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纵横格的设计及运用

2022-09-26张广胜

江苏教育 2022年61期
关键词:习字收笔点画

张广胜 刘 红

对于书写,运笔与结体是历代书家公认的两个关键因素。两个因素中,结体是基本要求,没有结体,字不成行,无法完成书写的目标任务。就初学者而言,对汉字间架结构的掌握既是起点也是难点。汉字书写本质上是二维平面空间中线条关系的处理,而习字格就是帮助习字者更有效合理地完成这些线条的空间定位。但习字格毕竟是一种书写辅助工具,习字者经过一定训练后,终究要达到纸上无格,心中有格的境界。

一、习字格发展的简要回顾

《书法美学通论》指出:“汉字组合线条的第一个特征是方块。谓之方块,立刻就具备了向上、下、左、右任何方向发展的趋势。书写美学上讲‘八面出锋’正是作为汉字方块结构所具有的特殊张力。”因为汉字这一特点,在研究汉字结构规律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九宫格、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等多种习字格。

九宫格是在正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田字格包括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横竖中线交叉点为中心点。田字格分为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田字格的优点主要在于借助格子区分上下、左右结构的汉字。但汉字结构具有复杂多样性,田字格并不能动态满足对汉字结构的书写提示要求。比如,竖中线把方框分成左右两部分,对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而言,左右绝对同宽比例较少,更多的则是左窄右宽,或左宽右窄。按照田字格竖中线的提示,写成左右均分就不合理了;上下结构的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加两条对角线组成。米字格对角线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撇画、捺画、竖钩和竖提走向的参考;第二,利于观察字的整体结构,包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也可以看出汉字的结构重心。米字格相对田字格虽有所改进,但对于汉字的内部结构仍没有什么提示的线条可以参考。

回宫格是书法家杨为国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依据人的视觉特点,结合现代美学原理而发明的一种新习字格。回宫格在正方形外框内加了一个长方形内框,用来安置一个字的主体部分,内框的大小符合黄金分割率。内宫起着规范字大小的作用,解决字过紧或过松的问题。回宫格曾得到高占祥、启功等前辈的肯定,但对汉字的内部结构依然缺乏有效的提示。

上述习字格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涉及解决汉字内部结构规律的功能,在点画位置、方向、长短及排列组合规则上缺乏更多的引导;第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尤其是观察目的性差,缺乏精确性、顺序性、深刻性的低段小学生,容易导致其在书写时起笔、收笔找不到正确定位,行笔找不到方向,笔画少的字在格内容易写小,笔画多的字容易出格。

二、纵横格设计思路

在借鉴传统习字格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开发了纵横习字格并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纵横格是书法练习的辅助格,是汉字点画书写时更精细的定位系统,是基于汉字楷书平正匀称的结构而产生的,依据平行等距的结字原则,在传统九宫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书写辅助格。

(一)纵横格的各示意图

纵横格示意图包括:线段示意图、主干线示意图、中心点和辅助线示意图、分区图、分层图、内外宫示意图、块面示意图。在一个正方形的方框里边,纵向分别排列4条垂直线,垂直线的长度为格子边长的85%,垂直线把方格垂直分为5等份;横向分别排列左低右高向上倾斜的5条东偏北5°的横斜线,长度为格子边长的85%,横斜线在左边把格子平均分为6等份。垂直线和横斜线形成一个网格,排列在格子中间,网格线不与四周方框的线连接。为定位与解读方便,对线段、区间进行命名,见纵横格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纵横格示意图

线段示意图,旨在帮助确定汉字点画的起收笔的位置、长短及走向。分区图、分层图用于分析点画的组合排列形成的内部块面关系。主干线和辅助线示意图用来分析点画的收放关系。横中线的1/2处有中心点,提示书写者迅速找到中区;因字的重心并不一定是字的中心线,所以不用线,用区间表示更能帮助分析字的坐标位置,从而使汉字达到中宫收紧。纵线和横线互相交叉形成的网格,称为内宫,是字的书写区域。外宫则是网格线不与四周方框的线连接的区域,是汉字的字外空白区域。内宫和外宫用来提示字的大小及字外留白。清书法家包世臣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亲身感受认为,在有“网格线”为坐标的“宫”或“格”内习字,能更快捷掌握书写要领。

(二)纵横格设计原理

纵横格对汉字的内部结构进行细致深入分析,符合平行等距、坐标定位、视觉和谐等基本原理。

1.平行等距。平行等距是指字的相关点画是平行且间距相等。这里强调的“平行等距”,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用工具测量达到的精准平行等距,而是视觉上主观“感受”到的“平行和等距”。

平行等距是楷书最常见的结构原则,可以分为横、竖、撇、点的平行等距。而纵横格的设计通过一组横线和纵线的组合形成网格,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形成点画平行等距的书写习惯。以历史上被誉为“楷书极则”的唐欧阳询所书《九成宫》为例,不同结构例字,横向与竖向都同向,平行等距的特征非常明显。运用纵横格,并把它套用在《九成宫》上,发现格子的纵横线对于提示点画的位置关系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2.坐标定位。坐标定位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纵横格4纵线与5横线交织,形成的20个相交点提示点画的起笔、收笔的位置点与行笔的方向;形成的12个界格(12宫)提示范字内部的横向、纵向的块面管理,有利于发现、分解、处理方块字中更小方块的单位以及字内空白的块面。

3.视觉和谐。汉字是方块字,因受教科书等印刷材料的影响,对初学者,尤其是对楷书强调的“横平竖直”中“横平”存在误解,认为“横”要写得平直。平则无势,绝对平直的线条显得呆板,使汉字失去灵动之美。

