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中国应用型高校的研究综述

2022-09-26孟祥明麻振旭王天俊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文献课程体系

孟祥明,麻振旭,张 梦,王天俊

(新疆理工学院公共基础部,新疆 阿克苏 843100)

中国目前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等教育结构趋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难以满足人才的供给需求,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指出:“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决定。”[1]2015年《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提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3]。

近年来无论是课题、著作等理论性研究,还是各地应用型高校的建成、普通高等院校的转型等实践环节,都是教育工作者乃至学术界的热衷关注。能否准确定位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方向、能否实现应用型高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之间的转换,成为今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1 图谱分析

1.1 文献数据来源与年际变化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研究文献,输入“应用型高校”为关键词进行文献高级检索,时间划定为2010-01-01—2020-07-16,共检索到文献3 847篇(以下简称“‘W’文献”);输入“应用型高校”为关键词进行期刊高级检索,核心期刊、CSSCI共检索到285篇(以下简称“‘Y’文献”)。通过知网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2010—2020年针对应用型高校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3年以后关于应用型高校的研究增长迅速。但是,核心期刊、CSSCI关于应用型高校的研究在2010—2014年增减不明显,但从2014的12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55篇,2016—2018年有所下降,2018年至今又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Y”文献受政策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

1.2 基金分布

经统计发现,关于应用型高校研究的“W”文献中排名前5的基金项目分别为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2篇(20.08%)、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33篇(12.74%)、广西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2篇(12.36%)、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8篇(10.81%)、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3篇(8.88%)。“Y”文献中排名前5的基金项目分别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5篇(3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篇(14.29%)、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4篇(8.1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篇(8.16%)、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4篇(8.16%)。“W”文献排名前5的基金项目中安徽省居首位,其中有2个基金项目,江苏省基金项目居次位;“Y”文献国家级项目居首位,其次为江苏省基金项目。

1.3 机构分布

关于应用型高校研究的机构分布,“W”文献中排名前5的机构为安徽科技学院83篇(16.87%)、宿州学院64篇(13.01%)、合肥学院58篇(11.79%)、南京工程学院55篇(11.18%)、安徽新华学院54篇(10.98%)。“Y”文献中排名前6的机构分别为福建工程学院和南京工程学院各8篇(14.04%),铜仁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及北京联合大学各6篇(10.53%)。“W”文献中应用型高校研究的安徽省内机构占前4,第5位在江苏省,“Y”文献排名前6的机构分布位于福建省、江苏省、贵州省、北京市。

应用型高校研究无论是基金项目还是机构分布,安徽、江苏2个省都名列前茅,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机构及领导者先行决策的导向作用,譬如《中国教育报》的安徽高教领航新征程提到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性,2008年安徽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进老本科高校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模式中加速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引导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4];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学校及人员对科研项目的重视度。

1.4 学科分布

从各学科对应用型高校研究的分布情况来看,“W”文献中前5位的有教育1 903篇(69.76%)、语言277篇(10.15%)、工商管理160篇(5.87%)、商业经济83篇(3.04%)、美术75篇(2.75%)。“Y”文献中前5位的有教育197篇(83.83%)、工商管理7篇(2.98%)、语言7篇(2.98%)、图书情报档案6篇(2.55%)、美术5篇(2.13%)。“W”和“Y”文献中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研究的主要领域。

1.5 期刊分布

关于应用型高校研究的“W”文献中,前5位的研究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39篇(13.98%)、《才智》36篇(12.90%)、《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5篇(12.54%)、《中外企业家》30篇(10.75%)、《文教资料》26(9.32%);“Y”文献中,前5位的研究来源于《教育与职业》33篇(23.40%)、《职业技术教育》18篇(12.77%)、《中国成人教育》18篇(12.77%)、《中国高校科技》13篇(9.22%)、《黑龙江高教研究》12篇(8.51%)。

2 关键词分析

对近10年中国关于应用型高校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并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对3 847篇(出现频次大于等于45次)文献及285篇核心期刊、CSSCI进行分析,“W”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率高的有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践及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等;“Y”文献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及改革、路径、转型等。最后经综合分析主要从转型发展、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5方面进行了梳理。

3 研究内容述评

中国高等教育界泰斗潘懋元先生曾这样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它不是传统意义的只专注理论研究的本科高校,也不是独家专注技能的高职院校,而是将学识运用到实践,实践检验学识的应用型高校”[5]。每年一大批高等院校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应如何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过渡?转型后又该如何发展?转型发展定位不清晰,容易“新葫芦装旧水”最终徒劳无功。

