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到底怎么了
2022-09-24
不断出售股权和资产,成为“后张近东时代”苏宁自救的唯一出路。这个叱咤多年的零售巨头,熬倒了国美,见证了京东崛起,最终还是在纷繁变化中,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近日,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苏宁大厦部分商业房产被法拍的消息曝出,引起业界的关注和很多青岛市民的议论。据了解,这与被拍房产权属人——青岛苏宁商业有限公司涉及的一宗标的额为10亿元的被执行案件有关。
无独有偶,苏宁拖欠知乎100万元广告费的官司于日前尘埃落定,法院认为苏宁公司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判决江苏苏宁公司向知乎网技术公司支付广告费 100.1 万元及相应利息,以及律师费损失 5 万元。
调查资料显示,对于风雨飘摇中的苏宁来说,类似的事件已不是第一回。
苏宁到底怎么了?
青岛苏宁部分房产四亿起拍
近日,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李村苏宁电器广场部分房产将于9月底进行公开拍卖。据悉,本次起拍价为40140.94万元,评估价格为57344.2万元。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4058人在拍卖平台围观,30人关注提醒,但暂时还无人报名。
李村苏宁电器广场位于青岛市李村商圈,在2011年4月30日开业,是该商圈的第一座商业综合体,它的开业也标志着李村商业圈的升级换代。曾几何时李村苏宁电器广场是大家约定俗成的集合地点,现如今也要沦为被拍卖的结局,令人唏嘘。
根据拍卖公告显示,本次拍卖的是苏宁大厦的地下1层、1-5层等,证载总建筑面积39846.72平方米,扣除回迁安置的房产建筑面积8907.14平方米后,本次拍卖的房产建筑面积为30939.58平方米。
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李村苏宁电器广场部分房产将于9月25日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0140.94万元
标的物被拍卖,与房产权属人青岛苏宁商业有限公司涉及的一宗标的额为10亿元的被执行案件有关。青岛苏宁商业公司为苏宁置业的全资子公司,这一切都源于苏宁置业的负债未履行。
自2020年3月起,苏宁置业的商票遭遇频频逾期的状况,而且多个项目也开始陆续停工,因为资金问题也因拖欠款项官司不断。如刚刚曝出的苏宁和知乎的一场官司,起因是苏宁拖欠了知乎的广告费约100万,拖欠时间长达1年。
2021年5月7日,江苏苏宁公司向知乎网公司出具金额为88万元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该商业承兑汇票因承兑人账户余额不足付款已拒付。根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信息,法院认为苏宁公司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判决江苏苏宁公司向知乎网技术公司支付广告费100.1万元及相应利息,以及律师费损失5万元。
苏宁的债务危机
2021年11月,因苏宁采购中心拖欠货款,两家上市企业将苏宁易购告上了法庭,涉及金额超过3亿元。
2022年1月,苏宁旗下的PP体育被法院裁定,需支付英超联盟高达2.13亿美元的版权费用。同年7月,苏宁易购的供应商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苏宁易购破产清算。媒体曾采访到法院工作人员,称“有150多家(苏宁易购的)供应商都找到这边寻求帮助”。
随即出现了苏宁破产清算的传闻,但苏宁方面很快出面辟谣。但只过了半个月,另一则消息继续暴露了苏宁的窘境。香港高等法院判决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的儿子、苏宁易购董事张康阳败诉,要求其向中国建设银行等偿还2.55亿元借款。
8月31号,苏宁易购发布了半年报,公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了60%,亏损高达27.4亿元。而去年的财报显示,全年亏损高达433亿元,名列A股亏损第一。
连亏3年的苏宁易购,带上了ST的帽子,股价屡创新低。而整个苏宁集团旗下,苏宁置地、苏宁体育、苏宁电器等公司的情况,都谈不上乐观。
张近东的成与败
作为创始人的张近东,在去年7月辞任了苏宁董事长职务。他的独子张康阳随即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
江苏省、南京市国资联合了华泰资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以88.25亿元的价格,从张近东与苏宁处拿下了苏宁易购近17%的股份。
8月中旬,南京银行收购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控股权事项获得银保监会批准。苏宁易购集团以3.88亿元的价格,出让了苏宁消金41%的股权。
不断出售股权和资产,成为“后张近东时代”苏宁自救的唯一出路。这个叱咤多年的零售巨头,熬倒了国美,见证了京东崛起,最终还是在纷繁变化中,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回看过去,很多忧患其实早已埋下。
“未来我们要变成科技苏宁。沃尔玛是我们的追求,但我们绝对不会简单地做沃尔玛的模式。我们肯定要超越,我也不会做苹果、谷歌,我们肯定是亚马逊。我要通过产品为消费者建立增值服务,用海量的数据来实现消费者的需求。”
“虚拟这一块不得了。我要打造一个等量的虚拟苏宁出来。这就像早期沃尔玛的配送和信息技术。据说中东战争都要利用沃尔玛的卫星平台。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平台建立起来,我们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张近东发下这样的宏愿时,互联网早已形成了煌煌大势。从2011年起,苏宁的收入增长就已然进入迟缓期。新兴的京东收入增速持续多年高达50%,在2014年以1458亿元总收入,力压苏宁的1089亿元,赢下了这场战争。之后,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张近东也尝试跟上互联网的节奏。他拍板压低线下零售店的利润,做到线上线下同价,试图打破消费者“网上买便宜”的消费习惯,以多年深耕的供应链优势,压过所有竞争对手。但京东、阿里的优势,不仅仅是“线上便宜”而已。互联网的协同效应、消费习惯的潜移默化、流量对于消费场景的重塑……太多因素导致了传统零售业的衰落。
事实上,苏宁已经是传统企业中转型电商的典范。但对比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屡屡败下阵来。张近东显然是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但他没有真正领会转型的含义。对于当时财大气粗的苏宁来说,转型就是豪掷千金,买的互联网公司多了,苏宁自然也就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有人统计,苏宁这些年累计投资金额超过700亿元。收购名单里包括PPTV、满座网、苏宁足球队、国际米兰足球队、天天快递、几十家万达门店……除了收购,还有入股,如比亚、锤子手机、懂球帝、龙珠直播都有苏宁参与的身影。
这样张扬大胆的扩张风格,和另一位风云人物交相呼应,那就是许家印。恒大的盲目扩张世人有目共睹,张近东则在背后为老朋友许家印默默买单。
苏宁电器集团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根据当时签署的对赌协议,如果恒大集团未能如期上市,苏宁可以要求恒大以200亿元现金回购股权。结果恒大让张近东失望了,他同意将200亿元的战投,转为普通股权并长期持有。一下被套牢了200亿现金,让本就状况不佳的苏宁日子更加艰难。
苏宁也曾试图自救:“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确定的、看得到价值的事情上。” 卖掉了苏宁小店、苏宁便利超市和各地的物流投资,还卖掉了阿里的股票,却依然不够回血。这样的窘境,才最终导致了看似家大业大的苏宁,居然拖欠知乎100万元的广告费。
时间回到2006年,时任国美电器董事长的黄光裕到南京,只为见张近东一面。他的目的很简单——收购苏宁。在钟山高尔夫球场,张近东霸气回应:“你不要买苏宁,我做不过你就送给你。买,你是买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