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改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22-09-22曹涧敏林辛霞刘贤团练金凤黄世英陆海颖陈永鸽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导尿管我院护理人员

曹涧敏,林辛霞,刘贤团,练金凤,黄世英,陆海颖,陈永鸽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513000)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指在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 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1];多因泌尿系统置入导尿管破坏正常的防御机制所致,是常见的感染之一[2]。有研究表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为25%左右,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3]。一旦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极易引发医患纠纷[4-5]。因此,加强护理操作规范、降低CAUTI的发生率极为重要。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联合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商讨的规范化个体治疗模式[6]。相较于单一学科干预,这种模式可以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从多方面为患者作出更确切的诊断,同时为患者制订最佳干预方案,并针对干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改,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7]。我院自开展MDT模式以来,CAUTI相关质量指标得到改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20年7月1日~9月30日开始实施MDT并整改修订CAUTI预防控制质量评价标准。选取我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②符合CAUTI诊断[8]的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并结合尿培养结果判断;③年龄18~90岁;④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尿路感染者;②合并有泌尿道结石或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期妇女。实施前(2020年1月1日~6月30日)纳入患者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64.27±3.3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67例,初中19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6例。实施后(2020年10月1日~2021年1月31日)纳入患者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63.69±3.4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9例,初中23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实施MDT前,患者均采取常规导尿管置管护理,包括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清洁,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通畅,尿液引流袋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更换。MDT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组建MDT团队 组织我院医务科、采购科、护理部、感控科及本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等人员组建专项改善小组,成立MDT团队微信群。定期召开MDT联席会议,分析讨论CAUTI感染率高的原因、留置导尿管护理过程的问题,并对护理工作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邀请专家对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具体工作、各成员职责、CAUTI知识的培训等。

1.2.2 制订CAUTI预防控制护理质量标准化操作流程 定期召开MDT会议,协助CAUTI高发科室结合案例分析讨论CAUTI感染率高的原因、留置导尿管护理过程的问题,并对护理工作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总结会议并制订CAUTI预防护理操作规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标准化操作:留置导尿管前,应明确置管原因,严格把握导尿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导尿管的型号及材质,在置管前应严格检查导尿管是否在保质期内,外包装有无破损等;置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等;置管后,保持导尿管妥善固定及引流通畅,并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消毒护理。②管理与监督:根据我院《CAUTI预防控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摸底质控,定期内外科交叉检查CAUTI质量标准待改进条目,MDT团队审核合格后由医务科医生统一发给各科室,学习培训,纳入绩效考核。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科室护士长要做好监管。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导尿相关流程及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技巧,科室需要严抓严控落实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检查预防CAUTI标准化操作落实情况,每日负责审核患者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尿管,并对患者置管后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有拔除导尿管指征时应尽早拔除。采购科人员严格管控导尿管材料采购质量,选择多种型号的硅胶导尿管。泌尿外科护士长定期组织开展护理管理委员会会议,提出护理服务中暴露的问题并修订服务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开展舒心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态度。③健康教育:科室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管护理健康教育,定期播放宣传视频,反向提问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MDT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感染情况。记录实施前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留置导管天数,并根据CAUTI诊断标准[7]记录发生CAUTI感染情况。②比较MDT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引流袋脱管率、导尿管自拔率及渗漏率。③比较MDT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质量评价标准得分。根据我院《CAUTI预防控制质量评价标准》对随机抽取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该量表主要围绕护理结构、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3个方面设计,满分为100分,其中结构标准满分为10分,过程标准满分为80分,结果标准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④记录MDT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围绕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技能设计,满分为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0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9]。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感染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感染情况比较

2.2 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留置导尿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得分比较 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分,

2.4 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3.1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有研究表明,泌尿道感染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0-11];其中,留置导尿管引发的感染占80%左右。因此,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降低CAUTI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MDT实施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天数均短于实施前(P<0.01),CAUTI感染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引流袋脱管率及渗漏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提示MDT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MDT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案例分析讨论CAUTI发生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见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临床研究发现,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集尿系统和引流袋形成了相对密封的环境,因此细菌侵入造成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是引起CAUTI的重要原因[14]。而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不紧密导致的反复分离是造成CAUTI感染的关键因素[15]。在MDT模式下,置管操作标准化、严格化,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并严格把控导尿管材料采购质量,能够有效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或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不良事件,降低CAUTI发生率。

3.2 提高护理质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留置导尿管的相关护理工作对预防CAUTI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MDT实施后护理人员质量评价标准得分高于实施前(P<0.01);提示MDT的实施能够改进相关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质量。MDT模式下,完善CAUTI相关因素分析,针对护理服务中暴露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查验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思维空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质量控制环节环环相扣,能够使护理人员不断累积工作经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3.3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王卫玲[16]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认为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MDT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MDT模式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MDT模式使CAUTI风险评估更具有准确性和可行性,能够针对患者病情实施相应预见性护理干预,多方面细节把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加上CAUTI发生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身体不适,避免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增加,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MDT可改善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生情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导尿管我院护理人员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感染及质量改进研究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