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2-09-23李海天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集群协同

李海天 李 祥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1 概念界定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者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有学者认为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相结合的产业就是生物医药产业[1]。也有学者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医学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2]。还有的学者立足于系统科学的角度,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天然药物种植、原料药加工、药品研发、生产、商业流通、医疗服务等多个行业。它是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的跨行业、跨领域的生态系统[3]。综合来看,本文所研究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指与人相关的生物技术与制药的结合,包括研发、生产和流通等多个环节在内的综合产业体系。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产业现状、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等,具体阐述如下。

2.1 产业现状

国内学者对不同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国家层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均做了较多研究。在地方层面,各学者研究的关注点也有所区别,钱种明等分析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关注于企业发展,认为当地生物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大型企业间发展速度差距加大[4]。苏红等从整体分析宜昌市情况提出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鼓励创新转化,培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合作,补全并且强化产业链条[5]。也有些学者从某一具体方面着手对医药产业进行研究,例如黄鹏飞等针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专利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上海应该优化产业承载空间,加强要素集聚,在“支点突破”上进一步实现“链式创新”,建设生物医药集聚区,加快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落地[6]。梁云等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环境,建议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法律体系与行业规范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及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建设[7]。

在国家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方面,李菲等认为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市场规模扩张、产业发展加快、重大政策影响力强,呈现集群式发展四大特征[8]。李炎炎等基于统计数据将生物医药产业分为起步(2005年之前,生物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弱)、加速发展(2005年-2009年,产业布局集群趋势显现)和跨越式发展(2011年之后,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道路趋势初现)三个主要阶段[9]。两项研究均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群发展趋势,并处于持续稳步增长状态。

2.2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发展的趋势特点、风险因素、集群网络等方面。如王立元等提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性、关联性、扎根性、文化交流性等重要特征,要通过对外开放、加强创新、推进特色园区建设等相关措施,加快生物医药集群成长壮大[2]。然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如孙洁发现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中,各项风险因素对系统整体风险的诱导程度和作用范围存在区别。从内部来看,区位和制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从外部来看,市场竞争、政策变动、产业发展环境是重要诱因[10]。这些内外部相关因素也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在集群网络的研究中,曾婧婧认为产业集群网络中活动主体各异,各主体之间通过各种联系紧密合作,形成特殊的网络组织结构。集群网络里中介的中心性和凝聚性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结合网络结构特点和产业发展阶段,国家应该重点支持处于“中介连接”位置的专业平台企业建设。在产业集群模式革新升级方面,李洁根据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构成特点,总结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的不同模式:价值链上游,提高突破创新能力,价值链中游,药物制造优势升级,价值链下游,打造品牌价值加强服务能力[12]。这为处于价值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2.3 产业政策

国内学者在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也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政策特征、政策变迁、政策制定等相关问题上。如徐俐颖等将医药产业相关政策量化后指出该类政策呈现“自上而下”的特点,国家层面政策整体评级较高;地方层面政策虽评级相同但得分参差不齐[13],说明地方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有效性还有待提升。袁野等将国家医药产业相关政策编码量化后发现政策工具主要为偏环境型、轻需求型,并指出应优化调配政策工具、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作用价值[14]。张立立等根据政策变化特点,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划分为计划经济特征显著、逐步规范和现代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全球竞争能力提升这五个阶段[15]。在宏观层面,乔晗等认为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主要以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资金支持为主,对于中小企业的建设、资源引领、出口贸易的关注度不够[16]。也有学者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政府补贴的做法产生负面影响,未来的政策应该由补贴向放松管制、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的方向上倾斜[17]。这与茅宁莹看法一致,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取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由产业自身的动力要素带动其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从长期来看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8]。

2.4 产业园区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研究主要包括现状、布局、发展效率等问题。如濮润调研发现,目前中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应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和职责、重点关注大型园区的发展,鼓励优胜劣汰[19]。徐凯等采用DEA 模型评估国内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运营效率,提出应调整规模,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园区运营效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外,影响园区运营效率的关键在于人力投入,人力投入对园区产出的正向影响明显大于资本投入,而研发方面的投入仅对技术性产出具有促进作用[20]。从宏观角度来看,徐凯等根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准备和初步形成阶段(1984-2000年) 、蓬勃发展阶段(2001-2009年) 、形成优势和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21]。

2.5 协同创新

协同、合作、创新一直是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热门研究话题,国内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机制、创新网络、创新效率、协同创新等方面。如李洁发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可以通过知识涌现和创新网络涌现的方式更新和优化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从而提高产业创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22]。在创新网络和效率方面,王璐玮等认为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提升地方产业在全球生产和创新网络中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23]。陈波认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平台成员的综合素质、成员间的信任程度、平台管理水平和知识共享能力等,创新平台中成员素质、信任程度、管理水平及知识共享度越高,创新平台的运营效果越好[24]。刘文澜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特征,认为应该提升产学研主体间的合作效率,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桥梁,重点关注本土化产业链,整合资源加强区域间生物医药园区合作[25]。这与高小宁等人看法一致,科技中介作为连接技术与经济、高校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很好地弥补产业创新链之间的不足,在协同创新活动中发挥衔接的作用[26]。冯昊等人从创新要素、创新环境、创新过程和创新效益四个维度评价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结果显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只有从传统的“生产”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从 “生产创造价值”向 “知识创造价值”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以知识、以创新为价值导向的利益分配,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分享创新带来的经济价值[27]。

在协同创新方面,吴慧等认为打造区域系统创新共同体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创新力和竞争力增长的关键,也是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式[28]。创新共同体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黄凤媛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和产业聚集的特点。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提高创新主体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群,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创新资源配置合理化,促进产业基地高效发展[29]。刘宇等探讨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问题,提出以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和产出为主轴,以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协同主体,整合内部资源平台,引入相应的政策、文化等协同创新外部资源,构建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金字塔型三螺旋立体空间结构[30],这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创新和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2.6 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为使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脉络更加清晰,现将研究框架归纳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框架

3 研究展望

首先,基于上述文献梳理发现,政府支持、人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环境完善、产学研协同合作等方面将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目前关于区域间产业协同创新一体化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区域间产业发展彼此独立且不存在联系的假设之上,这些研究大多缺乏横向比较。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十分明显,现有的协同创新网络因为行业、企业、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纷繁复杂的特征,可用于研究的案例和数据都比较少。此外,生物医药产业的风险大、周期长、知识技术水平高的特征也会导致相关内容的研究局限性较大,造成研究内容不够丰富。

其次,不少学者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综合竞争能力、集群发展模式和创新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大多是按照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措施的研究思路展开的,而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时效性较低的相关研究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产业发展现状。此外,目前基于某个省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与其他省份进行对比的研究并不多,对比研究也仅包括评价体系指标或统计数据,缺乏对产业发展多维度、多层次因素的思考和比较,难以全面反映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

再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关于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策量化评价、政策特点等,从现有研究来看,政策评价多考虑产生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现有理论也未能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依据。

最后,融资等相关服务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当前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问题造成的影响研究成果十分缺乏,特别是采用不同融资行为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效果的对比研究涉及更少,今后的研究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集群协同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