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联结”:避开惯性,叩响诗性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2-09-26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窦一凡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现代诗笔者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 窦一凡 朱 贞

学生学习的本质是联结,通过发现、把握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获取新知、融合旧知,形成学习范式,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获得有意义的联结?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单元教学为例,从“文本—文本”“文本—作者”“文本—生活”三个联结维度,谈一谈联结性策略在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本—文本:联结相似表达,迁移诗歌图式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诗”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是“现代诗”第一次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出现,虽然每首诗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它基本的文体特征、语言图式是相似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师不是要拿出现成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从脑海中提取已有的相似经验,主动发生相类似的联想,并且利用这种经验、联想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所谓“相似的经验”,即“信息相似块”,是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的表征形式。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大脑中已有的“信息相似块”与认知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之间,通过对比、模仿、迁移等方式建立联系,形成新的“信息区块链”的过程。

(一)类文对比,提炼“文体特征”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几首现代诗,分享喜欢的诗句与理由,笔者相机总结现代诗歌的一些显性特点:亲近自然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想象天马行空、抒发赞美之情等。进而出示古诗与散文,让学生直观地对这三种文体进行对比,找出现代诗歌的形式特点:不拘一格、自然流畅。学生再读,寻找每首诗中的相似韵脚,触摸诗歌音乐般的节奏。整个“初读”完成之后,结合“交流平台”,让学生总结出现代诗的文体特征:形式自由多变,韵律优美流畅;感受独特美妙,联想丰富多彩。

(二)诗歌模仿,萃取“相似联想”

著名学者刘绪源曾说,儿童本来就会“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理解,用丰富的联想认识事物”,这与现代诗歌体裁的联想特点不谋而合。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寻找现代诗歌中的联想”专题性学习,让学生模仿并迁移联想的思维图式。

物与人之间的相似联想。以《繁星·一五九》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与“鸟儿”和“我”之间的相似联系,理解母爱的温暖与无私,以及冰心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物与物之间的相似联想。《白桦》中有这样的几句诗:“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诗人叶赛宁由雪中的枝叶联想到潇洒的花边、如画的流苏,抒发了内心真诚的赞美之情。适逢春天,笔者相机出示一组照片,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创编了一首首“植物之歌”(见图1)。

图1

物与物之间的移觉联想。所谓“移觉”,就是用描写一类感觉的语句来描写另一类感觉,沟通两类感觉。而《绿》的感觉即是如此,“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绿色总是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映照在周围所有的景物上,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染绿了……笔者以此为契机,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我发现,( )也是绿的……”,让学生“移觉”至课本之外,置身于自然之中;拓展想象的空间,释放他们的诗性。

人与景之间的还原联想。《繁星·七一》中,“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都是冰心由母亲想到的充满母爱的典型场景。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实际生活,联想“母亲与我”的温馨画面,并进行仿写“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以不拘一格的句式、诗味盎然的语言将其记录下来。(见图2)

图2

借助“文本—文本”联结,笔者调动学生的相似性思维,亲历诵读、赏析、创作的全过程,使其学习经验经历重组、整合、运用的过程,在原有的“信息区块链”内有机联结,从而明晰现代诗的文体特征与表达特点,建立现代诗的文体图式。

二、文本—作者:联结背景资料,体悟诗歌意蕴

学习诗歌需要聚焦情与理,诗歌是情感的理性而独特的表达。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诗人的童年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产生联系,建立逻辑关系,从而精准而深入地体悟诗歌的内在意蕴。

(一)联结“经历”,意象共鸣

学习诗歌,既要看到语言,也要看到诗人。现代诗歌语言既有表层的字面意思,也有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在《繁星·一三一》中,冰心用反问和排比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这是一份埋藏在她心底的质朴而又美妙的情感。笔者在这里补充了相关资料:冰心从小跟着父亲在烟台生活了8年之久,回到北京之后止不住对大海的思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大海”象征着冰心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二)联结“时代”,情感共振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既是诗人的个性化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刻上时代的烙印,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诗歌《白桦》,在借助相关词语对“白桦”进行了形态、光泽、环境等方面的品读后,笔者适当补充“白桦”的相关知识,解释其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引导学生感受白桦不畏严寒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所传递的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白桦的赞美,还有对国家、民族的一份情感寄托,让学生与诗人同频共振。

(三)联结“风格”,个性共识

风格即人,每个诗人都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诗歌欣赏历来有“知人论诗”的传统。以《绿》为例,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以及作者对于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初步体会到艾青诗歌创作的清新与生命力。教师可以借助“综合性学习”,搜集更多同时期艾青的诗作,如《仙人掌》《候鸟》《盼雪》等,鼓励学生以结队的形式展开朗诵、鉴赏,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诗境,浸润于深厚的诗歌韵味。

通过“文本—作者”联结,学生可以深入体会诗人的不同风格,深度感受诗人的创作个性,深刻理解诗人的内在情感,从而提高语言上的敏感度,提升诗歌的欣赏能力。

三、文本—生活:联结主题资源,浸润诗歌文化

“文本—生活”指的是学生在对诗歌言意联系的发现、把握和重构后,以生活为诗歌学习的外延,通过课内主题活动与课外诗人的作品联结,从而获得更深层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收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及“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基于此,笔者借助本单元课后习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以班级“微型诗歌集市”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收集,以原创作品联结、表达日常生活,推动语言智慧的实践转化。

(一)链接“活动提示”,丰盈诗情

《短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基于此,笔者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作者(冰心)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现代诗,通过工整摘录、贴画装饰、细心比较、鉴赏点评、朗诵分享等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诗歌储备,持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接轨“综合性学习”,激活诗性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及合作编小诗集,于是,笔者借班级朗诵会开展了“微型诗歌集市”活动,并在开集前,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儿童诗精选》诗集的封面、推荐语、简介、目录等,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以下步骤:(1)确定诗集名字与主题;(2)根据主题收集诗歌;(3)分类建章,规范体例;(4)编写目录,撰写简介;(5)分组校对;(6)制作封面,整体装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创造性的表达,如简单记录自己的感想,伙伴间相互分享交流,适当地写一些批注与赏析,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将课外诗歌与个人所学、所读、所想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

(三)衔接“阅伴”,酝酿诗心

在历经上述“联结”之后,学生对现代诗歌文体特征逐渐清晰、鉴赏思维逐渐形成,而要真正实现“诗性”的叩响,还需要大量实践现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法。

笔者通过阅读软件开拓线上阅读阵地,组建“小诗人朋友圈”。阅读软件具有与语文教材相配套的课外阅读书目伴读手册,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课外书阅读指导,还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疑问与赏析。

笔者以小组为半径,每周共读一首诗歌、写一处批注、创作一首新诗。同时,每周日在班级群里举行诗歌分享会,采用“线上交互”的形式,让学生站在“小诗人”的视角进行展示、交流。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小组互助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鉴赏力、创作表达力,实现“文本—生活”的深度联结。

新课标提出,组织有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以此为指导,通过线下“微型诗歌集市”、线上诗歌分享会,组织学生摘录诗歌、诵读诗歌、鉴赏诗歌、创编诗歌等,让学生在深层次的联结与分享中,拓宽诗歌视角,提升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笔者从“文本—文本”“文本—作者”“文本—生活”三个联结维度出发,联结相似表达,在图式建构中“入脑入口”,明确体裁特点;联结背景资料,在诵读品味中“入情入境”,体悟诗歌意蕴;联结主题资源,在编纂创作中“入心入行”,浸润诗歌文化,以联结性教学策略推动学生“叩响诗歌学习的大门”。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现代诗笔者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