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满汉成语对待》的义类辞书特征*
2022-09-21王继红马楷惠
王继红 马楷惠
一、前 言
《满汉成语对待》共四卷,[1]作者刘顺,成书于清康熙年间(1702),是一部满汉合璧文献。刘顺是广宁人(今辽宁北镇),属汉军正黄旗,身份应当是笔帖式之类的文职官员。他精通满汉双语,参与翻译、编纂了《精译六才子词》《(训童)联珠集》《同文广汇全书》等多部文献。《满汉成语对待》记录的是明清之交东北地区的满语与汉语,汉语部分的基础方言是清军入关前后的东北话。(王继红,马楷惠 2019)
《满汉成语对待》包括序、文法、杂话、成语、后记五个部分。《满汉成语对待·序》说明了作者编纂此书的目的:“满洲人啊,(生活在)繁荣时代的满洲人,若是不会说满语,又为甚么可以终身不说就作罢了呢?……趁着这样年少,各种习气形成之前,把以前旧的话儿拿出来作为榜样,品位其缘由并让大家学习。言语之所以以老为贵,是因为它已经浸入人心,通达入耳,很容易被理解,不模仿这样的话儿,说出来只能让听的人转眼珠,眼瞧着心里发懵,岂能不犯错吗?”[2]由此可知,《满汉成语对待》意在记录老人们口中的满语老话儿,劝导当时的年轻人以书中整理的老话儿为学习内容,努力掌握满语。
《满汉成语对待·文法》仅有满文,共5页,是对满语语音系统的概括说明,简要说明了满语发音的位置和方式,最后介绍了几个标记发音的符号,提示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符号来练习正确发音。例如:“┘uttu wesihun mudakiyame jijuci hergen i mudan den ofi,oforo heheri de wajimbi.”[3]此句意为:如果画┘这个向上弯折的标记,表明这个音节发高音,发音时要用上颚或者鼻腔。
《满汉成语对待·杂话》为满汉合璧形式,是一问一答式的主宾对话,共11页。例如:
主:身上好么?打那里来?家下都好么?进来。现成的饭,快抬来。阿哥来的好,我也没吃饭,大家一块儿吃些。
宾:别,咱们许久没会见,因没得见来会会,从家里吃了饭出来的,果若没吃肚里饿,谁于改着顿儿吃好东西有仇呢?你们家你跟前我还妆假么?要着吃还使不得么?
清代满语教学主要是“民间塾师授课,无日不在编写教材,这就是《话条子》,类似现在的会话,并将语法、句型、熟语、成语等熔为一体”(常瀛生 1992)92。满汉合璧《清文启蒙》《清文指要》《庸言知旨》等都是话条子。唐作藩(2007)认为《满汉成语对待》为满汉合璧会话教材,竹越孝(2017)把《满汉成语对待》称为“现存最早的清代满汉合璧会话教材”,“使用‘主’和‘宾’等说话者标记来编写对话的语言教材在明代以前的中国本土文献中几乎不可见,我们可以将此篇视为其最初的例子”,充分肯定了《满汉成语对待·杂话》在汉语史与汉语教育史上的重要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满汉成语对待》成语部分并非话条子,而是按照义类辞书体例编排的487段词条(包括主题词及其注释说明),总计411页。每个词条都是先列出主题词,然后另起一行,使用描述性语言对词条做出注释说明。例如:
扪着的在这里甚么意思?瞧罢咱,东家挂搭下脸来,膀着个嘴不大自在,他那个没意思搭撒的不给个好脸的上头谁受的贯?可是何苦来着,都是自家寻的孽,央着求着要出来的东西吃着甚磨(么)趣儿?可是说的,谁饿破了脸饿吊(掉)了牙了么?
kirihangge:ai yokto bimbi,tuwacina,boigoji cira buce nakū,mongniuhoni cihakū kai,ini tere ebi habi akū,umai emu sain cira burakū be,we alime mutembi,ai joojin bihe,gemu beye baiha sui,yandume nandame baiha jaka,jeke seme ai hihan,henduhe balame,we omihon de kemkime kengkehebi.