3.1 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研究

基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以地方性高校为基础的转型发展。如余智慧[6]的研究认为地方性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观念落后,难以摆脱以学术研究为主线,缺少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引导;办学定位模糊,地方性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虽有标签但无对应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等;保障体系不全,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高校评估体系及法律保障等问题。②新建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如吕红军[7]的研究认为新建高校实现转型发展要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凝练特色、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升华办学理念、调整办学定位、优化办学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③少有学者以专业为基础进行转型发展研究。如林智期[8]对应用型高校数学专业的研究认为,数学专业培养目标滞后,毕业生大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教学中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差;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中小学及教育管理部门等基础教育工作经验;服务地方能力差,难以科学转化研究成果为地方建设服务;学校资源分配不均,学校资源的比例会向一些改革成效明显的学科和项目倾斜。

3.2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学者们关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2个方面:①针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如田春燕[9]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应用性本科特色、缺乏区域性特色、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落到实处、教学资源与学时浪费严重、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吴佳清[10]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的构建中,提出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有适应性、应用型、差异化,要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其次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后要分析其他院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在分工明确的同时增加差异性。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要有定量标准,如量化课程结构比例、量化目标培养结果论证指标、量化校企合作深度等。②关于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如李小朝、张振坤[11]以黄淮学院为例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研究,提出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以学生为本,并以能力、道德、文化素养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统一规划必修与选修课程,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由二级学院制定并实施专业课程设置,以国家级教学质量为一个标准,以本科专业审核评估和师范专业认证为两面向,以数学教育、基础教学和应用数学为3个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开设关于金融类比较实用的课程,可供学生直接就业;实训环节设置可利用学期内、暑假等时间,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再集中实习的基础上撰写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论文。

3.3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方面:①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如费兰凤[12]以长春师范大学为范例对应用型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提出理念重点要放在农村、边远贫困及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上,并要紧扣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面向一带一路、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细化进行课程重组构建,以思政课程为载体协同创新主线发展,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分别针对培养,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学分认定;最后给予政策保障顺利实施。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体系贯穿于大学4年的教育中,而非碎片化的临时突击培训,更注重其在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行动。②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刘峥、蒋伟娜[13]提出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优化校企合作路径,构建模块、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平台,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推进校企合作。以行业发展导向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发展为课程体系建设参考指南;将职业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考核及改革的标准。③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徐兴林[14]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提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即应合理定位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科学设计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和前瞻性,健全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

3.4 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研究

关于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2个方面:①大多数学者从专业建设层面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研究。如艾静超、尹晓伟[15]以沈阳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范例进行课程体系研究,认为传统课程体系大多属于“知识本位”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且课程比例不够合理,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所以,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思想,构建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化的模块课程内容。具体构建方法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三级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师资队伍。②只有极少数学者以整个学院为范例进行大局观的研究。如王泽[16]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转型中课程体系的应用性不够凸显,课程体系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强化,且课程体系需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需要搭建“3平台+2模块”课程体系,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研究认为应以模块为基础构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

3.5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改革是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动力。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大致分为2大体系:①课程的设置及定位问题研究。诸如董艳、柯应根[17]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研究表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型高校应明确目标和定位,坚持低级语言的厚实基础和宽口径的教学理念,高年级应注重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②依托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的教学改革。如陈晶晶[18]对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认为,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是改变教学模式的新型课堂。

4 研究总结与展

4.1 研究总结

目前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无论是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还是新建应用型高校,学者们的研究都有独到见解。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分析较为深入,大多数学者从顶层设计出发,拥有大局、全局观念,但仅有极少数学者能以学科转型发展为视角进行相关研究。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专业建设层面多数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目前人才培养方案面临仍缺乏应用型及地方特色难以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业创新等方面,但在专业发展中会凸显学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等顶层设计的不足。课程体系不仅需要从专业入手,更需要从顶层设计,整体合理规划课程设置,但在研究中发现极少数学者能从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课程,学校课程设置难以体系化,一方面原因在于从总体规划中横向跨度较大,涉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学科难以把控,因此大多数学者会根据自身专业建设进行研究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改革不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要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真正实现教育改革为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服务。

4.2 展望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不断转型发展,在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过程中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国家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转型首先要有明确定位,发展最终走向何方?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生就业能否为地方建设服务?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政府首先要有先行政策的导向,其次学校应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际情况、毕业生就业等信息综合分析,紧抓地方学校发展特色合理定位发展方向,并制定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各专业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优化重组课程资源,并细化至专业转型发展,精准定位课程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自下而上的转型发展容易脱离培养方案,难以凸显地方特色,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自上而下推动转型发展,制定并完善可执行的措施与监督体制,也希望未来学者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出发并细化到专业建设,最后以专业建设发展论证学校的顶层设计,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提供动态的一站式服务。

猜你喜欢

应用型文献课程体系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