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反洗钱立法及量刑标准
2022-09-27微微
文/微微
洗钱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5%,达1.8万亿美元,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递增。洗钱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着世界各国乃至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如何有效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完善反洗钱立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德国:执行透明登记制度
德国反洗钱有三大立法:《德国刑法典》《反洗钱法》《德国信贷机构法》,对反洗钱的监管职能作出了具体的划分。根据《德国刑法典》第261条第1款的规定,隐藏、掩蔽非法所得的来源,对调查其来源,探寻、追缴、没收或者查封加以阻挠或者危害的,处3个月以上5年以下的自由刑。
德国《反洗钱法》于1993年10月基于《欧盟反洗钱指令》而制定。根据《反洗钱法》,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公司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内部流程,防止洗钱活动的出现。这些措施包括对合作伙伴进行洗钱风险的评估分析、加强内部安全控制、任命反洗钱官员、相关材料的记录和保留、遵循一般的谨慎义务等。
《反洗钱法》中各项量化的要求加强了反洗钱工作的客观性:例如,进行价值1万欧元或以上现金交易的商品经销商必须履行《反洗钱法》的所有义务,贵金属交易的起点则为2000欧元;金融和非金融领域的所有其他义务方必须遵循《反洗钱法》中对超过15000欧元交易以及汇款的尽职调查义务。2020年1月1日起,德国开始实施第五版《欧盟反洗钱指令》,其中更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洗钱法》义务方的扩大、透明度登记信息的公开化、涉及虚拟货币与高风险第三国相关业务谨慎义务的加强等。
作为反洗钱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德国执行了透明登记制度,即需要在透明登记簿中登记公司的最终受益人。2021年8月1日起,全新的《德国透明登记和金融信息法》正式生效,除要求的自然人姓名、出生日期、居住地、受益类型和范围外,还需注明最终受益人的出生地和国籍;对于超时申报或不履行申报义务的公司,可能会面临上一财年营业额10%的罚款,在极个别情况下将面临上限为500万欧元的罚款。据《明镜周刊》报道,2022年4月29日,因涉嫌参与洗钱,德意志银行位于法兰克福的总部大楼遭到警方、检方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合搜查。据了解,2020 年,德意志银行就因延迟报告与潜在洗钱有关的可疑活动而被罚款 1350 万欧元。
瑞士:罚金不超100万瑞士法郎
瑞士反洗钱立法有一系列法律框架,主要体现在《联邦刑法典》第305条和瑞士《反洗钱法》上。1990年,瑞士《联邦刑法典》增加的第305条第2款将洗钱罪定义为:“任何人明知或应当怀疑财产来源于犯罪所得而实施一定的行为”,破坏或可能破坏对该财产来源的侦查、追查或没收的行为,应被处以监禁或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监禁,并可处不超过100万瑞士法郎的罚金。情节严重是指行为人以犯罪集团成员的身份实施洗钱,或者在专职洗钱活动中洗钱金额巨大或从中获取收益较大。
加拿大:必须保留“大额现金交易记录”
加拿大《刑法》规定,洗钱是一种犯罪,“在知晓所有或部分财产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规定情形时,为了隐瞒或转换财产,以任何方式和途径转移所有权,如使用运输、传送、变更、清除或其他方式隐瞒或转换财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犯罪所得洗钱法》是加拿大反洗钱的专门法律,于1991年6月12日起施行,该法主要目的是要建立记录制度,以便于在《刑法》《食品和药品法》以及《麻醉品控制法》的规定之下对犯罪活动进行调查。对于适用《犯罪所得洗钱法》的人,若收到1万加元及其以上的现金,必须填写并保留一份“大额现金交易记录”,以提供交易的详细信息。值得一提的是,《犯罪所得洗钱法》要求对规定的文档资料必须保留5年以上,不遵守这项规定的,将被判5年以下的监禁并处或单处50万加元的罚款。
英国:最早定义洗钱犯罪
世界上一些国家通过刑事立法对洗钱活动予以惩治,英国是其中之一。英国反洗钱立法主要包括《1986年毒品贩运犯罪法》《1990年刑法》《1993年反洗钱条例》以及《2001年反洗钱法规》等。
