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与期望之间
——上海锦绣里

2022-09-21责任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6期
关键词:石材幕墙建筑

责任编辑:张羽

1 全景图

日清设计

2001 年成立于上海,始终秉承“删繁就简,溯本清源”的建筑哲学,创始人宋照青以la cime(法语“高峰”之意)命名公司,立足本土并以创造一流建筑为目标。

擅长研究城市如何能够吸引人的独特文化以及其亲民性特质。这基于城市的更新与改造、城市场景设计和性格定位的实际转化案例。从设计上来说,日清设计是一个单独以建筑学专业为主导专业的设计事务所,未掺杂其他专业,但是有跟结构、机电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单专业的设计公司是一种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同时希望通过培养中国本土化人才和整合精英设计团队,创造出真正符合地域环境的建筑。

宋照青

日清设计创始人、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2 场地一层平面图

3 场地剖面图

项目位置:上海市普陀区

设计单位: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宋照清

设计总监:王艺

设计团队:魏文渊、聂际昌、李一弘、李少洪、初子圆、王晓晨、张雪沁

设计顾问:于卫东

主要材料:紫点金麻花岗岩、铝板、low-e 玻璃、阳极氧化铝板、陶土砖、马赛瓦

建筑面积:108 898 m2

设计时间:2015 . 12

竣工时间:2021 . 12

委 托 方:上海安居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业主团队:钱培林、蒋开兵、胡啸、魏峰、黄钇霖、戴敏祥、郭宸麟、罗茜、陆佳琦

景观设计:上海日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乐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幕墙施工单位:江阴市华德幕墙有限公司

摄影:行知摄影、许真理

图美:席蒙迪、余瑶

作者:王艺、魏文渊

1 城市空间的缝补

2 多层立面比例严谨

城市正如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城市的生命力表现在城市的活力四射、欣欣向荣,也表现在城市的新旧往复、生生不息。

上海印象

今天,如果站在市中心的制高点俯瞰上海,除了无数尖刺状的高层建筑外,上海的里弄仍是相当壮观的景象。这种景象的壮观不在于建筑之高、之雄、之奇,反在于里弄建筑之高度均一,之澹泊幽静、之平淡无奇,是衬托他人的城市的总背景。若没有这些背景,上海将淹没在无数高层建筑之中,分不清主次。正如绘画中的图底关系,没有底,图则无法显示—引自《老弄堂建业里》。

文脉与规划

锦绣里位于长寿路以南,苏州河以西,昌化路与安远路交汇处,属于普陀区长寿社区,与静安一路之隔。原街坊内零散分布着高层住宅、公寓、厂房、里弄住宅群。弄堂内的建筑是老式砖木结构二层联排里弄房,属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于2015 年初完成扫尾平地。

20 世纪初,远离市区的苏州河上游,这里因沿河运输和排污方便吸引了越俩越多的商家来此开设工厂。随着工厂的设立,原本的农田和小河浜演变成了道路。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大量工厂的招工让工人住宅区应运而生。锦绣里当时两排共38 栋旧式里弄砖木民居里就居住着几千名工人。1920 年秋,共产党人李启汉在该里三弄内开办工人半日学校。这所共产主义者在全国开办的第一所工人学院,依然原地保留至今。

人以地栖,地以人传。尽管锦绣里的里弄已经改善成为更符合现代生活的商品住宅,但是其承载着记忆与感怀的地名沿用下来。

设计之初,在构思属于这块场地的建筑时,苏州河、石库门、现代高层的影像在脑海中来回闪现。地块内部的高低错落的分布,周边公共建筑与历史建筑的串联,使项目本身显现出跨年代、跨业态、跨情境的组合。

由于北横通道的修建,新会路与西苏州河路的连通,原地块北侧增加了社区配套及幼儿园用地,导致对本地块的建筑高度提出了较高的限制要求。为满足新增幼儿园的日照,规划将地块内的总体高度控制在85 m。这样可以在建筑方案中适当降低地块内东部邻近幼儿园部分的建筑高度,同时相应提高西部建筑高度,以满足幼儿园日照要求。根据苏州河沿岸建筑的控制要求,建筑高度与距离苏州河河道蓝线之间的距离必须满足1:1。因此,整个地块内的建筑布局应当形成东低西高的格局。

高层现代简洁的建筑表情,多层建筑复古传统的街区风貌,幼儿园开敞共享的绿色空间,工人学校不忘初心的精神内核,苏河两岸的公共绿带……交织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建筑在城市中不断的成长、消亡、新生,最终化作城市生命现象中的文化基因延续下去。

3 现代与传统的共存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通廊,赋予高层建筑最佳的景观视线,北侧可欣赏苏州河、M50 创意园、天安千树等城市景观,南侧与现有高层建筑形成空间错位,提供良好的视野与日照条件。多层建筑延续原有里弄肌理,与街道平行,形成低矮舒适的街巷空间。压低的多层区留给城市一片视觉缓冲区,弱化了新建高层建筑与现有高层建筑之间的空间对立性,使安远路继续保持多年前的群众记忆。

