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 育 教 练 学 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

2022-09-22柳鸣毅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练员教练运动

柳鸣毅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体育教练员(以下简称“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和体育竞赛的指挥者,在精英体育、大众体育的“台前幕后”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体育竞技程度不断深化,国家体育行政机构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体育学者、职业俱乐部经理人及运动员逐步开始关注教练员培养体系,以及教练员职业发展对精英体育、体育教育等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学理层面分析,随着运动学(Kinematics)、体育教育(Sports education)等跨学科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以教练员职业发展、运动训练科学和体育竞赛等需求为导向,对教练员理论的关注越来越多。体育教练学(Sports coaching science,以下简称“教练学”)成为融合哲学、运动学、体育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体育学科,应用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职业体育、大众体育人才培养之中。在我国,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包括教练员培养体系、退役运动员转岗教练员、教练员职业发展及其激励政策等。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及协会等社会组织多以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为导向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同时,“教练员执教”以独立章节编入《运动训练学》。显然,我国教练学理论体系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在深化体教融合、加快体育学学科发展等背景下,加快构建我国教练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体系化、标准化、本土化和科学化为导向,构建我国体育教练学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1 教练员和教练学的发展

“coach”一词在英文中指“教练员”“马车”“车厢”等,其中,作为“教练员”的含义最早源于牛津大学。当时,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雇佣家庭教师补习来通过考试,此类学生被嘲讽为需要坐“coach”(马车或车厢)才能通过考试。此后,“coach”作为家庭教师的概念进入体育领域,指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指导者,即教练员。实际上,从体育教练行为的角度,教练(coaching)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摔跤运动。由于摔跤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摔跤手通过接受教练员指导获得专业摔跤技能从而参加体育节事。公元前4—公元前5世纪,运动员训练及其赛前备战已纳入体育教育体系,作为奥运会等体育节事的特殊准备环节。

在中世纪的英国,政府通过法令等强制性手段要求公民接受长弓训练。如国王爱德华一世禁止周日体育活动的目的是确保大众练习长弓。其中,儿童青少年7岁开始正式接受传统指导。伴随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和体育现代化的进程,零星、松散和个体化的体育指导、教学和训练行为逐步演变成在公立学校系统的体育指导等教练行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或运动员在大学前接受体育教学指导。总的来说,教练学萌芽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20世纪30年代,中小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俱乐部管理者等意识到有必要不断完善教练学结构,如英国足球等运动项目开始尝试构建教练员培训课程。斯坦利·劳斯(Stanley Rous)开发了第1个正式的足球教练员课程,用于英国足球协会培养教练员。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才逐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教练员教育(Coach education)活动。如1952年英国板球项目启动教练课程,1956年英国射箭教练协会发展教练员资格。20世纪中期,教练员逐步在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课后支持体育活动和表演者进行周末活动和比赛,延伸了教练员学校体育教育者的角色,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形成了互动关系。英国体育、教育和公共服务政策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教练员教育、社会志愿服务、职业发展等体系建设。

20世纪70年代,雷纳·马滕斯(Rainer Martens)创立了美国教练员效率计划(American coaching effectiveness program , ACEP),之后演变成为美国体育教育项目(American sport education program , ASEP)。1981年第1个ASEP课程诞生,到1986年已完成1400名教练员认证工作,培训教练员超过5万名。20世纪90年代早期,ASEP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的课程,并与高中合作提供不同版本的辅导课程,自2006年起ASEP直接与高中合作为超过2.5万名教练员提供专业的教练员教育计划,同时启动志愿者教练员教育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教练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ach Education, ICCE)作为全球教练员非营利性组织,以促进教练员成为国际公认的职业为使命,开展教练员培养、制定教练员政策和培养教练员引领者等工作,为提升各类运动训练质量服务。

在教练学理论研究方面,过去运动学领域较多关注运动表现科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关注教练员行为和实践,使得教练学理论研究框架存在理论根基不足等问题,也未能从理论视角回应教练员执教能力及效率等方面的实践问题。在英国高中和高等体育院校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开设教练员培训相关课程。更为重要的是,教练学理论研究、课程研发和教育培养等日趋成熟。因此,凭借较好的教练员培养基础,教练学逐步在英国萌芽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起初,教练学在高校发展主要依托于教育学专业,1979年英国爱丁堡大学邓弗姆林体育学院(Dunfermlin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Edinburgh University)成 为第1所颁发教练学专业学位的高等院校。到21世纪初期,英国已有26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提供教练学专业课程和授予高等教育学位。2018年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发布世界大学体育专业排名,世界前50名的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均开设有面向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练员专业课程。

