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以“火神山医院建设”教学课例为例
2022-09-24广州市广州中学唐元鹏
文/广州市广州中学 唐元鹏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采取果断措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众志成城,仅三个月时间,成功打赢了疫情阻击战、攻坚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为恢复社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高度概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如何在地理课程上融入“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每一位学生都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见证者、经历者,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核酸检测、上网课,甚至有亲人朋友在一线支援抗疫,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所以把“抗疫精神”融入地理课堂,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共鸣。在地理教学中分析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采取的重大举措、建设的重大工程、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一、融入“抗疫精神”的地理课程的优势
“抗疫精神”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是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是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是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我校近半的同学选考地理,每个年级有7个地理选考班,受众范围较广。其次,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不少重大疫情,比较久远的有欧洲黑死病等,比较近的有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可以通过古今对比,了解抗击新冠疫情手段的发展,了解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因此在地理课程中融入“抗疫精神”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也是在地理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探索方向。
二、“火神山医院建设”知识背景和教学目标
医院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常去的地方之一,如何从地理视角解读医院背后的地理奥秘,往往是同学们忽略的问题。医院的区位选择既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化的地理。火神山医院作为应急医院建设涉及高中地理诸多内容,如3S技术、城市功能分区、水循环、盛行风向、城市三废问题、交通区位等问题。结合1665年黑死病疫情、2003年初SARS疫情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融入“抗疫精神”,是本次课程的主要设计思路。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让师生领会“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新形式,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火神山医院建设”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地协调:火神山医院医疗废弃物、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新冠肺炎的爆发、传播及产生的影响,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区域认知:了解武汉的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交通区位等特征,了解火神山医院周边地理概况。
3.综合思维:分析影响火神山医院区位选址因素;分析火神山医院建设特点及涉及的相关产业。
4.地理实践力:实地参观考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工人疗养院、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广州市李坑垃圾焚烧厂等,深度探讨医院、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区位选址及影响。
5.立德树人:深刻领会“抗疫精神”的内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三、“火神山医院建设”课例教学设计
“火神山医院建设”教学课例流程设计了前置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过程、后置作业三个主要环节和若干次要环节(见图1)。
图1“火神山医院建设”课例教学流程图
(一)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查阅相关资料,分析SARS产生、扩散原因。
任务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SARS带来的影响。
明清之际参与注杜的文人身份不一,层次不同,在注杜中所显露的心境理路也迥然各异。 但是,杜甫形象经典化的定型由明末清初的文人士子在注杜过程中完成,统摄于此,他们的心态虽然各有分殊,但依然表现出所受到的儒家传统乃至君子文化的深厚熏染。
任务三:查阅北京相关资料(气候、地形、水文、交通等),归纳小汤山医院区位选址特点。
任务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小汤山模式”为何能成功?
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查阅SARS和小汤山医院相关资料,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流行疫情的产生、扩散及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了应对疫情大流行是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是为抗击新冠疫情和火神山医院的建立作铺垫。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情爆发,定点医院床位数量增加速度难以跟上疫情蔓延速度,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政府决定建设专门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火神山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车辆在工地上忙进忙出,数千名建设者牺牲春节假期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武汉知音湖畔,社会各界纷纷捐赠建材产品、办公椅、救护车等物资。数千名建设者加班加点、齐心协力、舍生忘死,仅用10天时间,万众瞩目的火神山医院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背后,是亿万人的并肩作战,是众志成城的凡人百姓,这正体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救治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逆行而上,维持医院稳定运行73个日夜,累计收治病人3059人,治愈出院2961人,收治和治愈数量均为武汉全市第一。创造了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医务人员零感染、收治患者零投诉的奇迹。这正体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1.“火神山医院建设”教学课例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例,归纳医院的区位选址条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离学校较近,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例来归纳医院的区位选址,能更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事物。
火神山医院选址于武汉市郊区,人口较少,影响较小;临近城市主干道,交通运输便利,便于人员、物资转运;特别赶工建设,用于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患者,有国家大力支持;疗养院预留用地,面积较大,有足够大的空地建设;地势平坦,便于施工;武汉盛行东北风频率高,医院选址知音湖畔,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远离城市水源地,医院污水不会对城市用水造成污染。火神山医院选址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既彰显了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又体现了“抗疫精神”。
3.火神山医院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施工
火神山医院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即集装箱式箱体活动板房进行模块化拼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拼接能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由于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疫情之后所有建筑均可快速拆除,部件经消毒处置后可周转使用。火神山医院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施工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为抢救新冠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充分体现了“抗疫精神”。
4.火神山医院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
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废水从排出到处理合格要经过七道严格的工序,先在院区内经过全封闭的收集和预消毒处理,再到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最终经系统检测合格后,排入市政管网。雨水经收集进入院内调蓄池,经消毒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整个院区通过混凝土基层、防渗膜和钢筋混凝土地面层等三层防护,确保无雨水下渗,不污染地下水。医院建设了在线监测站房,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火神山医院科学处理医疗废弃物、污水,既彰显了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又充分体现了“抗疫精神”。
5.火神山医院在休舱闭院后可持续利用方式
国外疫情远还没有完全控制,甚至出现了众多变异毒株,传播能力极强;国内疫情时有反复,甚至还出现了在局部地区传播的情况,所以火神山医院可暂时封闭,以备不时之需。医院的建筑主要是由集装箱改造的临时病房,待疫情完全结束后板房可拆除消毒回收,床位进仓库,可继续利用。医院院址原本就是疗养院,地面复原,可以建立武汉火神山抗疫纪念碑,为这场疫情留下一处记号,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或者保留原貌,建立抗疫纪念馆,供后人参观。
6.后置作业
课后作业(选择题、综合题略)。
分组完成地理小论文:①分析火神山医院建设为何能成功?②从地理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爆发、传播的原因。③从地理角度分析人类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④疫情期间消毒水的过度使用会带来哪些影响?有何解决措施?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火神山医院建设”教学课例设计,从普通医院区位选址到火神山医院区位选址,分析应急医院如何处理医疗废水和医疗废弃物,以及广大医护人员、建设者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抗疫精神的来由,深刻领会“抗疫精神”的内涵,树立可续持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课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又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疫情观。
2.地理学科具有渗透德育的优势。地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需要地理教师充分挖掘才能显示出德育价值。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渗透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火神山医院建设”教学课例的德育渗透,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火神山医院从设计到完工,全国各地劳动者和建设者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仅仅用了10天时间;国家仅用三个月时间基本控制疫情,生产生活恢复常态,正是社会主义中国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充分显示出地理课程的德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