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组合战术”诊 断 解 析
2022-09-22熊志超王嘉苇
熊志超,廖 锋,王嘉苇
(锋恒国际体育有限公司,中国 香港)
乒乓球进入40+时代以前,运动员实施战术以经验套路为前提,没有形成规律,也没有向理论化方向发展,因此,战术与战术之间是孤立存在的。40+时代,乒乓球衔接技术的研究已经成熟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线路变化规律”三大类战术和“主动防守”战术前后2板及各个战术与战术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存在科学规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可以在前后2个或任意多个1分球里形成符合条件的更具杀伤力的“组合战术”。“组合战术”能提升运动员的战术威力,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能检验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战术能力。本文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运用“组合战术”可能遇到的战术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以期为乒乓球运动员科学训练参赛提供借鉴。
1 组合战术的定义
有经验的乒乓球运动员对组合发球技战术都不陌生:落点变化发球,同样发下旋可发出一短一长的落点变化组合;线路变化发球,同样发上旋长球可发出一直一斜的线路变化组合;旋转变化发球,同样一套动作发出转与不转2种旋转变化的组合。其优点是容易迷惑对方,增加对方反战术能力的难度,从而提高自己第3板的得分机会。这是传统的前3板发球抢攻技战术。
围绕这个思路研发出任意2个1分球形成组合战术,即施战术者把2个战术配套,而这种配套必须符合2个战术间存在着关联条件,笔者称此为“组合战术”。比如正手位第2板台内拧拉斜直线的组合战术都是在正手位反手拧拉开始,符合2个战术之间存在着关联条件。在前面战术掩护下,后面战术再打相反方向,成套以后对方很难预判到底往哪里打,这属于赛局理论中的动态博弈。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选择的行动,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合战术既是对手反战术能力的“克星”,也是一种策略思考,寻求最大胜算。
组合战术以衔接技术理论中的线路变化规律三大类战术和主动防守战术基础为依据,没有衔接技术理论基础则难以掌握和使用组合战术。为此,运动员须先掌握好2个看似孤立的战术,让其明白组合战术的定义,进而通过练习逐步掌握。
2 组合战术的构建
2.1 调右压左与调右打右组合战术
双方反手斜线相持,施战术者反手率先变直线调右后利用对方“逢直变斜”的思维定式大概率预判其回斜线,因此等正手位正手打直线,从对方反手位突破,令对方措手不及。此乃打直线时的“逢直变斜”衔接规律,战术名称为“双边直线”战术,也叫“调右压左”战术。
经过第1个战术的较量,在实施第2个战术时,施战术者继续实施反手斜线相持再变直线调右,这是前后2个战术存在着关联条件,对方必然被迷惑以为施战术者会再打直线压左,就会习惯性回反手位保反手。因为第1个战术已经给对方留下“调右压左”(“双边直线”战术)威力的记忆,而施战术者可正手位再打斜线一击制胜。这种“调右压左”的反向思维称为“调右打右”战术(也叫“单边斜线”战术),这2个战术组合使用能发挥出不俗的战术效果。也就是说,施战术者的策略必须考虑对方会顾忌反手位,而对方也考虑了施战术者“调右压左”战术对其造成的威胁。然而,对方虽看出施战术者前后2个战术之间存在关联,但却很难判断出后一战术的击打方向。
2.2 反手位打直线保正手与反手位打直线保反手组合战术
施战术者反手率先变直线调右,再等正手位打直线压左的“调右压左”(双边直线)战术一般都是在正手位压左。从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角度来看,施战术者反手位打直线保正手这个“调右压左”的“双边直线”战术,也可通过打直线时的“逢直回直”衔接规律来实现在反手位打斜线压左,称为反手位打直线保反手,战术名为“单边斜线”战术。换言之,该组合战术实质上是“调右压左”战术在不同位置压左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施战术者的策略必须考虑对方会顾忌反手位,而对方的策略也考虑了施战术者只能调右压左对其构成威胁;施战术者考虑对方很可能会不打斜线至其正手位而回直线打“反常规”战术,让施战术者向正手位扑空,然而,对方对施战术者前一板反手位打出直线(“极限球”)是利用其步法不到位只能打直线,且等在反手位欲打下一板斜线不明就里。
2.3 正手位台内拧拉斜直线组合战术
正手位台内拧拉斜直线组合都是在正手位反手拧拉的,符合2个战术之间存在关联条件。训练和比赛中一般以拧拉直线为主,斜线为辅,可把二者组合成为组合战术。台内拧拉直线就是打直线时的“逢直变斜”衔接规律,可大概率地预判下一板一般是打斜线(打直线较难,有时来不及),前后2板即“单边斜线”战术,也称“调左压左”战术。
拧拉斜线突然性强,因为运动员通常以拧拉直线为主,对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会步法不到位,因而施战术者能精准判断对方的球必回直线,再等在反手位“第一时间”反手打斜线令对方鞭长莫及,这就是打斜线时的“逢斜变直”衔接规律,前后2板叫“双边斜线”战术,也叫“调右压左”战术。也就是说,施战术者运用策略时必须考虑对方的策略(注意力集中在反手位防范直线来球),而对方实施策略时也考虑到施战术者的策略(会继续拧拉直线)。然而,对方对施战术者2个战术之间存在着后手打相反方向的关联不明就里。
