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调研及改造策略
——以杭州小河直街为例
2022-09-24熊凯文XIONGKaiwen刘嘉崟LIUJiayin刘雪琴LIUXueqin
■ 熊凯文 XIONG Kaiwen 刘嘉崟 LIU Jiayin 刘雪琴 LIU Xueqin
1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保护和重修历史街区,尤其是运河沿岸,投入巨资改造滨水历史街区,使之成为运河沿岸休闲产业发展的文化符号[1]。本文的研究主体为杭州市拱墅区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2],曾经为工业区,目前是拱墅区的老城区,其长征桥以南为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区(图1)。小河直街周边多为居民区,因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对辖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妥善保护,将小河直街发展成今日的历史文化旅游步行街。
1.1 历史溯源
小河直街历史悠久,南宋时就是南北货物室外水陆集散地;到了清代,则发展成为独立的商业街区。至今,小河直街还保留着鱼骨状的街区布局,仍可以看到历史遗存。小河直街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区内的建筑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整体以粉墙黛瓦、马头翘角的传统江南水乡风格为主。街区内的传统建筑、运河人家居住区风貌保存均较为完好,保留有大量的运河工业遗迹,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居民生活。小河直街的历史变迁,也是运河文化的变迁,因此,对小河直街的保护与更新,就是对杭州水运文化的保留与发展[3]。
1.2 步行街现状
小河直街的发展是以住区再生为主导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以原住民为核心,以延续生活真实性为主旨,总体规划以“三区一带一点”为纲要,划分出包括一期“重点保护区”、二期“风貌协调区”和三期“商贸旅游区”3 个区块(图1)。街区保留了居住功能,沿运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基本被保存下来,且具备一定的规模;而过去依附于运河通航形成的商业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4-5]。
图1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区域范围
经实地走访调查,小河直街街区比较冷清,沿街商铺也经营惨淡,有将近一半的商铺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步行街经营现状较差(图2)。
图2 冷清的小河直街
2 调研概况
2.1 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使用情况,了解目前步行街的使用现状及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尝试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
2.2 调研内容
通过向游客及来访的附近居民(图3)发放调研问卷及实地调研的方式,从业态分布、空间环境、空间行为、游客对步行街的可达性评价、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的满意度等方面,讨论影响游客对小河直街出行体验的因素和身处其中的空间感受,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游客出行体验满意度和空间感受满意度。
图3 问卷发放范围
为保证调研对象的准确性,分别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调研,了解游客或附近到访居民的真实使用需求。
3 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于2021 年5 月24 日—7 月1 日对小河直街游客进行实地调研,在小河直街步行街内共发放了192 份调查问卷,经过对每份问卷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评定,筛选出171 份为最后使用的样本,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受访游客总体情况为:性别属性以女性居多,占54.5%;年龄属性中18~29 岁的居多,占51.9%;学生居多,占32.5%;另外,拥有一辆及以上私家车的人数占70.2%。
3.1 步行街游客的空间活动
3.2 小河直街步行空间满意度分析
对小河直街的步行环境(整体环境、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绿化)满意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小河直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在整体空间外观形象方面的游客满意度较高。受访者对小河直街的建筑设计水平、商业文化氛围都给予了较高评价,绿化设计的满意度在中等偏上,但对公共设施部分的平均满意度都较低,如各种座椅、台阶、标识牌、公厕、垃圾桶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图4)。
图4 步行环境满意度分析
3.3 游客对小河直街的不满意度分析
(1)对小河直街步行体验的不满意度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中,对小河直街的商业建筑设计、广告标识引导设施、休憩设施、街道无障碍设施、丰富建筑色彩、建筑表皮老化、步行道的宽窄、地面铺装等方面的不满意度调查中,游客不满意度排名前三的是:缺少休憩座椅设施、缺少无障碍阶梯、步行街标识标牌不完善(图5),且这3 项都是小河直街基础设施方面的内容。
图5 步行体验不满意度分析
(2)在步行可达性及卫生治安方面的不满意度调查中,较为突出的有:停车位安排、公交站到步行街入口的距离及河道卫生等(图6)。可见环境卫生与步行的可达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街区的易达性更是决定游客是否愿意到访的关键因素。因小河直街距离地铁站有1.6 km,大多数游客需要乘坐公交或自驾车,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街区公共交通,且停车位的安排也需要提升。
