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枢纽如何塑造文化软实力
2022-09-24张朵
张朵
高铁枢纽作为城市门户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超越传统的“交通空间”概念,是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是区域发展的支点,更是展示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窗口,其文化性设计与表达对城市形象有巨大影响。
京张高铁最大客运枢纽“清河站”确立了“不息”的文化主题,并归纳了“人字纹”“京张五色”等元素,图为乘客在列车前合影留念(图 / 新华社)
人们来到一座城市时,最先看到的不一定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不一定是城市中最具人文内涵的景点,而往往是机场、高铁站等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现代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社会的发展使其承担起文化塑造、文化传播的重任,成为城市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高铁枢纽的文化价值需求
高铁枢纽作为城市门户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超越传统的“交通空间”概念,是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是区域发展的支点,更是展示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窗口,其文化性设计与表达对城市形象有巨大影响。首先,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每条铁路线不仅是带动城市发展的经济线,更是展现城市特色、人文历史的文化脉络线。高铁枢纽就好比这条文化脉络“项链”上的耀眼“珍珠”,承担着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任。其次,高铁枢纽是出行旅客聚集的家园,是连接城市内外的文化窗口,给旅客提供温馨便捷和赋予文化意念的候车空间尤为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铁枢纽建设也赋予了新需求。作为新兴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交通枢纽,其承载着融入城市经济文化生活脉络、促进城市文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型基础建设领域的代表性工程,其承载着创新融合、彰显科技实力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公共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其承载着传递时代人文价值观的责任和使命。
高铁枢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
自2003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铁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高铁枢纽的规划设计,开始市场化操作,面向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进行公开招标,征集方案,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方案的意见,在这一背景下,建设和建成了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大中型现代高铁枢纽。同时,在文化软实力的塑造方面进行了诸多新的尝试和研究。但由于高铁枢纽建设普遍存在建设周期短、设计约束限制多、机制不完善等因素,还没能完全摆脱单一的、表层的创作困境,一些铁路客站对文化价值的表达与塑造不够系统、深入。
一是大型高铁枢纽建设与设计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其理论研究的速度,文化软实力的理论研究与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白。虽然部分地方已开始注重文化性表现,但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为铁路客站设计提供支撑,导致一些铁路客站的文化性表现碎片化。
二是高铁枢纽的建筑设计周期普遍被压缩至较短时间,而文化创作又不同于一般建筑、结构专业,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深入挖掘每座城市的丰富文化内涵,导致铁路客站设计与文化表达系统研究不够。
三是高铁枢纽建设中的文化性塑造往往流于狭隘地引入“文化符号”或“艺术品”的形式化、表象化内容,束缚于因循守旧、以技术为导向的工程化评价体系,缺乏从多维度视角,遵循“以人为本”“三生融合”的人文理念,积极创新,在“中国制造”崛起的时代浪潮中独树一帜,展现出中国高铁枢纽的美学价值观。
文化滋养的创新实践探索
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重点高铁枢纽建设中,引入文化命题的创新优化设计与实践经验,可为新时代铁路客站建设的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样本。
京张高铁之奥运五色“清河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京张高铁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百年京张,更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创造的伟大成就,记载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奋进路程和中国铁路的沧桑变化。基于对“天地合德,百年京张”文化理念的解读与思考,京张高铁最大客运枢纽“清河站”确立了“不息”的文化主题,并归纳了“人字纹”“京张五色”等元素。
在清河站站台的天花形式中,以“人”字形式为主落地实施方案,“人”字形铁路是老京张铁路展现中国人智慧的重要技术成果,将“人”字形符号经过艺术凝练创作,作为京张高铁的标志性符号,既蕴含了老一代京张人的梦想,也展示新一代京张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清河站共设5个站台,其数量与奥运五环呼应,故设计方案在站台中央设置了5条色带,贯通全长,暗合了奥运五环的色彩,并结合中国传统色彩进行了微调,将“奥运五色”转为“京张五色”,并大胆选用了彩色粘接料构成的水磨石,以替代传统的灰麻花岗岩,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兼顾艺术性与经济性,概括而写意地呼应奥运主题。
清河站的文化应用表达紧扣“不息”主题展开,并与京张高铁其他站房一起构成了线路完整的文化意象。
文化软实力助推新时代高铁枢纽建设的启示
高铁枢纽作为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文化应该渗透到场所的建构而不是简单的符号性拼贴,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站场各个空间环境特点,将能够体现人们日常的场景、记忆融入站场之中,体现高铁枢纽的场所精神,以满足新时期人们对高铁枢纽环境的多样化的新需求。
首先,需要基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维度,从铁路与城市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美学的多重视角,梳理文化脉络,提炼具有独特性的精神符号,确立文化定位。文化形象识别研究是高铁枢纽建设中文化性和艺术性表达的基础。文化性是人文价值观和文明成就的呈现,艺术性是创造力和美学观念的呈现。
其次,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出发,在高铁枢纽设计工作中引入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和针对特殊人群的包容性设计理念,是导入新生活方式、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
第三,高铁枢纽设计工作需引入品牌化和产品化思维,在进入具体桂规划建设工作之前,就制定设计策略,即在文化形象识别和用户研究基础上完成高铁枢纽的定位分析,确定设计原则及要素,为各设计专业和专项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