城市界面的构建与解构

街道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位于城市重要景观带一侧,又是城市主干道视野之内,本案建筑的“可见”与“可辨”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矗立是对城市建设的回应与调和,多层建筑的传统符号语言是对地块历史自身的包容与亲近。

土地价值在不断攀升,建筑风格特征将代表其自身的价值。在整个规划设计中,高层建筑代表现代性,多层建筑代表文化性,互相包容共存。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拥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宽阔的阳台、挺拔的金属线条和坚固的石材。花园洋房风格的多层建筑细腻温暖加上红砖红瓦,圆滑的石材窗套和横向的装饰线条,厚重的乌漆大门,面对面和背靠背的对称式格局设计,在繁华的都市中营造出了一分安静。高标准建造不仅给居住者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街区的整体面貌。

建筑的意义是通过特定的场所产生认同,又经过抽象化和符号化而形成。反之通过符号化也能产生对过往的记忆与再现。用现有技术去找到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或新或旧的文化联系,正是设计的任务。通过设计,建造行动得到合适的表达,并为观者所认知。如此,人、自然、城市、历史之间的交缠,也将可以辨识。

从精致到诗意

建筑高品质落地不单是外立面的高完成度,建筑使用过程中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舒适稳定更是生活品质的保证。需要建筑师对材料、构造、设备、结构、幕墙、门窗及其他相关部件等有综合专业的把控力,工程设计各流程相关专业高效协作。

高层建筑以现代简洁的线条特征体现当代城市智慧、科技、前沿的价值属性。扁平化、一体化的玻璃窗户被引入设计中,采用LOW-E 中空玻璃以及浅色金属型材,内外融合,虚实相间,打破室内外的界限。

1 传统与现代对话

2 半私密半开放的社区入口

3 客餐厨一体化空间

高层选用大开窗设计,不只是建筑外在的都会时尚感,也是室内客厅,临苏州河的开阔视野令住户可以尽情一览苏河湾景观,享受这座城市的精致风景与新旧共存的文明。

高层建筑外装饰材料由石材、金属、玻璃组成。由于石材多运用在建筑两侧及转折实体面,建筑体量感和轮廓形体都由石材赋型,石材的颜色会决定建筑的基本调性。从城市色彩的整体性出发,灰白色调的紫点金麻是主选,远看灰白,近看浅色点状晶体连成一定纹路,美观大气。选择低反中透蓝灰色玻璃,减少光污染,提高室内私密性。

金属构件基本型由矩形面板和三角形面板构成,矩形面板选择20%金属粉氟碳喷涂银灰色铝板,三角形面板选择缎面阳极氧化铝板,增强折角面的表现力。

视觉样板和现场样板墙是对定样材料的加工,构造做法,安装顺序,气候环境适应性,设计美学的验证。通过1:1 真实比例打样、做对比,查找设计缺陷,与幕墙深化单位一同反向调整细部设计,优化节点构造,同业主参观实际项目案例,选择适合自身项目定位的最佳做法。

在江阴的一处工厂,华德幕墙制作了建筑各部件1:1 样板,设计师与业主及施工总包方一同就所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阳台玻璃栏板选择深蓝灰钢化夹胶玻璃,通过现场上墙与门窗中空Low-E 玻璃进行颜色匹对。玻璃尺寸最大分割1 500 x 1 600 mm,为提高安全性,采用幕墙框料安装固定,栏板玻璃交接处安装金属扣条,防止胶缝老化,建筑整体更加硬朗。栏板扶手高度设计为1 200 mm,高于室内坐姿视点的高度,减少视线遮挡,宽度为200 mm,宽铝合金质地,坚实大气。户内新风系统设备安装在南侧阳台吊顶内,隐蔽且方便检修,通风口结合层间铝板冲孔内置防虫网设置。

落地内倒提升推拉窗的使用让用户拥有更多接触户外的机会,大面积的玻璃窗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为调节夏季室内热环境,建筑遮阳选择比利时Renson 外遮阳系统,在层间横向铝板线条内隐藏设置电机,侧墙石材内隐藏设置竖向轨道,通过遥控器可任意调节高低。特殊工艺的玻璃纤维遮阳帘具有单向透过性的特质,室外面能有效反射紫外线,保证私密性。室内则有较好的视觉通透性和采光量。

北侧设备平台由70%通风率格栅覆盖,为方便安装检修,在一步阳台侧面安装可开启格栅。设备平台宽度受规范限制,板宽为600 mm,设备较难安装。为此,格栅幕墙安装向外侧出挑300 mm,用铝型材上下层封口,方便人员进出安装维修。侧立面石材分割两层一次节奏变化,通过25 mm 宽缝内嵌不锈钢条形成第一层次的变化,15 mm 开缝形成第二层次大板效果,板内均分石材通过5 mm 密拼缝形成第三层次变化,远观有较强的整体性,近看细节丰富品质高。缎面阳极氧化铝板制作的三角形窗边造型简洁挺拔,横向层间铝板格栅内设置卫生间换气口。

