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

2022-09-21唐先彬祝向文郑泽豪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6期
关键词:桩体阻力承载力

唐先彬 祝向文 石 强 章 进 郑泽豪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载体桩复合地基在住宅、工业厂房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用逐渐广泛。主要是其具备较好的承载性能,特别是竖向的抗拔承载力特点。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测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能够在实际的工况施工中,进行较为细致和准确的分析[1]。但由于施工项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载体桩地基施工上会存在土壤破坏面,尤其在不同性质的土壤环境中进行地基施工,会产生不同的承载力计算结果[2]。

原分析方法不能对产生破坏的土壤进行模拟,需要人工测量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承载力分析,会影响施工的进行,增加施工成本。对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分析,能够在不同的桩体结构中,找到最适宜的施工位置,保证施工过程不受影响,保持持续的施工状态[3]。

极限平衡原理能够通过假定理论,建立与实际工程概况相符合的场景,并在多层级分析方法的作用下,对各类施工性能进行分析。在已知的工程施工环境中,可以通过极限平衡原理对施工面进行假定,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施工面中的未知性能参数,以此获取不同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情况[4]。

为减少实际工程施工的局限性,本文以极限平衡原理为基础,研究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分析方法,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进行计算,保证在最适宜的载体桩结构上,发挥出其最大的承载力性能。

1 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管桩的施工工艺

1.1 施工机械的选择

载体桩施工机械常选用振动沉管桩机和钻孔灌注桩专用桩机。但是,近几年液压行走夯扩桩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打桩机的施工优点为,打桩时旋转行走灵活、无噪音、无空气污染、操作方便等,可逐一打桩或跳位打桩。因此本文选择液压行走夯扩桩机。该打桩机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是套筒。用于导护井壁,设有进料孔、套管对中装置、套管提升器等;二是50 kN 快卸主提升机。可升降和释放重锤;三是30 kN 辅助绞车。可提升套管与背压使用;四是桩架。构成是中空垂杆和支承斜杆;五是细长重锤。锤体长度4 m ~5 m,锤径为355 ~406 mm,普通锤重35 kN。锤体通过不缠绕的钢丝绳与快卸绞车连接;六是底盘和液压行走系统。

1.2 载体填充料的选择

载体桩的另一个优点是,载体建设所需的填充材料可以消耗大量的废物,使废物可以重复利用,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碎砖、碎石、混凝土碎块、鹅卵石、矿渣等材料均可用作填筑材料,并通过锤击和夯实获得高强度。将周围土体进一步压实,强度大大提高,最终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

1.3 施工工艺

(1)复测桩位线。首先将场地处理平整,然后根据桩基设计图纸对建筑物进行定位和桩位测量放样,复核进行复测,只有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还要再次进行复测。

(2)桩基础就位。首先检查基础工作,调整桩套,把桩基础移动到即将施工的打桩处,核查桩基垂直度,保证桩位中心和桩套中心对齐;然后把桩套下降到地面位置并拉直。在施工时,打桩机应稳定,无倾斜、无位移。同时还需要注意成孔深度的控制,在桩架上标记控制标高,多观察和记录。

(3)锤孔。首先要保证定位准确,需要采用细锤对较低地面进行夯实落距;然后对桩套垂直度利用水平尺进行校对,同时改进重锤夯孔。最后,注意设计落距和锤重时要符合要求;套桩下沉到柱底时,测量孔底孔深和高程。

(4)夯实填充物。当桩体下沉至设计标高时,将重锤从填料口抬起(锤底距桩体底部40 ~60 cm 为宜),用重锤作自由落体对填充物进行夯实。充填过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充填下降、平整和上升。应控制每次灌注量(每10 cm深度添加0.01 m³灌注量为宜)和累计灌注量。填充量以0.5 ~1.8 m³为宜。大于1.8 m³时,应选择加筋土层或改变施工参数。

(5)三次贯入测量。当承重体达到致密状态时,重锤以6 m 的下落距离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夯实填充物。三次打击的总穿透力不得大于15 cm,每一次打击穿透力应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打击的穿透力。如果三次击入深度超过15 cm,则应继续填充并压实入桩套筒,直至满足要求。

(6)夯实干硬混凝土。当三次击入达到设计要求时,填入0.3 ~0.5 m³的干硬混凝土,继续夯实,直至锤底离套管1 ~2 cm,按拉索上的标志控制设计标高。

(7)浇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桩身。根据桩身长度选择预应力管桩。采用地面桩进行连接桩,在设计标高处放置桩身,在管桩中浇筑高度约为30 m 的自密实混凝土,方便载体与预应力管桩更高效的结合。

(8)拔出套筒注浆成桩。基于高压注浆方法,将不同的桩身之间浇筑水泥浆,以等速缓慢拔出。

2 实验准备

载体桩是一种新型的桩基施工技术,但在复合基础施工中,对其承载力的测试实验较少,不能保证在建筑或者公路施工中载体桩的承受能力,需要选择实际施工项目,对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测试[5]。

