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仪参数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中的应用效能
2022-09-23杨莎,李欢
杨 莎,李 欢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引发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的急症,而血肿扩大及周围水肿形成是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被认为是病情加重及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对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当出血量较大时就需予以手术清除血肿,目前主要是通过CT检测来判断有无血肿扩大情况发生,但其价格昂贵,无法对危重患者进行床旁实施监测[2]。而有研究[3]表明,血压与脑血肿周围水肿关系密切,因而本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探究动态血压参数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血肿周围水肿中的应用效能,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动态检测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根据2次CT结果,分成水肿扩大组(n=37)和水肿未扩大组(n=31)。纳入标准:①患者48 h内发病;②既往均存在高血压史;③年龄<80岁。排除标准:①非高血压性的脑出血患者;②无法进行脑CT检测患者;③存在降压治疗禁忌证患者;④脑出血破入脑脊液循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①分组方法:患者入院时进行CT检查,第2次CT检测在24 h之后,通过公式计算血肿体积,总病灶值=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水肿值=总病灶值-血肿值。比较两次头颅CT结果,第2次总病灶值增加量>第1次则为水肿扩大组,反之则为水肿未扩大组。②患者入院的第一个24 h,采用日本TM-243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并计算患者的各时段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血压变异系数(CV),CV包括24 h收缩压CV(SBPCV)及24 h舒张压CV(DBPCV)。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动态血压仪参数:24hSBP、24hDBP、SBPSD、DBPSD、SBPCV、DBPCV。
2 结果
2.1两组动态血压仪参数比较:水肿扩大组的24hSBP、24hDBP、SBPSD、SBPCV、DBPCV水平均高于水肿未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态血压仪参数比较
2.2水肿扩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否发生水肿扩大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24hSBP、24hDBP、SBPSD、SBPCV、DBPCV)作为因变量,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水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水肿扩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占位效应来自血肿自身及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血肿扩大会加重患者病情并影响预后,其发生率为19%~52%。有研究[4]表明,血肿扩大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概率较血肿未扩大者增加4倍,因而早期预测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尤为重要。目前采用CT及MRI等判定脑血肿及脑水肿的范围及程度,但其价格昂贵,且无法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有学者研究[5]表明,血压是脑出血发生和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因而本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实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应对突发性症状。
多因素研究表明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水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血压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水肿扩大相关。舒张压能反映机体血小管压力,而研究[6]表明,舒张压升高会使颅内小动脉破裂,增加动脉壁损伤,使局部脑细胞缺血,引起脑细胞内毒性物质释放,从而破坏血脑屏障,诱发脑出血后脑水肿。
血压变异性包括血压变异标准差及CV,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压力反射敏感性等相关,是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血压变异性增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系统损伤、动脉失张力,而动脉失张力可能是脑水肿的始动原因。有学者通过大鼠动物试验表明,收缩压与脑血肿周围水肿的变化趋势弧形平行,当血压变化幅度较大时,水肿生成明显[7]。因此在治疗时不仅要降低血压,还要降低血压的变异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期仍需联合多中心,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24 h 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动态血压仪参数能有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周围水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