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特点评析及教学策略
2022-09-22周红星陈瑞芳
周红星,陈瑞芳
(1.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浙江 金华 321017;2.浙江省义乌正阳实验中学,浙江 金华 322000)
一、近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评析
就优质试题而言,突出功能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甄选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主旨并非仅凭考分简单区分考生,而最终选拔还是取决于高考分数,因此,试题的设计不仅要有难易度,更需要有深度思维信息渗透其中,从而对考生的学业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做一个甄别筛选,同时,通过试题也可以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导向性。试题趋势将直接引导教与学,最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将因此改进教学,减少简单的机械重复,学生将减轻低级的学业负担,提升学习能力。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凝练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新了学科的教学内容,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情境案例、提出了学业质量的基本标准,力求达成地理学科“教—学—评”的一致性,而实现评价环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地理高考。[1]基于这一目标,作为最终体现的评价环节将渗透于地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还需重视学生的学,当然,地理高考也在通过试题质量的改进不断提升评价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以下是笔者对近年高考试题特点的评析。
1.展示问题真实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近几年,在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引入越来越多的体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通过解题去体验如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如2021全国乙卷第37题,以巢湖流域圩田的开发与利用为例,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等多个视角设计典型任务,要求学生透过事物表象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自行设计解决方案。
【案例】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1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1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圩田是河网密布地区的特色农业景观,基本营造方法是在浅水沼泽地带或河湖淤滩上围堤筑坝,把田围在中间,把水挡在堤外,围田内开沟渠,设涵闸,有排有灌。圩田多为封闭式,也有两端适应地势的非封闭式。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保水性较好,大多种植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源的高沙圩田,常种棉花、玉米等旱地作物。圩田起源于唐代以前,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围湖造田”,而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该试题围绕圩田的开发、利用,设计了层层深入的四个递进式设问,从推测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探索起步,到分析河段形成、说明易发水灾的原因,最后探求转变成湿地发展水产业的作用,引导考生思考湖泊、圩田、河流的时空变迁,理解人类智慧的发展,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解题过程就是对一个真实生产问题的探索过程,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树立正确人地观的过程。
2.挑战思维敏锐性,彰显学科核心价值
新课标对地理学习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即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视角来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2]所以高考地理试题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既有真实的生产、生活情景,也有复杂的学习过程探索,对地理事物发生过程及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考查,就要求考生能很好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完成解题,试题的设问经常挑战考生思维的敏锐性,而思维敏锐性是快速进行综合思维的体现。如2022年全国乙卷第36题,从海洋资源开发到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的考查。
【案例】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图2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图2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该试题以以色列为区域载体,围绕海洋资源、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主题展开设问,对以色列如何实现海水淡化以满足本国淡水需求做了积极的探索,考查内容明显融入教材核心知识点元素,立足基础,体现主干知识,彰显地理学科核心价值观。如“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实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实则考查工业集聚效益等;“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牵涉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打造淡水蓄水库”其实是探讨从市场角度影响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只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透过试题表象深究地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就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举一反三,灵活应答。同样,试题设问的敏锐性对地理课堂教学也将发挥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3.把控试题难易度,注重合理的区分度
难度和区分度是优质试题命制过程中特别关注的两个指标。试题难度在命制过程中有基本要求,一般高考难度大致控制在0.55~0.65之间,因为高考的选拔功能决定了试题还需要较好的区分度,而难度在0.55~0.65的试题区分度相对较好。为了有较好的区分度,理论上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例大致控制在3∶5∶2。在试题设计中,影响难度和区分度的因素除了围绕考查主干知识点外,主要有试题情境的选择、问题设计的明确指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思维规律等。2022年全国各省高考地理试题难度基本适中,难度系数比较适宜,容易题和难题明显减少,超难题已不见踪影。
高考全国地理试卷在难度把控方面的调整更为明显,如同样以“风”命制的试题对比足以说明这一点。
【案例1】(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4~6题)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3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小题。
图3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案例2】(2022年全国乙卷第9~11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4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该试题以“风”为情境,展示了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风向,把几个核心的概念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紧密结合起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中有关海陆风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规律,考生解题时可以根据气球运动方向判断气压的高低,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变化判断海陆所在的方位,以具体的风向示意图得出抽象的气压场分布特点,思维要求从平面到立体、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很强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未掌握海陆风知识点的考生无法准确应答,掌握了该知识点并能很好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考生才能取得高分,达成了良好区分度的考查效果,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对指导教学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4.尝试表达多样性,甄别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如何把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地理试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2022年各版本新教材使用的省份,出现了一些地理试题的新形式,如小论文的撰写、图示方式答题等,值得大家关注。
【案例1:地理小论文的撰写】(2022年山东卷第19题)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示意图略。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在限定的高考时间内用相当于小论文的论述题方式考查学生,是一种新颖的考查方式。该论述题要求从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三个方面完成论述,属于达到核心素养水平的第四层次要求。考生要能理解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可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就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生产环境,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最终保证粮食安全。
通过考生答题组织的论述观点,能表现其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程度,区分度很清晰。
【案例2:地理示意图的绘制】2022年山东省和江苏省的地理试卷都出现了绘图题。山东卷第16题要求根据空气质点的受力图像绘出风的方向;江苏卷要求根据地势特征用曲线在图中绘出两河流域的分水岭,这是对地理实践力的又一新尝试。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能够用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地理事物,是地理学科实现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最有效的方式。针对课堂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能够听懂教师对知识的阐述,但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第二层次是学生能够听懂教师的阐述,并且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述,但是综合、概括的能力还不足;第三层次是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的内涵进行再加工,同时用示意图的方式将知识表达出来并能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绘图题的考查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其考核甄别能力也较强,对今后的地理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值得探索和实践。
二、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提炼核心概念,实施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等,与学生共同制定单元学习主题,准备相关学习内容与涵盖学习内容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提炼出每个活动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并形成明确的概念,所有提炼出的核心概念最后统整成一个大单元。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提炼学科的核心概念,并在核心概念的统领下,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优化,引领学生关注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例如,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二单元“城镇和乡村”,主要内容包括城乡区位分析、城乡土地利用、城乡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主要内容。从大单元的视角,先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城市。设置的场景以上海为案例,制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剖析上海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梳理单元核心知识点,提炼相关核心概念,最后掌握城市分析的一般方法。
大单元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按教材章节划分大单元、按核心任务划分大单元和按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等划分大单元,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创设情境等。
大单元教学的特色在于整体设计、系统分析,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展开再建构,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核心知识小单元,经过单元整体规划,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逆向设计→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最优化学习效果。
2.推行项目化学习,探索学科融合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指融合学科素养与学习基础素养,引导学生经历跨学科的真实问题的解决和探究过程。新课标和新教材重要的关注点是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敏感意识。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地理学习中要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把真实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推进项目化学习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路径。
2022年地理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综合试题的情境设置、设问方式等,完全可以列入平时设计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案例。例如,全国甲卷就可以“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程”为主题,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案例1】以以色列区域为载体,将该项目设计成如下系列问题。
(1)以色列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2)有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色?
