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探究
2022-09-26逯明宇李智超
高 远,逯明宇,李智超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1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1]。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尝试各类人才创新活动的搭建。创新能力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诸多能力组成,这些能力大多在学前教育阶段启蒙,而高职教育阶段是集中提升的重要时期。
高职院校在学制上以三年制教育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上更加注重技术人才培养,所以工程技术类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开设中占据比例较大。土木工程、电子信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工程等都属于工程技术类专业,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实验、实训课应用程度也高于其他高职专业。随着5G网络的发展,各类新兴技术不断与教育领域相互融合尝试,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模式改革提供了良性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更应以此为契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能让学生更快步入工作岗位,为所在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库支持,为中国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2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课程作业等方面皆由教师提前准备,学生在课堂上为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死板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融入最新教育技术较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也缺乏兴趣。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项新型技术不断出现,部分工作年限较久的教师对课程内容有“一劳永逸”的思想,选取教材、课件等方面都无最新行业技术相关内容,授课教师无法将这部分技术学懂看透,则无法将其转换为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长期学习旧知识、旧技术。青年教师多为毕业后直接来到院校工作,对于课程准备可能融入新思路、新方案,但其缺乏一线工厂、企业工作经历,对实践教学领域的内容掌握较少,专业综合能力较弱[2],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2.2 课程考核方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由课堂出勤、期末试卷、实验课操作等方面组成。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考核方式的简单、快速,考核实验、实践部分的比例较少。在课堂出勤上,减少缺勤次数,即可获得较高分数。期末考试,多以一张试卷为主,而这也是一门课程的考核重点。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高效、简单、公平,但是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很大的弊端,在期末考试前,学生通过复习考试范围,可以快速地获得知识内容,获取试卷高分。但是这一过程往往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为快速记忆,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迅速遗忘。而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虽然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但是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理论功底薄弱,不利于后续创新能力培养。
2.3 创新活动数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学制较短,高职多为三年制。而本科院校因学制较长,多为四年制,虽然学制仅相差一年,但是本科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更为完善,社团活动扎实开展,学生通过各类活动融于社会环境中,对所学专业、社会热点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有着更多的社会优势,所以有着更出色的发挥[3]。而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平时专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较多,院系与用人单位联系较多,但是缺乏广泛的社会资源。受学制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各类活动较少,高年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工作有所了解后,就要走向工作岗位,从在校生转变为毕业生,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类活动。
2.4 师资力量配置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加重视授课教师能力的提升发展,而忽略了团委、就业部门等行政工作人员的发展,创新创业相关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较小。团委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部门,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活动导向方面有什么样的设计,在校园中就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氛围,而目前第二课堂缺乏创新创业类活动的设计,学生大多参与的是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难以发掘其创新意识。就业部门作为创新创业指导的组织单位,过多将精力投入到毕业生就业率等事务性工作室,缺乏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整体梳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选拔,多为思政辅导员等行政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虽有着较高的职业素质,但非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科毕业,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2.5 新媒体应用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5G网络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以目前青年学子使用率较高的几款新媒体平台为例,微信用于社交、工作、学习,刷朋友圈、阅读各类推文;QQ功能详细,说说、相册等各类趣味功能较多;抖音短视频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许多学生也成为了短视频平台达人,利用平台制作各类视频也成为了一种潮流。利用这些平台浏览咨询、分享生活也成为年轻人每天习以为常的操作。在这样的形式下,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对于创新创业类公众号的搭建并不完善,很多院校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信息发布、指导平台,学生因无法出校,无法了解市场上最新的相关技术、政策,在校内课程上无法了解的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上依旧无法了解,这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3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策略
3.1 树立新媒体意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以微信、QQ、抖音等学生平时使用率较高的平台为建设对象,在微信设计上可以建立符合院校发展特征的创新创业指导公众号,在QQ设计上重点完善QQ空间说说功能,在抖音设计上着重于视频资源制作。不同软件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是总结来说都是通过新媒体平台捕捉互联网上最新的信息,并加以专业的指导和预判,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呈现。此外,在这些平台的功能开发上应开设留言互动功能,让内容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互动性,让学生乐于使用新媒体平台,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长久的数据分享、创新案例分析、个体问题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快速获取信息、整合数据资源的能力[4]。
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建设,从而优化课程体系。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提前制作视频课程、动画课程,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提前学习,在出现学习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前传授给了学生,课程上的时间更多留给学生,这样的课程模式摆脱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学习情况,以个人、小组等形式进行学习分享、互助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教师提出课程安排。
3.2 强化整体协调,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训
高职院校应进行整体资源协调,首先应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以“老人”带“新人”,“新人”拉“老人”的模式,在老教师向新教师传授授课经验的同时,也让新教师新的教学视角融入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让新老教师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其次,应该重视团委教师、就业部门教师在创新工作中的作用,应鼓励资源共享,组建教师层面的创新创业政策协会以及学生层面的创新创业类社团,以社团、协会为依托,开展更多创新类活动,如“大国工匠”分享会、各类创业竞赛优秀案例、行业最新技术学习分享会、模拟招聘会等特色活动,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营造院校创新氛围的过程。最后,应该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专业素养,邀请业内创业名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沙龙,优秀创新创业工作案例分享,并将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鼓励教师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招聘相关学科背景的创新创业专职指导教师,对本校创业、创新工作进行专门指导。
3.3 以赛促学,灵活转化课程考核方式
每年相关部门组织多场相关竞赛皆面向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可以选择的竞赛类型更为丰富,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这些竞赛中既有创业计划类也有技能实操类。在课程考核上,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也应以各类竞赛为依托,有计划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自身学科竞赛相融合。学生在校内上课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竞赛的过程。在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上,将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证书与人才培养进行相应融合,学生在各类校方认定的竞赛中获得相应奖励,可以与相关课程分数进行转换,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3.4 依据专业发展,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指出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方案的出台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又一方向,“1+X”模式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考取自身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学习、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就是利用本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学习。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情况对学生考取“1+X”证书进行相关成果转换工作,如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分加分,相关课程实操部分加分、面试。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为学生扎实掌握技术手段提供了更多保障,对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5 强化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
企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质检员”,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有着更多对口企业可供选择,学生离开学校后,想要长见识,增才干必须有企业作为依靠。所以在高职院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可小视,高职院校应积极向外与企业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模式,如订单班培养、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高级技师进课堂等。通过合作,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参与度,通过前期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的翻转课堂,合理压缩理论课学时,将更多课时留给学生进行企业实训,让学生提前走入工作岗位,熟悉工作流程,学生在工作实训中以实训为主,研发为辅,创新创业为主要导向的“训研创”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合作中各取所需、互利共赢[6]。
4 总结
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院校、企业联合共建,高职院校应增强对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通过政策制定,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丰富校园创新创业类活动,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指导能力。企业通过积极融入,建设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提供更多实训岗位。通过双方的多措并举,共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