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炭对人工快渗系统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

2022-09-23李晓媛林华峰刘浩霖陆一新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沿程滤料碳化

陈 佼,李晓媛,刘 欢,林华峰,刘浩霖,黄 雯,陆一新

(1.成都工业学院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 611730;2.西南交通大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 611756)

人工快渗(Constructed Rapid Infiltration,CRI)系统克服了传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缺陷,采用渗透性能更好的天然或人工介质作为滤料,其工艺流程简单、基建费用低、水力负荷高,既适用于村镇分散生活污水的处理,又适用于富营养化湖水、受污染河流水等地表水的处理[1-3]。脱氮是污水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滤料作为CRI系统最核心的构成部分,不适当的配置会对最终的脱氮效果带来负面影响[4]。因此,探寻能进一步提高CRI系统脱氮效率的滤料类型和配置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及运行条件

图1是采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的2个CRI反应器,分别编号R1、R2,均柱高130.0 cm,上方设有布水器,由上往下依次设置布水层(不做任何填充)、缓冲层(砾石填充,粒径0.5~1.0 cm)、滤料层、承托层(砾石填充,粒径0.5~1.0 cm),高分别为20.0,5.0,100.0,5.0 cm,内径为7.0 cm,布水器设置在布水层上方,总出水口设置在承托层底部。自上而下每隔20 cm滤料层设置一个沿程出水口,分别标记为S1~S5。R1、R2的运行条件、进水水质相同,区别在于系统内滤料的构成和组分比例不同,具体为:R1滤料层采用粒径均为0.5~1.0 mm的天然河砂、沸石砂、大理石砂均匀混合而成,体积比为7∶2∶1;R2滤料层混入了生物炭,天然河砂、沸石砂、大理石砂、生物炭体积比为7∶1∶1∶1。通过计量泵控制布水量,继电器控制布水时间。运行阶段温度为(25±5) ℃,按2周期/d、12 h/周期的方式循环运行,其中淹水、落干时间分别为3,9 h,水力负荷q为1.0 m/d。

图1 CRI反应器实验装置图

1.2 实验用水及接种污泥

1.3 实验方案

1)生物炭的制备

选取从养殖场采集的废弃羊粪、兔粪和猪粪,采用限氧热解法制备粪基生物炭[9]。挑除粪便中的泥土、草叶等杂质后,在85 ℃下烘干24 h,粉碎过80目筛。取适量筛出物置于坩埚内压实、密闭,置于马弗炉内以20 ℃/min的升温梯度加热到500 ℃后恒温2 h。待冷却至室温后,依照固液比(m∶V)1∶20加入1.0 mol/L HCl,于25 ℃、150 r/min条件下振荡3次,每次30 min以去除灰分。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直至上清液呈中性状态,在100 ℃烘箱烘干48 h,冷却后过100目筛,即制得羊粪、兔粪和猪粪生物炭,依次标记为SMB500、RMB500和PMB500。

2)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3)生物炭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1.4 分析方法

(1)

(2)

式中:k为与S0,q相关的系数;α为与S0相关的系数;β为与q相关的系数。

(3)

2 结果与讨论

2.1 生物炭的结构特征

SMB500、RMB500和PMB500的元素组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SMB500的灰分、C、O、N含量均高于RMB500、PMB500。通常而言,根据H/C原子比可以判断生物炭的碳化水平和芳香性,H/C原子比越低,则说明生物炭的碳化水平和芳香性越高,当H/C原子比小于0.6时,表明生物炭具有较高的生化稳定性[12];根据O/C原子比可以判断生物炭的极性,O/C原子比越高,则说明生物炭的极性越强[13,14]。SMB500的H/C原子比低于RMB500、PMB500,而O/C原子比高于RMB500、PMB500,可见相比其他2种粪基生物炭,SMB500的碳化水平更高,芳香性和极性更强。

表1 生物炭的元素组成

生物炭BET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SMB500的比表面积分别比RMB500、PMB500高6.59,11.02倍,总孔容分别比RMB500、PMB500高3.20,5.88倍,平均孔径分别比RMB500、PMB500高0.16,0.37倍。由此可见,SMB500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孔隙结构。

表2 生物炭的BET分析结果

2.2 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图2 生物炭对的吸附效果

2.3 生物炭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2.3.1 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3 生物炭添加前后的去除情况

图转化机理示意

2.3.2 氨氮的沿程变化

图的沿程变化情况

2.3.3 氨氮去除动力学

(a)R1

表3 动力学参数m值

本研究中q值为1.0 m/d,式(2)可简化为:

(4)

以S0为横坐标、m为纵坐标,对式(4)进行拟合,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S0与m的拟合曲线

将拟合得到的参数值代入式(4)中,得到m与S0的关系式如下:

(5)

(6)

(7)

(8)

2.3.4 动力学模型的作用解析

2)优化CRI系统的滤料层高度设计

3 结论

猜你喜欢

沿程滤料碳化
弯曲荷载对单掺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不同微纳米曝气滴灌入口压力下迷宫流道沿程微气泡行为特征
吉林化纤50 K碳化线开车
中纺院天津滤料公司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复评审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浸渍整理芳纶/PAN预氧化纤维滤料性能
典型生活垃圾炉排焚烧锅炉沿程受热面飞灰理化特性分析
基于井下长管线沿程阻力损失的计算研究
对滤池的滤料有何要求?
《粉煤灰综合利用》05/2019掺粉煤灰建筑混凝土在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