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特性分析与制备

2022-09-26揣荣岩杨宇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容式极板挠度

张 冰,揣荣岩,杨宇新,张 贺,李 新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870)

0 引言

MEMS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具有温度特性好、功耗低、灵敏度高等优势[1-3],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测控等领域[4]。早期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通常采用平行板电容器结构,上电极为感压膜片,下电极固定于衬底上,在压力的作用下,感压膜片的挠度始终小于腔体的高度,通过2个电极间隙的改变来实现压力的测量,其电容-压力响应特性存在严重的非线性[5]。20世纪90年代后期,W. H. Ko和Q. Wang发现当感压膜片与衬底上的绝缘层接触时,电容-压力曲线出现一段近似线性的区域,这类传感器被命名为接触式电容压力传感器(touch mod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TMCPS)[6-8],其输出特性曲线包含4个工作区域(非接触区、过渡区、线性区和饱和区),TMCPS主要工作在线性区,这时输出电容取决于2个极板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与非接触式电容压力传感器相比,TMCPS表现出更好的线性,更大的压力范围,但受结构的局限,TMCPS的线性压力范围仍然较小[9],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们对TMCPS关注度的提高,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结构,用来实现性能的提升。如底部电极呈花纹形状的压力敏感结构,这种结构改善了输出线性度,但是由于底部电极形状的改变使得灵敏度显著降低[10]。凸球冠状底部电极的压力敏感结构能够实现灵敏度的提升,但相比于TMCPS却增加了非线性[11]。双接触电容式压力敏感结构(DTMCPS)通过采用2个凹槽作为底部电极,实现在较小压力范围内灵敏度的提升,但其电容-压力曲线中出现拐点,造成性能下降[12]。

为了实现压力传感器性能的综合提升,本文研制了一种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敏感结构(capacitive pressure-sensitive structure with linkage film,CPSSLF),在扩大线性响应范围,提高线性度和灵敏度方面的优势显著。

1 CPSSLF的结构设计

图1为CPSSLF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由可动上极板、可动下极板、介质层、硅衬底、上腔体和下腔体组成。当上极板受到压力作用时,上极板弯曲,使得2个极板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导致电容改变;随着压力继续增加,上极板与下极板接触,如图1(b)所示,由于下腔体的存在,下极板也因接触而发生形变,并且随着上极板的形变状态而变形,出现联动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得2个极板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保持稳定增加,从而扩大传感器的线性工作范围,提高线性度。

(a)静态下的CPSSLF

为了提高输出电容值,在压力敏感芯片的实际制造中,将7个图1所示的基本单元结构相并联,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敏感芯片设计图,如图2所示。压力敏感结构单元的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图2 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敏感芯片设计图

表1 CPSSLF的设计参数 μm

2 仿真分析

2.1 接触模式下的极板变形分析

根据表1中的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相同尺寸的CPSSLF和TMCPS建立理论模型,当压力大于等于30 kPa时,2种压力敏感结构均处于接触模式,2个极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力分布曲线如图3所示,当施加的压力载荷为30、50、70、100 kPa时,TMCPS的2个极板之间的最大相互作用压力分别4.71、1.37、1.37、1.38 MPa,CPSSLF的2个极板之间的最大相互作用压力分别为1.94、0.78、0.66、0.49 MPa。分析图3中的数据可知,当施加的压力为30 kPa时,TMCPS的上极板刚开始与固定在衬底上的下极板接触,此时极板间的相互作用压力最大,为4.71 MPa,之后,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2个极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力几乎保持不变;然而,对于CPSSLF,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下极板在形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也在不断增加,使得2个极板之间的最大相互作用压力逐渐减小,显然CPSSLF的可动下极板对上极板的形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a)压力载荷为30 kPa

图4为不同压力下感压薄膜的挠度与圆形膜片径向距离的关系,图4(a)和图4(b)分别为相同尺寸的CPSSLF和TMCPS在接触模式下的极板挠度曲线。从图4(a)可以看出,当压力为30 kPa时,CPSSLF的上极板中心处最大挠度约为0.61 μm,略高于腔体高度(0.6 μm),此时上极板与下极板刚发生接触,接触区域为圆形,接触区域的半径约为1.71 μm。当压力分别为50、70、100 kPa时,上极板中心处最大挠度分别为0.79、0.96、1.20 μm,接触区域的半径分别为18.88、26.74、33.61 μm。而对于TMCPS,由于其下极板固定于衬底上,上极板接触到衬底之后,上极板中心处最大挠度将不再发生变化,如图4(b)所示,在30、50、70、100 kPa的压力下,TMCPS的上极板中心处最大挠度均为0.6 μm,接触区域半径分别为1.13、22.8、33.4、36.12 μm。通过对比接触模式下2种结构的接触半径可知,随着压力的增加,TMCPS的2个极板接触时的接触半径变化速率更快,使得输出电容更早进入饱和区,而CPSSLF的接触半径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速率更加稳定。这是由于随着载荷的增加,CPSSLF的2个极板联动,下极板的弹性形变降低了2个极板间接触半径的增加速率,由于接触模式下的输出电容主要取决于2个极板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因此相较于TMCPS,CPSSLF的输出电容值可以在更大的压力范围内保持线性增加,使得线性工作区的压力范围得到有效提升。