在此例中,“扪着的(kirihangge)”是主题词,意为“忍耐”。[4]“在这里甚么意思?瞧罢咱,东家挂搭下脸来,膀着个嘴不大自在,他那个没意思搭撒的不给个好脸的上头谁受的贯?可是何苦来着,都是自家寻的孽,央着求着要出来的东西吃着甚磨趣儿?可是说的,谁饿破了脸饿吊了牙了么?”是对主题词“扪着的”的说明。《满汉成语对待》全部词条都是按照“主题词+注释说明”形式进行编排,487个词条按此分为十个义类。[5]下文将对刘顺的辞书编纂思想、《满汉成语对待》的内容与义类编排情况进行讨论,探究《满汉成语对待》的义类辞书特征。
二、《同文广汇全书》对刘顺辞书编纂思想的影响
(一) 义类辞书编写经验的获得
刘顺精通满汉双语,曾经与友人阿敦、桑额共同编纂满汉双语辞书《同文广汇全书》(又名《同文汇集》),天绘阁刻本刊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在此期间,阿敦去世。刘顺详细阅读阿敦遗稿,感叹于其“条分缕晰,森然毕具”,于是和桑额一起 “细加校雠,次其前后,间复参以己见,增缺删冗,至字句规格要皆考之,成书质诸大方以求精确”,历时七年终于完成。这种经历对刘顺的辞书编纂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文广汇全书》是清代刊行最早的满汉合璧分类词典。(春花 2008)101该书共4卷,收录6688组词语条目,共44类,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词类条目,数量最多,包括乾象、时令、坤舆、山河、城野、宫室等39类;第二部分是虚词类助语;第三部分为习用的语句,包括拟语、联语、俗语、成语等4类。《同文广汇全书》实词部分是典型的义类辞书,[6]编排体例体现了作者的事物分类观念。
《同文广汇全书》的编纂者之一桑额还曾于康熙四十一年(1701)编著《满汉类书》32卷,又名《满汉同文分类全书》《满汉类书全集》,是清朝早期官修满汉合璧分类词典之一,共收录9600余组满汉对照词语条目,按照意义分为天、岁时、地、人伦等31类,也属于义类辞书。春花(2008)102指出,《同文广汇全书》与《满汉类书》继承了《尔雅》等古汉语辞书的编纂方法和类目体系,开创了编纂分类词典的先河。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各种中小型分类词典大多直接以《同文广汇全书》与《满汉类书》类目为基础进行编纂。这种分类思想可能直接影响到刘顺对《满汉成语对待》的设计与编纂。
(二) 对“成语”的持续关注
刘顺认识到成语在语言学习与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所以在编著《同文广汇全书》时将成语独立归为一类,收入了“吏部、大选、候选、急选、新旧料价、供应不敷”等词语,以及“交功之势有垒卵、河水枯涸船滞难前”等语句。《同文广汇全书》是最早专门整理成语的双语辞书。
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民族语文词典,其中包括专门的成语类辞书。春花(2008)整理了清代的满蒙文词典,其中题目中有“成语”字样的共30部。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清代部分满汉合璧成语类辞书
表1所列部分词典名中的“成语”对应满语“toktoho gisun”,意为“规定的话”。这类成语辞书根据使用目的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公文准确翻译而编写的词典,如《满汉六部成语》《上谕成语》等,(赵令志 2009)《同文广汇全书·成语》也属于此类;第二类是教授八旗子弟学习满汉语儒家典籍的教科书,如《经文成语》。
《满汉成语对待》是现存最早的以“成语”命名的辞书。它与以上两种类型的成语辞书在使用目的和语域方面都存在差别,应当属于独立的一类。《满汉成语对待》满文书名是manju nikan i fe gisun be jofoho acabuha bithe,相关词语标注如下:
书名中的“成语”对应满语fe gisun,意为“老话、旧话”。结合《满汉成语对待》序言和后记的内容可知,当时许多八旗子弟已经不能熟练掌握满语,作者对此感到痛心,“因此,现在趁着老人家们最后的时日,收集零零碎碎留下的老话儿,顺着模样组成套话和段落” 。由此可知,书名中的“成语”就是指老人们口中的老话儿,包括词语以及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句子和语篇,成语并非只是《满汉成语对待》每个词条的主题词,词条注释说明部分那些短小连续独白也是满语老话儿的生动呈现。刘顺编写此书的目的是提供相对规范的满语口语学习资料。《满汉成语对待》和其他满汉合璧成语类辞书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满汉成语对待》侧重收集口语中的老话儿,而其他满汉合璧成语类辞书的文言和正式语体特征更为突出。