2 教练学理论框架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一种角色,不仅是运动训练计划、方法、手段等的实施者,更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现象。在执教过程中,教练员通过展现和提升自己的素质、动机、情感、能力和价值观等,实现对体育职业的追求和抱负。在英国等欧美国家教练员培养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练学研究逐渐形成了由多学科支撑的理论框架。因此,关于教练员领域的学术研究观点或主题等成为构建教练学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练学理论(Sports coaching theory)被广泛应用,国外学者集中于教练员行为、领导力、动机或性别等方面研究,尤其是以现有其他领域理论来解释教练员行为的相关研究。在此研究范式下,教练学理论框架以基本概念、研究主题和应用方向为主要构成。

由表1可见,教练学是基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发展及其应用需求而逐步发展的学科,形成了以基本概念、研究主题和应用方向为支撑的理论框架。第一,基本概念。此部分包括对教练员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本质、核心要素、价值和角色,教练员模型和评价等内容,涵盖体育教练员教学、训练、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维度及学术研究的基本术语。第二,研究主题。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练员已超越运动项目本身,其执教水平、能力和环境等与体育教学、社会公共政策、健康、青少年成长、社会融合、终生学习和职业规划等密切相关。因此,教练员理论研究不仅以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学为基础,且众多学者还将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执教哲学、教练员种族、性别和文化等要义的诠释,以及教练员执教过程中动机及人际关系等研究,旨在发现教练员执教、职业发展和参与运动实践中的内在机制等理论内涵,获得超越一般认识的学理知识。第三,应用方向。教练学的创建和发展目标是提升运动训练水平和教练员执教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由此,以英国为代表的教练学创建和应用逐步朝着建立教练员培养课程体系、促进职业发展、开展执教评估和专业建设等方向发展,被国际不同层级体育行政管理、社会组织、职业体育俱乐部和高校等应用,呈现体系化发展态势。

表1 教练学理论框架的基本要素

3 教练学的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既是教练学学理价值的体现,也是不断丰富教练学理论内涵的源泉。在精英体育、大众体育等不同范畴体育执教过程中,教练员目标、方式、内容和对象均不同。由此,推动教练员执教、管理和学科建设等实践性发展成为丰富教练学学理内涵和学术体系的具体方式。随着教练学在国际体育学术领域的建立和推广,全球体育组织、高等院校和职业体育俱乐部通过建立教练员课程体系、关注职业发展、开展执教评估和促进专业建设等方式,构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教练员执教知识与技能体系,拓展教练学实践应用视域。

3.1 建立教练员课程体系,提高执教素养

教练员作为职业体育、体育教育或精英体育领域的一

个职业,是全球、洲际、国家或区域非营利性体育组织、职业体育组织或体育教育(含教练员)组织着力培养的核心人力资源。在教练学理论应用和教练员实践需求的双向驱动下,教练员课程并非是应用于教练员培训的专题授课,如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运动员选材等,而是围绕教练学的核心术语、研究主题和应用需求,建立以资格认证、职业培训、考核评估和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体系。例如,欧洲教练员理事会(European Coaching Council, ECC)基于近30年教练员管理、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效,受到欧洲各国的广泛认可。该理事会于1997年建立 “教练员认证课程”(Coaching qualification curriculum building),该课程聚焦教练员活动与任务(Activities and tasks)、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和能力(Competences)三类模块:活动和任务模块重点培养教练员训练、竞赛、管理和教育的计划、组织、执行和评估能力;学习成果包括执教技术和基本知识,如体育知识、体育人文知识和运动训练相关知识型课程;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和考察教练员个人和职业胜任力,以及语言展示、现代科技应用等方面的胜任力。总之,欧美国家依托高等院校教练学建设基础和各类体育非营利性、职业体育组织等对教练员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以学科基础和实践应用为需求导向的教练员课程体系。

3.2 关注教练员职业发展,提供执教平台

促进教练员职业发展是建立教练学、彰显其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随着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断加深,学校体育教师、社区体育志愿者、职业俱乐部教练员、高校代表队教练员和国家队教练员等的执教效率或胜任力均涉及职业教育、行业服务和职业环境等相关因素。尤其是教练员执教于不同性质的组织群体,职业发展条件和目标更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类管理、聘请或服务于教练员的机构和组织以教练学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为基础,制定关注教练员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标准或方案等政策,旨在为其提供执教平台。英国教练员基金会作为服务英国教练员队伍建设、管理和职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于2008年制定“英国教练员发展架构”(UK coaching framework),为教练员建立培训课程等资源体系和资质认证等职业服务体系,支持教练员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英国依托现有志愿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儿童青少年生活、教育和体育参与环境,打造由儿童教练员、体育参与者教练员、能力发展型教练员和高水平教练员等4类层级鲜明的教练员队伍,形成教练员执教行程(Coaching journey)体系。

