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作业”式投资简单吗

2022-09-27张程

检察风云 2022年18期
关键词:巴菲特经理股票

文/本刊记者 张程

能让你抄的“作业”背后总是有对你更大的挑战 (图/视觉中国)

每到财报披露季,不少投资者都会去关注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机构投资者往往专业化水平高、投研能力强,他们选中的公司经常能够跑赢大市,因此不少投资者会跟随机构的持仓和布局来进行“抄作业”式的投资。

关于“抄作业”式的投资方式,有投资者曾经问过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散户通过跟踪优秀投资者的披露权益“抄作业”,是战胜市场的一个办法。您觉得可行吗?芒格回答说:“非常可行,我还曾经建议一位年轻人(芒格的孙子)这么做。这个方法是有好处的。如果我是你们,我当然要跟踪比我更优秀的投资者,从他们那儿寻找投资线索。”虽然芒格认为抄优秀投资者“作业”的想法可取,但是“抄作业”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与对方目标是否一致,因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面临的制约和局限不同,不同机构面临的制约和局限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简单的跟随操作,而不清楚对方这样做的目的,很容易误入歧途。简而言之,“抄作业”应该学习借鉴别人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照搬答案。

盲目“抄作业”不可取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会定期披露其持仓公司的情况,巴菲特本人也总是分享他的投资心得,被称为“股神”也足见人们承认巴菲特的专业能力。像巴菲特这样一个行业顶尖人士,把“作业”摊开在公众面前,但是能够通过抄他的“作业”而取得成功的投资者却很少。甚至很多人因为抄巴菲特的“作业”而亏钱。

比亚迪是巴菲特获得丰厚投资利润的典型代表之一。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H股,从那以后,巴菲特从未卖出比亚迪。在12年内他在比亚迪上的持仓市值增长近25倍。这样丰厚的回报可以超越同时期绝大多数投资品。如果我们去“抄作业”买入比亚迪,哪怕比巴菲特晚一两年下手,现在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了。那为什么鲜有人成功复制这一操作呢?因为很多人不具有坚定的信念持有一只股票长达十多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于是漫长的等待就会变得充满疑虑和不安,尤其是当股价大幅波动的时候,对巴菲特的怀疑也就油然而生,促使他们最终不再跟随巴菲特的脚步。抄专业人士或者机构的“作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虽然信息一直是公开的,甚至买入和持有的理由也是公开的,或者连长期持有的回报率能有多少,机构都给出了预测,但是“抄作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越是这种公开的作业越难抄到精髓。

“抄作业”其实是希望走捷径的投机行为。在投资中这种想法是危险的。你付出的努力越少,你对投资标的的理解就越浅显,市场波动给你的考验就越大。巴菲特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每次演讲我都会分享我的投资方法和策略,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模仿我,设法和我做一样的事,这会影响我的投资收益,那为什么我还是愿意来分享呢?因为巴菲特知道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做不到,因此对他的影响很小。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投资几乎是“开卷考试”,我们能轻易得到很多策略信息和投资建议,然而越是这种“开卷考试”竞争就越激烈。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策略最终考验的是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这非常难。

国内投资者抄机构“作业”的行为,其难度更大。首先“抄作业”必然面临信息差的问题。目前投资者能获取到的机构持仓变动信息往往是滞后的,通常要等到相关公司披露业绩才能看到。中国A股上市公司按季度披露信息,季度报告通常在季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披露,也就是说在两个月内披露前三个月干的事,理论上信息差最长达5个月。如果机构在季度初就买了这支股票,那么等到信息披露,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月。在这三四个月里,股价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卖出信息也有几个月的信息差,可能在你看到一季报中某机构增加了持仓,正要“抄作业”买入同样股票的时候,机构已经在减仓。当你看到二季报中机构已经减仓的信息时,一切为时已晚。

其次,普通投资者很难了解机构的投资意图,通常机构投资者也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策略,就像“黑暗森林法则”一样,机构投资者也害怕万一暗处藏着一个更强大的力量在盯着自己,自己轻易暴露意图,容易成为被狙击的对象。在不了解机构意图的情况下跟随操作,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紧跟一辆信号灯坏了的汽车行驶,前车什么时候会拐弯、什么时候会急刹车、什么时候会驶出高速,你很难判断,而一旦判断错误,你们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就会完全不一样。机构可能盈利或小幅亏损,而你可能会没有盈利,甚至大幅亏损。

最后,即使有一个像巴菲特一样的长期且透明的专业投资者,把“作业”摆在你面前,甚至解题思路都告诉你,但经常会因为大家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而很难有同样的操作。总的来说,“抄作业”式投资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每个投资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都不太一样,这就意味着别人的解题方式并不一定适合你。投资者需要借鉴优秀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

别人怎么“抄作业”

当然,“抄作业”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某知名机构的策略是首先找到最成功的那一批基金经理。怎么确定谁是成功的基金经理呢?筛选的标准就是要有连续三年的每个季度的持仓披露、基金分散持有多只公司股票、管理规模一亿美元以上,持有的前20只股票仓位占比要在20%以上。具备以上条件,并且在之前一年里超过大盘指数最高的数十名基金经理,会被认为是成功的基金经理。其次,找出这些成功的基金经理持股最多的股票,选取成功的基金经理们共同持有的股票,且持有数量较多的股票。最后,在确定了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和最有把握的股票之后,分散投资这些股票,并跟随基金经理们长期持有。

实际上这种“抄作业”的方法类似于一个指数增强策略。其整体思路是找出被证明可以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研究它们的集体持仓情况,从中选取最有把握的一些股票来持有。当然,为了分散风险,跟踪的基金经理数量不应该太少,选出的股票数量也不能太少。其结果证明,这样系统地抄一个集体的作业,不管美股还是 A 股,都可以跑赢大盘。

不过这样“抄作业”的方式本身其实也是一个体力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且需要长期的跟踪。最为重要的是仅仅跑赢大盘的收益率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并不理想,因为A股大盘指数总是围绕3000点左右波动。

另一种被认为比较成功的“抄作业”方式则是直接买入基金。首先基金行业拥有一定的门槛,尤其是公募基金行业,知名的公募基金经理往往是非常专业的投资人。根据各类排行榜单,选取长期稳定且优秀的基金经理,由专业的基金经理去帮助我们选择好的投资标的组合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且对个人而言耗费的精力更少。但是买基金就像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知易行难。

在买基金这个问题上,短期策略经常失灵。如果从2010年开始,用10000元钱,每年年初的时候挑选上一年度收益率最高的三只基金买入,持有一年后,轮换新的收益率最高的三只基金,如此循环往复。十年后累计收益仅400元,而同期市场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可以达到10000元。由此可见,买基金坚持长期策略比频繁更换更好。

巴菲特曾经说过,资本市场是财富再分配的系统,它将金钱从没有耐心的人转移到富有耐心的人。巴氏理论的核心依然是长期主义,然而人性的弱点就是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又常常左右我们的行为。市场总是冷热交替,人们总是患得患失。在能预见未来结果的情况下,常人也容易做到耐心和坚持,但是投资的游戏是谁也不能确定未来,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耐心和坚持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抄作业”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亏钱,能让你抄的作业背后总是有对你更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巴菲特经理股票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捎你一程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