1 会所休闲活动区

2 客厅空间

怀旧文艺且浪漫——多层

行走上海,无论是穿梭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区,还是漫步于绿树成荫的街头巷尾,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兼容并蓄的气质。一片片红砖唤起了老上海人对于石库门的记忆,红砖白缝,红瓦坡屋顶,显得格外醒目,怀旧、文艺且浪漫。

里弄住宅是上海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百姓聚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反映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重要载体。锦绣里多层建筑意在延续弘扬上海城市文化的特质,保留市民的城市记忆。

红砖是设计师首要思考且研究的材料。起初首选回收老建筑旧砖,自然真实,做切片处理湿贴,由于外立面材料使用量过大,切片处理损耗率极高,一半的成品率都很难保证。加之旧砖收购货源零散,质地参差不齐,最终选择定制手工陶土砖。按老建筑黏土砖的颜色和质地开模打样,选择深浅两个度按3:7 配比做跳色。红瓦选择质地细腻的马赛瓦,色泽相较于红砖深一些,在整个建筑色彩构成上显得更稳当。

工厂试做的视觉样板上,尝试用不同色泽的红砖搭配不同缝宽及颜色的砂浆勾缝,呈现出多种风格特点的砖墙。设计师、业主及幕墙单位试图在现行规范下寻找合适的施工方法,实现砖墙效果落地。为避免面积计算产生分歧,在调研若干类似案例后,选择干挂陶砖的幕墙施工方式。此类做法之前多运用在公共类建筑上,居住建筑很少采用,由于每块砖是独立可调式安装,砖缝无法使用砂浆勾缝,属于开放式幕墙效果。为满足不同部位的排砖需求,定制了6 种尺寸的陶砖,有转角砖、长短砖、竖砖等。

开放式砖幕墙需要对内部保温材料做保护,同时防水构造需严密,幕墙设计巧妙的把防水背板和横向龙骨结合形成自带安装滑槽的防水背板,既解决防水问题,又能安装陶砖固定连接件,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检修替换陶砖也较方便。滑槽可横向移动砖位,调节误差,内有透水孔,可向下排积水。

红砖外墙,棱角分明,拥有丰富的层次感;定制系统矩形窗,窗框外有石材勾勒,部分阳台窗设外挑式钢结构半弧形雨篷。窗楣、窗套、窗台板等石材选用价格较低的白麻按整石切割加工,实现各部件完整拼装,留缝于构件拼接处。

两层通高的圆拱柱廊,高度近5 m,庄重大气。一层墙体每5 皮砖内凹一次,整体墙身显得厚重有力,1 m 高石材墙裙与门槛石条连接,在一层上口设置石材收束的腰线,二层0.6 m 处平行设置竖砖腰线增加建筑的层次。

黑色铝合金制实体矩形门,石材门套,门楣上有石材雕花;阳台有精美铁艺装饰栏杆,通过一门一窗与室内连接,阳台下有刻花石雀替。

生活场景

社区归家体验,交往学习空间,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生活单元是我们对社区生活营造的着力点。激发社区居民认同感,公众参与、相互关怀、负责环境,共建和谐生活。

3 会所旋转楼梯

4 餐厅空间

社区入口简洁低调与街道保持温和的尺度关系,半私密半开放的景观大门与会所之间围合出以小见大的迎宾区。通过人车分流的设计与管理,回家和来访居民可通过会所门厅步入小区,亦可通过内部空间直达负一层会所区,机动车沿街入库,方便到达每单元地下大堂。社区会所处在地上与地下双动线的核心部位,方便居民使用,增强邻里交流。

小区内部打造生态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心水景,多功能阳光草坪,休憩景亭,老年儿童活动区等营造舒适慢生活。

地下会所配备标准泳池、水吧、会客厅、儿童乐园等功能,丰富业主生活,满足全龄段人的需求,为邻里交流提供多种空间。

高层居住套型设计强调内部分区的独立性,交通空间模糊化,提高使用效率,居室数量控制适中,获得开阔舒适的空间尺度。整体南北通透,户型方正,大面积落地窗,增加室内景观视野,获取更多光线。

四层多层建筑分上下两个套型,均可通过负一、负二层车库独立电梯入户,上套也可通过北侧小院入户,下套通过南侧庭院直接入户。

结语

在新与旧之间、垂直与水平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总是存在碰撞或兼容这一矛盾的关系。寻找一个平衡点是其中的关键。怎样在碰撞中产生兼容,在兼容中产生碰撞使我们用发展思维解决新与旧问题的关键。不碰撞,不兼容。

猜你喜欢

石材幕墙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石材表面的线类缺陷检测
外墙干挂石材幕墙安全检测鉴定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石材展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