3.3 开展教练员执教认证,严把执教门槛

教练员职业认证作为欧洲体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推动职业体育组织管理、体育教育和社区体育等有序化、体系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提高教练员规模和执教水平的过程中,依托丰富的高等院校教练学专业建设资源,政府、体育社会组织、职业体育组织等建立教练员执教认证体系,发挥在此领域的权威性和引领性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建立教练员执教认证体系也提升了教练学应用价值,尤其促进了教练员评估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更新和完善。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2008年6月,英国体育理事会与英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召开全国教练员峰会并正式确立英国教练员认证(UK coaching certificate,UKCC)的核心地位。该机构作为教练员认证的权威机构,横向联络相关职能部门和英国单项体育协会,纵向建立认证考核体系。欧洲教练员理事会建立由学徒型教练员(Apprentice coach)、教练员(Coach)、高级教练员(Senior coach)和大师级教练员(Master coach)组成的资格认证体系。同时,该认证体系依托协会、高等教育和其他组织教练员教育的培养体系,开展基础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或常态化认证培训的教育工作。可见,教练员职业认证以管理组织目标和行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在教练学教育培养、职业评估和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职业体育、精英体育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3.4 促进教练学专业建设,培养多元人才

专业建设是教练学实践应用的基石。英国教练员管理和服务体系与英国各大高校专注教练学专业建设密不可分:一方面英国高等院校以教育学、运动科学为主体,开展教练学本科、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和面向社会体育、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培训业务;另一方面,国家和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或职业体育组织与高等院校开展教练员培养、评估工作,尤其是基于高校的高水平精英体育运动队的联谊方式,促进教练学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英国拉夫堡大学作为较早开设教练员专业的大学,依托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School of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s)开展一系列与教练员相关的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和应用型课程服务等工作。该学院以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混合模式,开展教练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该学校和英国体育理事会、英国教练员基金会合作,面向专门人群和社会人士开展短期教练员培训服务。英国奇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Chichester)教练学研究中心致力为各类人群提供专业的教练学课程(Sports coaching),该课程重点聚焦提高、监测和分析运动表现所需的生理、生物力学和心理学等内容。显然,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实践性、学科跨界性和职业融合性特征的学科,教练学需要在高等教育建立知识体系和行业组织加强职业服务的双重驱动下,促进教练学专业建设,培养多元人才,彰显其实践应用价值。

4 发展我国体育教练学的倡议

教练员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选拔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主导者。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院校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体教融合模式为教练员深入学校体育开展体育教学、运动选材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进一步拓展了教练员的职业范畴和工作阵地。因此,随着教练员工作环境更加开放、竞争、多元,教练员不仅要具备运动训练和参赛经历,还要接受系统的教练员职业培训、认证、考核等。然而,我国对教练学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停留在从“如何去练”的视角开展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机能评定等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的层面。从教练学的学理视角分析,更应从“如何去教”的视角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与教练员成长需要接轨、符合中国教练员工作情境的教练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4.1 适应体育学科新需求,加快教练学本土化建设

运动训练作为体育学科发展的核心专业,承担着培养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职责。在学科融合同质化和差异化过程中,教练学并非是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的汇总和提炼,而是以培养我国教练员需求为导向,开展以教练员成长、就业、执教、评估等为核心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建设工作。因此,依托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或高校体育院系发展优势,一方面加快开设教练学系列课程。围绕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升、执教方法、科学训练及教练员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核心内容撰写教材,建立课程和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应用于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还应作为核心通识教育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构建中国教练学的学术体系。教练员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角色,从不同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教练员开展系统性研究独具价值。体育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应从不同视角挖掘体育教练学的基本理论,提供具有中国元素的竞技体育和体育管理等方面的规律性理论成果。

4.2 顺应体育实践新情境,彰显教练学实践价值

在竞技体育语境中,教练员是科学训练、竞技参赛或运动队管理的主导者。在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体育发展趋势下,教练员作为运动员的人生导师,赋予了更为重大的育人责任和功能。一方面,随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入,体校、普通学校、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和各级专业运动队开展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既要求教练员掌握科学的训练计划制定、方法运用和技能指导等能力,更要求其以运动员为主体,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另一方面,为应对运动训练和竞技参赛的科技化、体系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行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均须加强教练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以体系化的教练学理论作为其支撑。因此,应顺应体教融合、社会力量办体育和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等新情境,建立不同层级、岗位类型、发展目标和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培养体系,包括职业培训、评估考核、职业发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与现有教练员职称评定等职业发展相适应、相配套和相融合的教练员行业组织,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科学和体系化的教练员系列课程、培训导师团和评估标准,为提高我国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练员教练运动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睡着了
加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Just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