横格的横线设计为东偏北5°的横斜线,是依据楷书横画多左低右高,略取斜势,受人的视觉习惯影响和书法灵活多变的要求而设计出来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书写者在临帖时,借助纵横格的横线来判断范字横画的倾斜度,要注意区别范字的短横、长横,切不可“千横一式”而失去灵活性。

三、纵横格的运用

运用纵横格掌握书写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点。

1.笔法教学。虽然书写过程看起来就是点画的简单“组装”,但实则并不简单。丁文隽先生说:“所谓运笔得法,就是把点画写得生动有力,以构成神态的字。如果点画呆板软弱,就写不出气韵生动的字来,就不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更不能引人欣赏。”可见,机械的“组装”是写不出生动气韵来的。说到运笔,不得不提“永字八法”的八种笔画的运笔方法。运用纵横格讲授“永字八法”的八种笔画,可以帮助初学者理解、掌握笔画如何起、行、收的过程。

以楷书《九成宫》为例,如何把握点画运动轨迹,在纵横格简单清晰明了。如,书写“下”长横的起笔位置在第一纵线与第五横线交叉的下方,沿着第五横线的运动轨迹扛肩向上,到第四纵线与第五横线交叉点处收笔;垂露竖的起笔的位置在第五横线下方的中区区间,垂直向下到第一横线的下方收笔;右点的起笔位置在长横和垂露竖的下方,第四横线与第三纵线相交处,入笔轻轻地,如蜻蜓点水,随着向右下方往南偏东45°方向行笔,逐渐加大力度,到右区间的第四横线的下方顿笔后轻轻收笔(图2)。再如,利用纵横格讲授“水”字。竖钩的起笔位置在第五横线上起笔稍平,顿向中区区间行笔,到第一横线的下方收笔出勾;左横画的起笔位置在横中线与第一纵线交叉处,扛肩向上,收笔在左区横中线上方,顿出两角一平,不与竖钩交接;左撇画的起笔位置在横画的收笔处拐弯,加重按笔写出弧度,运笔至左撇的三分之二处,慢慢抬起笔锋出尖,到第一横线与第一纵线交叉处的上方收笔;右撇的起笔位置在右区的第五纵线上高起,指向中心点的上方收笔;右捺的起笔位置在第二纵线与横中线交叉的上方,途径中心点,向外扩张,到第二横线与第四纵线交叉的下方收笔。纵横格中,斜捺的弯度一目了然,套用纵横格,能临写出有弯度的斜捺。像“斜钩”“横折斜弯钩”“卧钩”等,这些初学难度比较大的笔画,利用纵横格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运笔(图3)。

(图2)

(图3)

2.结构教学。书法艺术结构必须具备“平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的五种要素。自古以来汉字都非常重视间架结构,纵横格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汉字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汉字所有基本笔画的位置在纵横格上都对应到位,寻么整个汉字的间架结构就很容易把握了。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后,结构内部大小不一的单元面积空间关系也更容易观察,从而对汉字结构达到更高的理解。为便于分析范字的整体间架结构特点,笔者将范字的偏旁、部首、构字的部件,点画紧密与疏松区域,或占位面积看作是块面。例如“珠”字内部空间分割处理呈现左窄右宽两个长方形块面,“王字旁”占据左区的左侧,右侧留空;“朱”占据中区和右区,竖钩刚好踩在第三纵线,左右占位在纵横格里清晰明了(图4)。“思”字内部空间分割处理呈现上下两个块面,“田”处于左区中区的三四层处,即7、8、10、11四块空间;“心”占下半格,三点由低到高均匀排列,有纵线提示位置;特别难把握的卧钩,处于一层的中区右区,走向、出钩处都有提示(图5)。“道”字是半包围结构,“首”处中区及右区小半,形成长方形块面,“走之底”的平捺由一层的上端斜行至下端,向右经交点出锋;特别是“走之底”与“首”之间形成空白,容易被忽视(图6)。在纵横格里,空白在左区一侧呈长方形块面,是能清楚显示的。

(图4)

(图5)

(图6)

初学者利用纵横格完全可以准确临写笔画的位置、上下笔相互关系及结体的疏密聚散。“纵横格”的中区可测量一个字的重心所在。当然有些字的重心偏上或者偏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区间和层次加以定位,对字的宽窄、纵敛、松紧均能起到调控作用。比如“月”呈现长方形块面“,月”主体部分在中区(见46页图7)。用纵横格以辅助初学者读帖和临帖是十分便利和有成效的。例如,书写“月”字,通过读帖知道,竖撇、横折钩都紧挨着中区,两笔短横基本踩线,均匀排列,整个“月”的点画、结构位置便确定了。最后仿照字帖上的“月”字临写出来即可。

(图7)

临摹分为摹帖和临帖。摹帖是把透明纸张覆盖在需要书写的范字上,照着纸面上的字影来写,通常得形而失神;临帖是对着范本,进行原大、放大或缩小的书写,容易得神而失形,出现走位不准、块面松散的问题。利用纵横格,临摹时可以随格子大小书写,解决了走白不准,块面松散的问题,这让习字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纵横格的设计是笔者20多年书法教育实践的提炼与总结。为积极推动小学习字教材教法研究,笔者已开发出“纵横格”系列校本教材:《天天练习字册》1—12册、《九成宫纵横格硬笔习字帖》《多宝塔纵横格硬笔习字帖》《灵飞经纵横格硬笔习字帖》《智永楷书千字文纵横格硬笔习字帖》,在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区名师工作室,这些教材得到推广及运用,目前已惠及6000多名师生,为本区的书法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诚然,纵横格还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会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改进,力争更好地发挥出纵横格在书法教学中的功效。

猜你喜欢

习字收笔点画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四)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习字让生活更美好
浅议小学生习字入体方法
王献之依缸习字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一字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