图6 步行可达性及卫生治安不满意度分析
4 街区空间存在的问题
4.1 游客空间活动单一
小河直街因其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复古,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大多数游客前来观光拍照,却忽略了步行街的主要功能应为满足游客及附近居民的消费需求。久而久之,被本地主流消费群体忘却,成了一条仅供外地游客走马观花、拍照观光的景点。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前文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游客认为小河直街步行街内缺乏无障碍设施,休憩座椅、垃圾桶、公共卫生间等也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实地调研发现,带小孩前往步行街的游客遇到楼梯时,需要两人共同把婴儿车抬到步行平台(图7)。因此,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是步行街亟需改善的地方。此外,街道缺少遮阳、遮雨等设施,而街区内游客流量受极端天气影响非常大,使得本就游客量不多的步行街变得了无生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大多数商铺也是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可见街道步行环境对行人的活动有很大影响。这个环境包括自然气候、周围基础设施分布等,特别是基础设施对街区游客量造成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
图7 缺少无障碍通道
4.3 受交通配套限制
小河直街周围交通便利性差,周边只有“小河直街”“长征桥”两个公交站点,景区距离“大运河”地铁站有1.6 km。由于可达性的高低最终将影响街区的场所活力,因此,需尽快改善公交站距离街区入口过长及自驾车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4.4 缺少居民活动场所
公共活动场所可以增加步行街空间多元化,也可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消费,增加步行街活力。但小河直街步行街内缺少可用于人群聚集的公共空间,附近的居民无法在其中锻炼身体,游客也缺少休憩场所,亟待改善。
5 小河直街步行街改造建议
5.1 加强步行街空间的舒适度
研究表明,行人友好设施如休憩座椅、公厕等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中的步行能力。杨·盖尔在研究户外活动和户外空间质量时说:“当户外空间质量不理想的时候,人们就只会在空间中发生必要性活动。”我们将户外空间的主体换成步行街,其意思就是:步行街内步行体验的优劣决定了人们在步行街步行活动的时间长短。优质步行街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让人感觉舒适,人们才会愿意驻足、休憩、饮食,并发生互动等。因此,应提高小河直街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提升人们在空间中的步行体验,增加人与空间互动的可能性。
空间的舒适性包含空间的大小尺度、人流量的密集程度、空间中环境的舒适度及活动的可参与性。当步行街的环境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时,心中就会产生亲切感及场所认同感。
5.2 完善交通配套设施
公共空间场所的可达性是指公共空间的出入口与其周围交通环境的关系。良好的可达性可以减少人们为出行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它是构建步行街场所活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小河直街的三期规划建设中,应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提高公共空间与交通等相关服务设施的连接度,从而提高交通便捷度,提升空间的可达性。可达性越高,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群聚集,这符合人的行为规律。
5.3 发展现存优势,增加体验性
体验分感官体验和行为体验两种,这里主要指行为体验。良好的体验感会使游客愿意再次前往,成为 “回头客”。游客到步行街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消费、观光;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多数游客即使身在户外,其注意力还是在电子设备上,人与人之间缺少实际的交流互动。因此,应提高游客在小河直街空间的体验感、互动感,增加体验式空间设计节点,增强空间环境良好的体验感,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行为模式需求,从而在实体商业与互联网商业竞争中增加决胜的筹码,提高小河直街的竞争力。
调研发现,大部分游客在步行街空间中的主要活动为拍照。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可以发挥其环境优美、感官体验良好的优势,打造体验式拍照,如增强人们与步行街中公共设施、小品、绿植之间的互动。行为的互动不单指游客在步行街内行走时的互动,也包括静止休憩时的交流互动,可以在商业步行街内增加一些艺术装置、水景、互动投影等,以触发消费者与步行街空间的行为互动,发展现存优势,如韩国甘川洞文化艺术村的“小王子”互动式拍照艺术装置(图8)。
图8 “小王子”互动式拍照
5.4 增加步行街空间节点
增加小河直街空间节点,如小型广场、空地等,创造步行街空间活动的多元化。在传统层面,其空间节点的设计要体现小河直街的历史文化,在体现特色的同时,不断挖掘小河直街的航运文化;在现代层面,小河直街空间节点的设计要塑造步行街个性化创意空间,处理好传统保留与现代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现有空间资源进行优化设计。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心理、空间设施、空间行为等方面提出改造思路及优化建议。希望通过有效的设计与规划,改善步行街现状,建设出新型的商业步行街环境,让实体商业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