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

2022-09-21白小丽薛云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6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脑神经热性

白小丽,薛云霞

(山西省交城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0500)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1~5岁儿童,典型表现为双眼上翻、突然丧失意识、四肢强直或抽搐,具有反复发作、起病急促的特征,且易使患儿颅内压升高,并发生舌咬伤、骨折等,甚者造成脑神经损伤,影响患儿智力发育,故须及时处理。目前临床治疗FC患儿主要给予抗感染、抗惊厥等药物,但相关报道指出,体温变化对惊厥有较大影响,体温升高越快则越易发生惊厥,物理降温较药物降温更能缩短退热时间[1],同时由于患儿惊厥抽搐时血氧供应不足,亦有必要通过吸氧,改善血氧饱和度,确保脑细胞氧气供应。基于此,本研究将物理降温联合吸氧应用于FC患儿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交城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接诊的FC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岁,平均(5.0±0.6)岁;平均病程(11.0±1.6)d;原发病:支气管肺炎14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岁,平均(4.5±0.4)岁;平均病程(11.3±1.5)d;原发病:支气管肺炎1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其他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2]。

1.2 纳入标准 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中相关标准,即发热24 h内1次热程中(腋温≥38℃,肛温≥38.5℃)出现的惊厥发作;既往无FC史,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均行脑脊液、脑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辅助临床检查[3];近6个月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代谢紊乱者;有癫痫发作史或癫痫家族史者;精神、智力发育不良者;急性中毒所致惊厥者;中毒性脑病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遗传代谢病所致惊厥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疗法,即采用抗感染治疗。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静脉滴注,剂量为10 mg/kg,滴速为1 mg/min。若惊厥反复发作,则视病情重复给药1次,之后以5 mg/kg维持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物理降温联合吸氧治疗。①物理降温:解开患儿衣物散热,用冷毛巾湿敷患儿前额部位,以温水擦拭患儿腹股沟、四肢、腋下部位,时间5~10 min,其间避免接触鼻、口、胸腹部,以免造成腹泻、心脏骤停。②吸氧:按照面罩给氧法,吸入高浓度氧,氧流量控制为2~4 L/min,保证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96 h后取患儿静脉血2 m L,采用全自动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 A。②脑神经因子:治疗前、治疗96 h后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 m L,离心(离心半径5 cm,转速3 500 r/min,时间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③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停止抽搐、恢复意识、体温复常、住院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干预2 h内患儿体温降低,干预24~48 h患儿意识正常;显效:干预2~7 h患儿体温降低,干预>48~72 h患儿意识正常;有效:干预>72~96 h患儿体温复常;无效:干预96 h后惊厥反复发作,仍存在发热[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免疫功能指标、脑神经因子、临床指标)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有效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g M、IgG、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 M、IgG、Ig 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s)

表1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A观察组 30 治疗前 1.49±0.38 12.47±2.32 1.37±0.28治疗后 3.89±0.19△▲14.39±1.12△▲ 3.81±0.16△▲对照组 30 治疗前 1.48±0.35 12.52±2.36 1.41±0.30治疗后 2.05±0.26△ 13.13±1.16△ 2.63±0.21△

(2)脑神经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BDNF、NSE、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BDNF、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治疗前后脑神经因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治疗前后脑神经因子指标比较(±s)

注:1.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S-100β蛋白。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BDNF(μg/L)NSE(ng/L)S-100β(μg/L)观察组 30 治疗前 16.34±3.31 21.47±3.34 1.08±0.18治疗后 10.78±1.12△▲11.39±1.53△▲ 0.57±0.11△▲对照组 30 治疗前 16.41±3.32 21.36±3.86 1.06±0.19治疗后 12.36±2.66△ 13.04±2.36△ 0.65±0.10△

(3)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停止抽搐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3。

表3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2.99±0.31▲ 6.86±0.72▲ 1.89±0.32▲ 8.77±1.46▲对照组 30 3.32±0.62 7.34±0.69 2.17±0.35 10.06±2.56组别 例数停止抽搐时间(min)恢复意识时间(min)体温复常时间(d)

(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FC是儿科常见病证,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5],一旦体温超过38℃,则细菌易侵袭,进而损伤脑功能,因此,必须尽早对其进行干预,以减少脑部后遗症。现阶段,临床治疗FC重在尽快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减少复发,通常给予苯巴比妥等药物治疗。苯巴比妥属于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具有抗惊厥、镇静等作用,且起效时间短,药效长,能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可用于FC的治疗[6]。故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

有报道指出,物理降温效果优于药物降温,更有助于改善FC患儿病情[7-8],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物理降温、吸氧方案。物理降温中,温水擦拭可刺激全身血流加速,降低头部温度;局部冷敷能降低颅内压及脑细胞耗氧量,预防癫痫等并发症,保护脑组织功能。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脑细胞缺氧。本研究将氧流量控制为2~4 L/min,主要考虑氧流量过小难以缓解缺氧状态,容易继发肾、心等器官损害;氧流量过大易损害患儿气道黏膜,甚至造成肺纤维化。本研究结果亦证实,氧流量控制为2~4 L/min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潘伟韶等[9]报道一致。BDNF、NSE、S-100β是脑脊液中神经系统特异性损伤因子,能反映脑组织受损程度,而相关报道指出,FC不仅与脑神经元损伤有关,还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Ig M、IgG、Ig A是重要的体液免疫指标,在FC患儿中表达较低[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g M、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DNF、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FC能促进患儿散热,确保脑组织氧气供应充足,提高免疫功能及脑神经因子水平,与王若宇等[11]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FC疗效显著,本研究尚存在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等不足之处,后续研究仍需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脑神经热性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运用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篮球运动员运动与脑神经相关性研究
经颅直流电配合语言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苯巴比妥在惊厥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