职;经常与天成前台杜鹃八卦帅气男同事的私生活;努力工作的初衷是想让前男友后悔等。但是这对于2017年的剧本改编工作而言,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设过时、“网感”过重、质感匮乏的问题。为满足女性观众占据主导的市场需求,迎合网络舆情中女性主义甚嚣尘上的趋势,编剧即原小说作者,开始着力强化苏筱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理想,让苏筱从原本格局局促、充满烟火气和市井气的小女人形象朝着心怀抱负、独立意识觉醒的精英女性形象靠近。于是电视剧《理想之城》所展现的苏筱出场便承受了人生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坚持的原则也近乎动摇,这显然是编剧给苏筱设置的压力,目的是让她触底反弹,迎来蜕变。剧版的苏筱清冷倔强、恃才傲物,固执地坚守底线与准则,不屑于参与利益争斗,使得她常常在潜规则当道的职场环境中处于弱势,但她同时拥有着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创造性的管理方法,这是她虽与周遭格格不入、身处劣势却屡次翻盘的制胜法宝。可以说,苏筱这个角色能成功立住,得益于编剧对精英女性形象深入的解读与富有技巧性的重构。

2.在人物群像的描摹上,强调每个角色的饱满度及其动机的合理性

总体而言,原作有着所有大女主题材网络小说的通病——全员“工具人”,即除主角外其他人没有灵魂,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主角成功铺路,而编剧在电视剧改编时选择对原作作出大刀阔斧的改动,明确了其他角色丰满的性格特色和各自清晰的利益诉求,塑造出一批精彩的人物群像。编剧有意识地展现每个人物的无奈与困境,表明这些人物存在的意义并非服务于主角的目的,甚至还会因与主角利益相悖而产生戏剧冲突。剧中,夏明为了保住天科公司不得不虚与委蛇,即使做自己讨厌的事也必须游刃有余;吴红玫向往享乐优越的生活,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欲望,将就过着拮据简朴的生活;贺瑶一心想逃离父亲的威名,渴望有人能真正认可自己,然而就连她喜欢的人接近她也另有目的;许峰临危受命想大展拳脚,到头来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最敬重的董事长的一枚棋子,随意就可以被抛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他们或许与女主角的人生轨迹有过交集,却无暇顾及女主角的危机,更不会为了促成她的升职而鞍前马后,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寻求一条出路。

(1)夏明——确立其独立的价值体系,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无须依赖男性

书版夏明站在苏筱对立面,却为其多次竞标放水,甚至不惜主动提供公司机密数据,无道德原则和职业操守可言。对于男主角夏明的重新塑造,改编的重中之重在于建立一套属于夏明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逻辑,为构成戏剧冲突,夏明的行为还要尽可能地阻碍苏筱目标的实现,置她于事业与情感的两难困境。于是在剧中,夏明看似优雅绅士、不近女色,实则深谙潜规则之道,秉持精致利己主义,极擅利用人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表里形成鲜明反差。编剧的聪明之处在于深刻描绘了他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信奉“潜规则可以解决一切”,反复在法律边缘游走,寻求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他仍然残存着尚未被完全侵蚀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为供不起房的退休老员工安排临时住所,始终不愿绑架自己的婚姻作为商业筹码。这种矛盾性使他不能被简单地定义为冷漠自私,也变相揭示了他之所以会被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苏筱所吸引的深层原因。

(2)吴红玫——开辟副线反映年轻人生存现状,寻求社会共鸣

原作中,吴红玫着墨极少,编剧在改编时放大她的人物形象,丰富她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形成一条相对独立于主线的副线。

改编后的吴红玫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长大,与苏筱是闺蜜,与低薪程序员张小北结婚,经济拮据,事业不顺。她木讷胆怯,旁观苏筱一路高升,苦于自己升职无望,嫉妒和不平衡使她不满足于当下压抑物欲的生活,董事长赵显坤无意表露的好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选择与张小北离婚,毅然向仰望的上流阶级飞扑,成为赵显坤的情人。

如果苏筱的主线代表着理想,吴红玫的副线影射的就是现实。编剧树立她为北漂的典型,他们无资本背景、无光环加持,怀揣理想背井离乡,本欲大展拳脚却迷失自我,在欲望和现实的落差里受尽折磨。编剧将对市场的一部分野心倾注在吴红玫身上,试图触及社会热点话题——重男轻女、买房、容貌焦虑、结婚生育、价值观冲突等,以寻求年轻观众的共鸣。

