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传统排场研究》评介
2022-09-23
近年来,粤剧界最值得关注的活动就是粤剧传统例戏、传统排场的复排。2017 年,由佛山粤剧传习所牵头复排的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集合了粤剧全行之力,聚集了粤剧界当红“大老倌”,可谓粤剧界盛事。与此同时,香港的知名粤剧演员如陈好逑、尤声普、阮兆辉、罗家英等人修复排演了《辩才释妖》《高平关取级》《武松》等一系列排场戏。一时间,粤剧古老排场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戏迷在看惯了广州方言粤剧之后,也开始欣赏古腔官话粤剧之美。
粤剧排场是指由固定的脚色行当、锣鼓点、音乐、唱腔、曲牌、身段、舞台调度组合而成,用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情境的表演片段。从容量和表现形式上来说,排场分为“一般性排场”和“排场戏”。“一般性排场”的情节较为简单,容量较小,大部分不能独立成为折子戏。“排场戏”情节较为复杂,容量较大,可以独立成为折子戏,且有“普适性排场戏”和“特指性排场戏”之分。根据排场所表现的情景性质和核心传承内容,可将粤剧排场分为文场排场、武场排场和通用型排场三种类型。其中的核心传承内容有唱腔、念白、身段、武功和舞台调度。
在粤剧教育中,排场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历史上粤剧科班教育中的“嫁妆戏”多指的就是排场戏。排场教学一般在基本功训练之后,作为训练演员的综合性教学素材使用,其内容包括一般性排场中的单人表演、上场式程式套路和单一情景程式套路。排场教学的模式可分为:训练基本身段动作、学习舞台“寸度”、提升塑造人物的能力三种。
进入20 世纪,粤剧排场经历了由盛及衰的过程。20 世纪初,粤剧提纲戏大量产生,提纲戏从编、演上都以排场作为基础。一方面,“开戏师爷”们所编的所谓新编戏,实际上只有一个提纲,其内容都是由排场连缀而成。另一方面,在演出中演员们需要熟识排场,并根据排场进行即兴表演。在这个时期内,粤剧排场是粤剧发展生命力之源泉。20 世纪30 年代至50 年代,新的编演制度逐渐建立、生旦戏市场空前繁荣、粤剧行当被削减、各种“打倒图案式表演”的粤剧改良运动兴起,在这种情况下,粤剧排场开始逐渐退出粤剧编演的主流。
今天,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粤剧表演中,还是能看见传统排场戏的身影,广州、东莞、深圳、吴川等地的粤剧院团也开始将传统排场纳入新编剧目之中。粤剧的“旧排场”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吸引了无数观众走进剧场。保护、传承粤剧排场,其要义就是要将传统的表演排场真正运用在新剧目的创作中,融入现代粤剧教育中,使得粤剧排场真正“活”起来。
《粤剧传统排场研究》一书由广东开放大学讲师杨迪博士主笔,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粤剧表演排场研究”阶段性成果,于2021 年12 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