2.4 压左打右与调右压左组合战术
反手位斜线相持侧身从对方正手位突破,就是打斜线时“逢斜回斜”衔接规律利用“极限球”打“时间差”逼迫对方回斜线,因为回直线需短暂的转换拍面,存在时间差,硬变直线容易失误,所以施战术者利用时间差实现压左打右从对方正手位突破,前后2板称为“单边直线”战术。
反手位斜线相持变直线保正手从对方反手位突破,是打直线时的“逢直变斜”衔接规律,前后2板称为“双边直线”战术。以上“压左打右”和“调右压左”2个战术都是从反手位斜线相持开始的,符合2个战术之间存在着关联条件,因此只要使用1个战术,另1个战术就能迷惑对方。也就是说,施战术者采取策略时必须考虑对方的策略(前1分球正手位被施战术者直线攻破,后1分球必然有防范正手位的心理),将计就计反手给直线让对方打斜线,对方对施战术者后手等正手位打直线(“双边直线”战术)不明就里。
2.5 主动防守组合战术案例分析
接发球者(施战术者)第2板入台正手位回摆对方正手位(斜线),已事先留下反手位很大的空当,对发球方来讲这是个很大的诱惑,因此发球方第3板劈长直线是大概率的选择。接发球者凭此主动防守战术进行衔接,迅速退回反手位第4板反手抢拉斜线,抓住对方入台容易退台难的弱点,从对方反手位突破,前后2板称为“双边斜线”战术。
通常,发球方都有被对方回摆正手位的经历,吃过入台容易退台难的亏,被接抢方从反手位突破,因此习惯性回反手位。那么,接发球者主动防守的前1板(第2板)在正手位摆短对方正手位后,发球方会劈长直线习惯性地快速回反手位保反手,接抢者第4板凭此衔接迅速退台至正手位侧身冲直线对方正手位,抓到发抢方的空当。此乃打主动防守战术,也叫“调右打右”或“重复落点”及“单边直线”战术。也就是说,接抢者的策略必须考虑对方的策略(必然加快劈长直线和退台的速度),而对方的策略也考虑接抢者的策略(必然与自己抢时间),但对方不会想到接抢者还能后手侧身打相反方向(直线)的球。
3 衔接技术对高水平运动员战术发挥的影响
高水平运动员在没有接受衔接技术训练前,比赛中无法运用组合战术。因为有些运动员会使用某个组合战术中前一个战术,却不会用后一个战术;有些运动员即使能使用某个组合战术中的前后2个战术,却没有组合战术的意识,而是将这2个战术孤立地使用。这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战术有限,往往靠的是经验,所以不同运动员掌握的战术各不相同,这是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普遍存在的现象。
3.1 马龙对阵许昕
许昕(左手运动员)在反手位正手侧身挑打斜线后下一板是等对方回斜线,结果被马龙打直线一击制胜。许多读者也许还没看明白,其实许昕挑打的斜线球就是个极限球,马龙因生理所限造成步法不到位是打不到斜线大角的,大家还以为马龙偷袭一个直线“好球”,实质上是许昕的误判。
如果用衔接技术理论来重新演绎这个1分球,即许昕侧身挑打台内球是打斜线时的“逢斜变直”衔接规律,也即许昕挑打的斜线球很有突然性且质量高,逼对方只能回直线而无法打斜线球(身体解剖结构所致),提前等正手位再打斜线结果就会相反。
3.2 马龙对阵张本智和
张本智和与马龙反手相持,当张本智和变直线被马龙打回直线时,张本智和为什么会正手打球出界呢?这是因为张本智和以为马龙打斜线,身体重心已向正手位移动,他认为自己突然打直线会令马龙步法不到位而打不到斜线大角,而对受身体解剖结构影响只能打直线这一规律认识不足,也属误判。
如果用衔接技术理论来重新演绎,就是打直线时的“逢直回直”衔接规律。即张本智和突然打直线是个“极限球”,可逼对方产生只能回直线而无法打斜线球,从而提前等反手位再打斜线,结果就会相反。
上述2个案例在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中时有发生,说明衔接技术理论远未被其认识与掌握。高水平运动员基本功扎实,只要教练员给运动员补习衔接技术理论并把组合战术的要点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4 讨论
之所以称“组合战术”是乒乓球战术的升华,是因为从笔者以往的战术专题研究来看,这些战术是以1分球为单位来计算的,而“组合战术”是以前后2个1分球为单位来计算,只要施战术者在前面任何1分球打过某个战术,不管这个战术得分与否都会给对方留下印象,那么,后面1分球再打对方,只要符合“组合战术”的条件即2个战术有关联,对方就会被“组合战术”所迷惑不知道往哪边打,因此这一战术成功率非常高,也丰富了乒乓球的战术内涵。由此可见,“组合战术”的杀伤力是强大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知识面更是广泛的,除了要有衔接技术理论(战术基础)支撑外,还要有“组合战术”意识,甚至交叉到赛局理论中,所以“组合战术”是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综合战术能力的体现一点也不为过。
组合战术不一定是2个1分球连续使用,可以相隔1个或多个1分球后再使用,也可相隔1局、几局甚至几天、同一个赛季都是可行的,同样具有不俗的战术效果。
5 小结
只要任意2个1分球的战术之间存在着关联条件,施战术者就能在比赛中形成组合战术达到理想的战术效果。组合战术增加对方反战术能力的难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得分机会。组合战术是对以往系列战术研究的升华,也是促进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综合战术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更是赛局理论思维在乒乓球战术中的应用。建议乒乓球运动员的衔接技术训练要从小抓起,高水平运动员也要学习衔接技术理论,以便尽快实现40+时代技战术均衡发展的要求,提高竞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