(3)以色列为什么要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这些工程最好布置在哪里?
(4)除了海水淡化工程以外,解决以色列淡水资源还有哪些途径?
(5)以色列实施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哪些技术支持?(触碰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
(6)海水淡化工程的布局会对周边地理环境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案例2】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36题为例,设计以“认识瑞士”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组织探索以下问题。
(1)瑞士在哪里(地理位置)?
(2)瑞士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典型特征?
(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瑞士农业会有怎样的特点?
(4)瑞士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的分布有哪些关联的因素?
(5)分析影响瑞士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推断瑞士特别发达的服务业有哪些?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真实地理情境,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化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而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地。
3.开展专题化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当学生地理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依据学科逻辑推理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拓展和延伸,可以生成更丰实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学科成绩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高三阶段,要有意识地进行专题化的知识整理,从小视角切入,过程分析深入,开展专题化探究。
【案例1:平垸行洪专题探究】
第一步:小视角认识平垸行洪。“垸”就是指挡水的堤,以及堤围住的地区,这里的人们过着农耕和渔猎相结合的日子。在围垸内,人们把肥沃的土地开辟成垸田,在湖泊里捕捞、养殖;在围垸外,人们向奔腾的江河讨生活。垸一般建在泄洪区,如果水势太大,为了整体考虑,有的地方就要泄洪,这时就需要把垸的堤坝扒开,让洪水进入,围垸内肥沃的垸田将被淹没,给整体防洪带来宝贵时间,这就是平垸行洪。
通过探究,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对“垸”字的含义理解更为深刻,垸不仅仅是一道道垸堤和一个个由垸堤圈成的围垸,而是这块土地上人与水血肉相连的岁月:人们离不开水,也得挡住水;四周是水,但不止于靠水吃水。平垸行洪主要存在于湖北、湖南河湖地带,是我国劳动人民应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创举,更是体现人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气节。
第二步:设置相应的考查试题。以下为2021年浙江省金华十校联考原创试题第27题。
2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我国长江流域某区域略图(图5)。武汉光谷产业园是首批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518平方千米,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2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图5
材料二:针对长江洪灾,国家在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治理措施。
(1)说出甲、乙、丙三处河道的共同特点。(3分)
(2)分别说明封山育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三项治理措施的主要目的。(3分)
(3)简述武汉光谷产业园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试题创设相应情境,给出长江某河段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为该地多洪涝灾害做铺垫。根据图中信息,学生可以从河道的弯曲程度、河道的宽度和深度、江心洲的分布等角度描述河道特征,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措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应对洪涝灾害,体现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果敢,创造的具有时代烙印的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凭着人类的聪明智慧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完成专题学习,学生意犹未尽,学习热情高涨。结合新教材,还可以尝试以下专题的整理。
【案例2:地球表面形态的探究】例如,以风沙为主题开展专题化探究:鄱阳湖边的沙、青海湖东测的沙、拉萨河谷的沙、海岸带的沙等,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沙源、沙的运动、沙的地貌等,从而完全掌握风成地貌的相关知识。
【案例3:地理实践力相关的专题】例如,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设计,其过程包括主题的确定、调查方式的设计、调查内容及实施、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其他专题还有用演示、验证来设计地理实验专题,可以设计地理研学方案专题、地理景观图拍摄专题、地貌类型的判断专题、地貌景观示意图绘制专题等。
4.精设个性化作业,呵护敏锐视角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唯一,所以精设个性化训练,呵护并养成地理学习的敏锐性显得非常重要,而有兴趣地去学习,这种地理学习的敏锐性会不断被放大。
从高一开始,可以尝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试题设计、最佳答案评比等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精设个性化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参与试题设计,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学生、关注学生;最佳答案评比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从而助力双减。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成为全域推进作业改革的实验区,近年正积极尝试在期末联考试题中命制绘图题,尝试创新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2021年金华市期末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喀斯特地貌的认知,绘制一幅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并描述所绘制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图6为部分学生答题摘录。
图6
【案例2】2022年金华市期末考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沙丘地貌的认知,绘制一幅新月形沙丘地貌示意图。图7为学生在考试时的答题情况。
图7
通过联考试题对教与学的引导作用,在连续三次通过示意图考查的方式后,笔者发现地理课堂教与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课堂上看到了更多的学生开始绘制示意图,用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达地理事物,核心素养的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地理教师更加用心钻研教学,学生地理学习更有兴趣、学习能力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