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殿建筑集大成者

2022-09-27寒布

检察风云 2022年18期
关键词:紫禁城宫殿建筑

文/寒布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宫。从明至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历经六百年的朝代更替,世事变迁,这座城中之城辉煌依旧、壮丽依旧。紫禁城以其规划严谨的整体布局,巍峨壮丽的宫殿建筑,主次分明的等级制度,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形式,最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和总结。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大内的基础上兴建的,并严格按照“左祖右社”的古代宫殿规制而设计。前面左侧设供奉祖先的太庙,皇帝颁诏天下之前,必先祭告祖先。右侧设社稷坛,以祀土神谷神。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宫城居中是继承了周代“择中”的思想。《吕氏春秋》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央位置显赫,统领四方,以制万国。王者居中是礼制的需要。皇城不仅要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君主至高无上的威严。正如汉丞相萧何所言:“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紫禁城除自己的城垣体系之外,更有皇城和外城两重方城层层相围,形成“城中城”之势。一条贯穿紫禁城的中轴线,向南经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至正阳门,直达外城的南门永定门,向北经万岁山(景山)、厚载门(地安门),延至钟鼓楼,全长近8公里,成为贯穿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为增加紫禁城肃穆深邃的庄严气氛,将紫禁城与正阳门的距离拉长达1.5公里之遥,其间沉稳的大明门、壮丽的承天门、内敛的端门,如层层序幕缓缓展开,引领着人们渐入佳境。这种循序递进的空间组合艺术,极富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一步步强化了紫禁城的神秘莫测。

中国古代建筑之宏伟,不以单体建筑的壮丽而彰显,而以群体组合的完善而著称。在紫禁城七十二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有近千座建筑,一百多座院落。每个院落都是封闭的内向空间,自成体系。它们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以多层次、多方位的院落分区和一系列富于韵律变化的空间,被井然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传统和精髓。巍峨的宫殿,庄严肃穆;疏朗的广庭,韵律天成。殿阁楼亭无一不别具匠心,飞檐斗拱宛若神工。城中层层方庭相接,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并以形制不同的门墙,区划出风格迥异的空间。用重重宫门隔断视线,以这种“隔则深,畅则浅”的布局方式,加强宫院的纵深感,以体现皇帝九重宫阙的神秘莫测。

紫紫禁禁城城飞飞翘的屋檐上往往往往雕雕刻刻着祈福灵兽

风水学说是古代营建理论中,一个非常古老的理念,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地质、水文、美术、哲学等一系列综合的理论与实践,从都城的规划设计,到陵寝的选址,无处不以它作为指导,紫禁城也是如此。从宏观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正如《大明一统志》所载述:“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就自身而言,紫禁城北面有以开挖南海和护城河的淤泥堆成的高达五十二米的万岁山(景山),犹如天然的卫护屏障。南部宫城前,有引护城河水而入的金水河,形成依山傍水之势。且紫禁城北部地平较南部高出一米多,北高南低,有利于日照排水,主要建筑朝向皆面南背北,冬季背风向阳,夏季逆风纳凉。

阴阳五行理论是风水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阴阳为万物之纲纪。《黄帝内经》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切事物皆为互相依存,互相对立的。从整体布局看,太庙在左,东方属木,主生化,是为祖先繁育之意。右设社稷坛,西方属金,主收,以应土神谷神,寓江山社稷之意。从具体规划上看,紫禁城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在南,南属火,主大,是施政的场所;后寝在北,北属水,主藏,是寝居之地。太子理事的文华殿、皇子居住的南三所都在东侧,用绿色的琉璃瓦顶,东,属木,从春,代表青少年的蓬勃生长。太后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都在西侧,西属金,从秋,有收储聚敛之意。从五色上看,紫禁城以红黄为主色调,红属火,主大,黄属土,土居中央,代表皇宫的至尊至大。(节选自《天子立宫 法象天地》)

(选摘:韩星)

猜你喜欢

紫禁城宫殿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紫禁城之旅
神秘宫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紫禁城365
建筑的“芯”
记忆宫殿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紫禁城中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