(a)接触模式下CPSSLF的挠度(R=115 μm,h1=2 μm,h2=2 μm,g=0.6 μm,g′=5 μm,t=0.3 μm)

2.2 输出特性分析

根据表1中的设计参数,基于有限元方法在均匀载荷下进行静态分析,得到相同尺寸的CPSSLF与TMCPS的电容-压力响应特性曲线,如图5(a)所示。通过分析图5(a)中的电容-压力响应特性可知,当压力在0~30 kPa之间时,2种结构的上极板均不与下电极发生接触,此时传感器处于非接触区;当压力达到30 kPa时,上极板开始接触到下极板,此后进入短暂的过渡区;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加,2种结构的电容值开始随压力线性增长。基于最小二乘法对电容-压力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当非线性度小于1%时所对应的压力范围为线性区,得到CPSSLF的线性区为32~72 kPa,如图5(b)所示,TMCPS的线性区为32~56 kPa,如图5(c)所示,显然,CPSSLF的线性区压力范围更大。

(a)电容-压力响应特性

为对比TMCPS和CPSSLF的非线性度,选取电容-压力曲线上不同的压力范围对非线性度进行了计算,得到CPSSLF与TMCPS在相同压力区间内的非线性度对比结果,如图6所示。压力范围为20 kPa时,对应的压力区间为32~52 kPa,当压力范围分别为25、30、35、40、45 kPa时,相应的压力区间为32~57 kPa,32~62 kPa,32~67 kPa,32~72 kPa,32~77 kPa。分析图6可知,在相同的压力区间内,CPSSLF的非线性度明显小于TMCPS,如在32~77 kPa的压力区间内,TMCPS的非线性度为4.32%,CPSSLF的非线性度为1.96%,由此看出CPSSLF具有比TMCPS更好的线性输出。

图6 TMCPS和CPSSLF在不同压力范围内的非线性度

3 样品测试与分析

根据表1中的参数和图2中的设计,试制了量程为100 kPa的压力传感器芯片,如图7所示,其中图7(a)为压力敏感芯片,图7(b)为引线键合后芯片样品;图7(c)为过载测试中加载4.6 MPa压力后,膜片断裂图;图7(d)为在管座底部焊接静电保护二极管后的图片;图7(e)为封装后的芯片样品。为了评估样品芯片的性能,在0~100 kPa的压力范围内,以一个正、反行程作为一个循环,连续进行了3个循环的测试,测试时所用的仪器主要包括:CPC 6000数字压力控制器1台,KEITHLEY 3330电容测试仪1台,真空泵1台,得到样品所受压力与输出电容之间的结果如图8所示。对样品芯片持续施加压力,当压力加载到4.6 MPa时,样品的输出电容值骤降,且不再随压力增加而改变,说明芯片在4.6 MPa下已经损坏。由此可知所试制芯片样品的最大过载压力为4.5 MPa。

(a) (b) (c)

通过分析图8的测试结果可知,样品芯片的迟滞约为2.44%FS,重复性约为0.65%FS,在25~100 k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为0.058 pF/kPa,非线性度为4.83%FS。从图8还可以看出,样品芯片的测量初始电容值为27.27 pF,但是图5(a)中的模拟初始电容值仅为0.54 pF,这是由于图5(a)是对一个压力敏感结构单元的模拟结果,而在实际测量的样品芯片电容共包含7个图2所示的敏感单元电容,极板边缘非敏感电容,以及金属封装底座和二极管的电容。此外,模拟和测试的接触压力也不同,主要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在感压膜片中引入了残余应力,影响了薄膜的力学特性,从而导致接触压力的差异。

图8 样品芯片的测量结果

表2列出了典型接触式电容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可以看出,与本文试制的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相比,本文试制的CPSSLF在保证灵敏度较高的同时,具有较大的线性压力范围。

表2 典型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性能比较

4 结论

本文研制了一种联动薄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芯片(CPSSLF),通过有限元法对其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与TMCPS相比,可动下电极的引入,使CPSSLF表现出了更大的线性响应范围和更好的线性输出。所制芯片样品的过载能力约为4.5 MPa,达到量程的45倍,迟滞约为2.44%FS,重复性约为0.65%FS,在25~100 k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为0.058 pF/kPa,非线性度为4.83%FS。

猜你喜欢

电容式极板挠度
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面板堆石坝面板挠度实测性态分析与研究
电容式传感系统数据处理电路的设计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大跨径桥梁挠度变形监测方法的探究
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DTMX 和DTMN 响应异常典型案例分析
基于LabVIEW的装配车体挠度无线快速测量系统
横向双极电除尘器内气流分布
电容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测试题
农用车铅酸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原因及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