《1986年毒品贩运犯罪法》最早明确了洗钱犯罪的定义,即指“协助他人保持毒品贩运利益罪”。该法设立了“获取源于毒品贩运的财产罪”,最高可处以14年监禁。在1988年,英国通过了《刑事审判法》。根据第93条A项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在明知或者合理地怀疑他人已经从事犯罪活动或者从犯罪行为中受益的情形下,开始或者预备以自己或者他人的名义,协助他人保存或者控制犯罪收益,则其行为构成了协助洗钱犯罪,最高可处14年监禁,也可单处或并处5000英镑以下的罚金,2000年改为30万英镑以下的罚金。
法国:每年有1700人被起诉
法国政府一直重视反洗钱工作。1988年,法国法律规定,洗钱罪专指贩毒洗钱。随着跨国洗钱手段的复杂化,法国于1990年扩大了洗钱罪的范围,规定隐匿贩毒、有组织犯罪的收入来源均按洗钱罪追究法律责任。
据当地媒体报道,针对洗钱活动,法国平均每年有1100起调查,1700人被起诉。其中,大规模的洗钱案件会被优先起诉。法国没收资产回收和管理机构(AGRASC),作为公共行政机构,由法国司法部和预算部监督,旨在促进刑事案件中的扣押和没收。法国对各类洗钱活动的调查和起诉体现了它的风险识别力,没收资产管理和回收机构的存在也强有力地保证了法国现有反洗钱系统的运行。
此外,关于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法国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自主洗钱的定罪比例相对较低(15%);缺乏专门的反洗钱调查员;对有资助恐怖主义可能的非营利组织的精准识别能力较低;对某些行业的监管不足。
新加坡: 做兼职却充当了洗钱“帮凶”
2018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反洗黑钱和反恐融资合作计划,协助金融机构防止利用贸易交易和空壳公司洗黑钱活动的出现,以及防止金融犯罪活动。202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支付服务法案》正式生效。根据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案》,涉及钱财的支付、转账、商业采购、电子支付、货币兑换等业务,均在该法案的监管范围内。
跨国洗钱手段复杂化
在这一全新的法案下,境内转账、商业采购及支付型代币相关服务这三项业务被纳入监管范围。《支付服务法案》规定,个人支付账户中的数字货币不得超过5000新元。从个人支付账户(而不是用户指定的银行账户)每年流出的最大累计金额不得超过3万新元。这些上限不适用于商业支付账户的商业用途。
据《联合早报》报道,2021年,新加坡一名38岁的女子无牌提供付款服务,被商业事务局控上法庭。据悉,这名女子在浏览网页时,无意间发现一则招聘兼职数据输入员的广告,称只需要收取款项和转账就可赚钱。女子很快联系上了对方,经过一番商讨,双方达成协议:女子只需按对方的指示进行收款和转账操作,而对方答应给她每天200新元的报酬。今年5月份,新加坡商业事务局发现,在两天时间内一共有13笔款项汇入该女子的银行户头,共计4855新元。同时,该女子将7笔款项转入新加坡另一个银行账户,总计3700新元。
经商业事务局调查后发现,这13笔汇款中,超过一半来自电子诈骗案的受害者。也就是说,该女子不知不觉间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根据《支付服务法案》,该女子是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进行付款服务。如今,该女子已被判监禁3周。
日本:制定完善的反洗钱法律法规
日本政府严厉打击恐怖主义融资、黑社会等地下钱庄,并完善了反洗钱的法律法规。1991年,日本国会正式通过了第一个综合性的反洗钱法律——第94号法律,该法创设了惩治洗钱犯罪的刑法规范,同时还规定了金融机构负有强制性报告可疑交易的义务。2000年,日本制定了《有组织犯罪的处罚及犯罪收益控制法》,该法第十条规定了“隐瞒犯罪收益罪”,第十一条规定了“收受犯罪收益罪”,对《麻醉品特例法》中规定的两种洗钱罪作了补充。“隐瞒犯罪收益罪”,即掩饰取得或处分犯罪收益的事实,或者隐匿犯罪收益的人,或者掩饰犯罪收益发生原因事实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300万日元以下罚金。“收受犯罪收益罪”,即故意收受犯罪收益的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1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此外,日本政府提出的反洗钱法规还包括《对可疑交易的申报制度》《对有组织犯罪处罚法》《关于洗钱的金融活动作业规范全体报告书》《本人确认法》《对有组织犯罪处罚法的修正》,以及《贩毒取缔法》及其修正法等一系列法令法规。根据《关于洗钱的金融活动作业规范全体报告书》,超过3000万日元的大额现金或第三人支票的存入、支取、兑换等现金交易,或者对国外汇款金额超过500万日元的必须确认客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