以某高铁站的地基工程为施工项目,选择三组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的增强体,直径分别为350 mm 和450 mm 以及550 mm,除了直径不同以外,其余材料性质均一致。每组桩体之间的间隔保持在3 m,各组载体桩包含18 根桩体,预设土层下埋深度为3.8 m。

实验测试采用1 000 T的油压千斤顶,进行施工全程的加载,配置有油压传感器完成加载值控制,每组载体桩间隔之间布置位移传感器,便于后续完成沉降量测试。

3 实验过程

载体桩复合地基是否具备稳定性,是整个建筑的重点测试项目,在建筑工程中对不同位置的载体桩进行稳定性测试,需要对其承载力进行分析。极限平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理论能够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对载体桩复合地基的平衡效果进行计算。

由于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基本上在承载力计算中需要反复进行验证,此次设定一个承载力,将载体桩复合地基放在直角坐标系中。按照地基工程的边界位置,对各个点位的载体桩进行标记,为简化计算过程,直接对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还原,建立一个边界方程的直角坐标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直角坐标系下地基承载力分析

根据图中内容所示,坐标的起点为地基的中心位置,与任意的相邻载体桩,能够连成一条直线,按照不同的走向可以设置为Q-W、Q-E 和Q-B。将不同位置的承载桩进行确定后,其与中心的连线均为一条直线,对于每个承载桩的位置均可以产生一个粘结力R。而最远承载桩到与中心点平行的垂直距离,设置为T,以此在安全系数理论下,建立承载力的边界方程。

4 实验结果

为验证不同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能,对选择的三组地基进行结果对比,按照建筑地基的基础设计规范,对不同参数的地基桩径呈现的承载力进行测试。测试分为2 个部分。首先对不同的单桩抗压性能进行静载测试,即在不同的施工验收结果下,对不同的桩径载体桩进行荷载能力测试。其次在最大荷载能力下,对桩体桩的侧桩抗阻力进行测试,比较不同桩径下侧抗阻力的变化趋势。测试开始前将三组载体桩地基参数,上传到有限元计算模型中,模拟正常施工环境,对桩位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初选,每组载体桩的施工时间需大于18d。

若桩体的荷载能力较高,其在多次静压测试下的沉降量就不会十分明显;当载体桩的荷载能力较低时,地基会出现较大的沉降量。一般情况下,桩体的荷载能力越强,地基的承载力效果就越好,在1 000 KN 和2 000 KN 以 及3 000 KN的测试条件下,对比不同桩径的沉降量,具体如表1 所示。

据表1 所示,增加荷载能力时,不同直径的沉降量均会发生变化。随着荷载能力的增加,沉降量也会逐渐增大。其中桩径为450 mm 的载体桩结构,产生的沉降量变化值较小,在荷载能力为3 000 KN 时沉降量没有超过1.5 mm。其余两组桩体直径结构产生的沉降量虽然也符合工程设定,但是实际应用中会以最小值的变化,为地基载体桩施工的优先选择。

表1 不同荷载下载体桩沉降量对比结果(mm)

而载体桩复合地基是以端承载为主的桩体,当逐渐增加桩体荷载时,桩体的侧抗阻力会发生变化,以此将桩体的侧抗阻力作承载力性能测试,验证其是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储备设置。仍以三组荷载能力为测试强度,对不同直径的载体桩复合地基,进行侧抗阻力测试,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桩径侧抗阻力测试结果(KPA)

根据表中内容所示,三组载体桩地基的侧抗阻力度非常相似。随着荷载强度的逐渐提升,不同载体桩桩径的侧抗阻力值逐渐提高,因此将桩侧阻力作为施工的安全储备是合理设定。由于直径为450 mm 的载体桩沉降量最小,直接对其的侧抗阻力进行分析,在3 000 KN 荷载能力下,其侧抗阻力的数值仍属于最佳结果。

综合实验可知:在极限平衡原理下进行承载力分析。能够将施工场景进行还原,对不同的载体桩复合地基进行多角度分析,在本文应用过程中,以直径为450 mm 的载体桩为最佳施工标准,能够在3 000 KN 荷载能力时保证最小沉降量和最大侧抗阻力。

5 结语

本文以极限平衡原理为基础,设置一个承载力分析模型,对不同载体桩的直径结构进行计算,能够在还原施工环境的状态下,对比不同桩体的承载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3 000 KN 荷载能力时,直径为450 mm 的载体桩沉降量最小,侧抗阻力最大。但时间有限,在研究过程中尚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桩体的直径选择组数过少,所得结论具有偏差性。后续研究中会针对这一问题,选择更多类型的载体桩直径进行测试,对桩体的承载力进行全方位分析,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桩体阻力承载力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某刚架桩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基于CEL法的海洋土体中桩基自沉及稳定性分析
零阻力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猪猴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