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杞黄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2022-09-21付晓鸥李奇玉
付晓鸥 李奇玉
儿童便秘中90%以上是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1]。FC是一种因非器质性病变所诱发的,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系统疾病[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FC患病率高达7%左右,女童患病率较高,且发病率与年龄负相关[3]。FC发生后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机体代谢、胃肠功能等,为患儿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4]。FC的诱因分为内外两方面,内因包括遗传、胃肠功能异常、生理解剖结构异常等;外因包括精神压力、环境、膳食结构紊乱等[5]。临床对FC的治疗以应用药物为主,起效缓慢且需长期依赖应用[6]。传统医学认为FC与中医“便秘”“大便难”[7]相似,气阴不足为其病机,治疗以益气养阴为法,不但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本研究就槐杞黄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FC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诊治的FC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生菌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9例。益生菌组男17例,女22例,年龄3.1~14岁,平均(10.22±3.09)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5.23±4.01)个月;中西医结合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3.1~14.2岁,平均(10.23±3.10)岁,病程2~21个月,平均(15.25±4.00)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以罗马Ⅵ为诊断标准,1)每周至少有半数以上时间出现排便困难、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等表现;2)需依赖药物或开塞露促排便,停药则便秘症状出现[8]。
中医诊断标准:遵照2016版《实用中医儿科学》[9]诊断标准,主症: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3~15岁;3)病程在1个月及以上;4)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经肠镜检查提示肠管狭窄、肠道肿瘤或肠梗阻;2)肠道器质性改变;3)合并严重代谢、免疫、消化系统疾病;4)近15 d内应用过促排便类药物;5)药物性便秘;6)对槐杞黄颗粒及益生菌过敏。
1.4 治疗方法
益生菌组:患儿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1包/次,3次/d,口服。
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在益生菌组基础上联合槐杞黄颗粒(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074)治疗,1袋/次,2次/d,冲服。两组患儿治疗20 d。
1.5 临床评价
1.5.1 中医证候积分 观察78例患儿治疗前后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证候改变情况,分值0~6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积分
1.5.2 实验室指标 分别抽取78例患儿空腹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清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一氧化氮(nitrous oxide, NO)、P物质(substance P, SP)水平检测;收集新鲜粪便,送检实验室进行每克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测定。
1.5.3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85%以上,2 d内排软便1次,排便顺畅,为治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2~3 d排便1次,便质时干时软,为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5%以上,2~3 d排便1次,排便感欠顺畅,为有效;排便感未见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比较
治疗后,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较益生菌组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比较(分,±s)
表2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比较(分,±s)
大便干燥 排便费力 气短乏力 盗汗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益生菌组 39 5.31±1.02 3.11±0.65 5.29±1.10 3.02±0.75 5.30±1.01 3.31±0.77 5.28±1.11 3.12±0.78中西医结合组 39 5.32±1.01 0.88±0.22 5.30±1.12 0.99±0.25 5.28±1.00 0.78±0.21 5.29±1.12 1.11±0.33 t值 −0.044 20.294 −0.040 16.036 0.088 12.796 −0.040 14.821 P值 0.965 <0.001 0.968 <0.001 0.930 <0.001 0.969 <0.001
2.2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血清VIP、NO及SP比较
治疗后,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血清VIP、NO较治疗前降低,血清SP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血清VIP、NO及SP比较(±s)
表3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血清VIP、NO及SP比较(±s)
VIP(ng/L) NO(μmol/L) SP(ng/L)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益生菌组 39 26.44±6.09 19.78±4.12 89.44±10.26 73.22±8.66 18.23±4.45 30.08±5.82中西医结合组 39 26.46±6.10 14.21±3.08 89.48±10.24 60.31±8.02 18.24±4.47 42.18±8.14 t值 −0.015 6.762 −0.017 6.831 −0.010 −7.657 P值 0.989 <0.001 0.986 <0.001 0.992 <0.001
2.3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较
治疗后,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升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较(lg CFU/g,±s)
表4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较(lg CFU/g,±s)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益生菌组 39 6.81±0.77 7.22±0.88 6.72±0.67 7.78±0.84中西医结合组 39 6.80±0.77 9.77±1.22 6.70±0.66 9.14±1.09 t值 0.057 −10.586 0.133 −6.172 P值 0.954 <0.001 0.895 <0.001
2.4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益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便秘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困难、大便燥结、排便量减少、排便耗时较长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儿童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儿科门诊中,以便秘就诊的儿童达1/4左右。由于排便习惯不正确、饮食结构不完善、胃肠动力不足等因素,FC的发病率较高[10]。调查显示,儿童便秘约90%是FC[11]。儿童长期便秘会使肛周感染发生率增加,甚至导致肛裂、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性疾病。目前,儿童F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主要给予润肠通便、调整肠道菌群等药物治疗[12]。
正常儿童体内的菌群呈平衡状态,保证肠道的正常功能,菌群平衡可以产生各种酶,对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等起到分解作用。同时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保证肠道的正常蠕动,从而使排便正常。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减少,则会降低其对有害菌的抑制,导致有害菌增多,进而影响肠道功能,使肠蠕动减慢。同时益生菌减少,可使寡糖的降解减少,寡糖长时间堆积在肠道,导致便秘发生[13]。本研究应用益生菌作为基础治疗,可以起到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缓解便秘的作用。
祖国传统医学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便秘”的描述,《黄帝内经》曾提出:“后不利”“大便难”。历代医家提出“热秘”“气秘”“风秘”等学说,关于其病机,各代医家看法不一。部分医家认为,儿童稚阴稚阳,如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发育未充,受邪易至脾肾亏虚,脾虚则运化无力,肾虚则津亏失润,气阴两虚,大肠传导失常,易发生便秘[14]。槐杞黄颗粒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3味药物组成。槐耳菌质可益气固本扶正,补益先天、后天之本。《药性论》有云:“枸杞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本方中,枸杞子助槐耳菌质起到滋阴补肾之功。《本草便读》中载:“黄精味甘而厚腻,颇类熟地黄……按其功力,亦大类熟地,补血补阴,而养脾胃是其专长。”本方中,黄精助槐耳菌质起到调理脾胃,滋阴润肠之功。三药合用共奏益气滋阴之功。故本研究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便秘,以期获得显著疗效。
有研究显示,便秘的发生与肠神经递质异常有关,SP作为重要的肠神经系统兴奋性传导递质,SP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均能导致肠蠕动减弱,故其水平高低可以间接评价便秘的治疗效果[15]。另外,NO、VIP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被认为是肠道神经系统分泌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NO作为肠道功能的副作用递质,其通过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从而使Ca2+水平降低,造成平滑肌松弛,导致肠蠕动减弱。而VIP作为胃肠蠕动的中介物质,其可以直接干预肠道的蠕动,通过减少肠蠕动而使废物堆积,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16]。固本研究选取SP、NO、VIP作为疗效指标,以期对槐杞黄颗粒治疗FC的机制进行推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大便干燥、排便费力、气短乏力、盗汗积分较益生菌组降低程度更显著。说明槐杞黄颗粒能够促进患儿便秘症状与生命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益生菌治疗。治疗后,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血清VIP、NO较治疗前降低,血清SP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变程度更显著。同时益生菌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升高程度更显著。说明槐杞黄颗粒可能通过改善血清VIP、NO、SP水平,提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从而达到治疗FC的效果。中西医结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益生菌组。说明槐杞黄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FC可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槐杞黄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FC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纠正肠道菌群失衡,改善肠神经递质水平,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