但人物的落点是吴红玫抛弃已有婚姻,成为董事长的情妇,无疑背离了副线原本“力求真实”的创作初衷,成为改编一大败笔。改编的初衷是吴红玫最终挣脱了令她压抑痛苦的生活泥潭,却走向了跌入道德悬崖的另一个错误极端,不禁让观众疑惑这条副线想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二)思想主题表达层面

原作的主题简单直白——升职与奋斗。作为一部“苏筱升职记”,苏筱不断克服种种困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凭借外界的帮助,事业道路高歌猛进,实现从普通职员到公司高管的逆袭。而在电视剧改编工作中,编剧在保留、继承原作精神的同时,为其赋予了新的主题内涵。

1.明规则与潜规则之争

据导演刘进指出:“这个戏的终极表达,就是‘明规则打败潜规则”。第一集中,夏明称“造价表是一张关系表”,苏筱则争辩道“造价表就是造价表”,言外之意即为明规则与潜规则孰轻孰重的问题。随着苏筱被迫卷入局中,她得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明规则到达不了的地方,潜规则就会到达”,自此她开始正式向潜规则宣战。苏筱秉持的信念是结果要好,手段也必须清白,与她同一明规则立场的有赵显坤、许峰;而与之对立的潜规则阵营,信奉的则是结果要好,手段是否清白无足轻重,甚至明规则推行阻力大,不如潜规则效率高,代表人物是夏明、吴红玫、公司一众高管等。

苏筱与夏明的价值观念不同,因此行事方法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例如同样为解决天科还不起盈差款的问题,夏明利用舅舅中风事故,以开除苏筱为条件向赵显坤发难,实则算准了赵显坤为保全苏筱会主动提出免去盈差款;苏筱则选择说服上司推行“分公司债转贷”方案,从制度上切实革除分公司利息高、还债难的弊端。

这一主题还体现在苏筱推行种种管理规范措施——天成时期的建材损耗分成方案、全面预算管理、分包商评估体系;集团时期的债转贷方案、人人持股计划书等。苏筱始终坚持以光明的新秩序,取缔无孔不入的、黑暗的人情利益参与,编剧设置其结果大获成功,传递出不忘始终、正直清白的处事态度。

但是,编剧似乎忽视了潜规则者们从始至终并未对其漠视公平的行为付出过实质性的代价,这是电视剧在主题呈现上的失误之处。尽管剧集后期极力展现夏明理想人格的侧面,试图挽回形象,却没有使他遭受实质性的惩罚;汪明宇、林小民等人夺权失败后如何处置也未曾交代;相比之下,陈思民成为全剧唯一有所交代的反面角色,他多次陷害苏筱,最终体面地离开天成,构成情感闭环。再者,剧本对吴红玫的堕落未作出明确表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主题表达的应有之义。

2.建造共同富裕的“理想之城”

原作结束于苏筱升职成为主任经济师,而电视剧则把苏筱进入集团后的重心转移到她身为副主任经济师,如何积极推动天字号子公司合并、推行人人持股改革方案、盘活腐朽管理体制上来,把原本女主角的职场“打怪升级”之路转向她妥善利用职权,为集团干实事,为员工谋福利,跨越式地提升了故事、人物的格局。此外,“共同富裕”这个主题迎合了时下全面小康的主流价值观,更体现了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编剧在剧本改编后期,重点表现苏筱打造共同富裕的“理想之城”,而非选择遵从原作与前期天城工作经历类似的党同伐异、力争高位的剧情冲突,一方面苏筱逆袭升职的“爽感”保留在了前期,另一方面从后期提升了作品的质感,增加其深度与厚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编剧把从始终以自身利益为主导的书版苏筱改为关注集体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改善他人生活做贡献的剧版苏筱,简而言之实现了把一个格局狭隘、精致利己的行业精英升级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践行人文主义精神的青年领袖的转变。

总结

在当今影视剧市场,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呈井喷之势,但脱胎于职场类文本的改编剧却屈指可数,究其根本,可以归结为其题材自身“拟态现实性”的倾向与其反映的行业真实更迭过快不相适应,并以其所独有的深刻与专业,与其他言情、玄幻等题材的网络文本形成天然壁垒,最终导致改编难度增大,前景呈现令人担忧的表象。好在电视剧《理想之城》让观众看到了影视化的网络文本也能够做到高质量、高口碑,也为后续更多怀有热情与诚意的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诚然,改革改编剧令人担忧的市场环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或许可以对新生代创作者们寄予一定的期待。

猜你喜欢

符号学职场
机器人悄然进军职场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我们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