三、《满汉成语对待》义类编排情况
(一)《满汉成语对待》义类编排的特点
《满汉成语对待·成语》按照义类辞书体例进行编排,根据意义分为十类。其中前八个义类选取的词条均与人有关,包括人的外在形象、品质、行为等,反映了当时辽东地区的社会真实情况,特别是风土人情与价值观念。
第一类,强亮[7](fulu,能力强),此类所收录词条多表示身体强壮、积极上进的品质和行为特征,共43条,如“去得的(yebkesi,能干)”“正道的(tob,正直、正派)”等。
第二类,不及(eberi,能力弱),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不思进取、消极落后等性格和行为,共40条,如“囔包的(eberhun,懦弱、软弱)”“憨说的(longsikū,信口开河的人)”等。
第三类,良善(sain,好、善、优良、优秀),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善良的人和事,共19条,如“疼孩子的(gosirengge,仁爱、慈爱)”“恤爱的(senggime,友爱、亲睦)”等。
第四类,凶恶(ehe,坏、劣、恶、不好),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一些被人鄙夷的性格和行为,共63条,如“克薄人(keike,刻薄、狠毒)”“可嗔的(ersun,丑陋、可憎、可怕)”等。
第五类,高贵(wesihun,高尚、崇高),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高尚的人和事,共13条,如“疼人的(gosingga,仁慈)”“体面的(derengge,体面的、光荣的)”等。
第六类,下贱(fusihūn,低贱、卑下),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轻贱的人和行为,共18条,如“含糁的(eimercukengge,下贱的、可厌的)”“食嗓大的(bilhacungga,贪嘴的)”等。
第七类,富贵(bayan,富),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富贵人家的描写,共7条,如“过日子结实的(jafukūngga,善于持家)”“仗托的(ertuhengge,倚仗、自恃)”等。
第八类,贫穷(yadahūn,穷),此类所收录词条多为贫穷形象的刻画,共12条。如“穷鬼(kokima,一贫如洗)”“细作的(narhūn,吝啬、小气)”等。
可以看出,上述八类词语分别构成了四组反义词,作为义类名称的“强亮(fulu)”与“不及(eberi)”对立,“良善(sain)”与“凶恶(ehe)”对立,“高贵(wesihun)”与“下贱(fusihūn)”对立,“富贵(bayan)”与“贫穷(yadahūn)”对立。这些满语词语在《新满汉大词典》第2版中都被标注为反义词。
第九类,事情(baita,事、事情),选取的词条主要是生产生活、习俗礼仪、自然天气等,共125条,如“作买卖的(uncarangge,卖、出售)”“撂跤的(jafunurengge,对摔)”等。
第十类,物件(jaka,物、东西),选取的词条主要是生活用品、器具、动物、农作物、饮食等,共147条。如“粮食(jeku,粮食、庄稼)”“马(morin,马)”等。
(二)《满汉成语对待》义类编排的不足
《满汉成语对待》在体例编排上具有分类意识,但限于时代、编写目的、编写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从辞书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第一,分类较为粗疏。十个义类中,“事情第九”类词条涉及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俗礼仪、宗教等方面,“物件第十”类词条涉及生活器具、动物、植物、食物、自然等方面。但在编排中,这些词条并未根据意义做进一步划分,而是混杂在一起,可见编者并未将分类思想贯彻到底。
第二,分类存在交叉。整体来看,编者有意识将前八类与第九类、第十类区分开来,按照意义分别为人、事、物,但后两类中也有少数关于人的品貌描写的词条,如将“矬矮子、迂老儿、直人、愣头青、有本事的女人”等词归入“事情第九”类,描写妖艳风流女子形象的“狐媚子、乔浪的”等词归入“物件第十”类。例(1)、例(2)中主题词均为“生气的(fancarangge)”,注释说明部分均为“生气的”话语表达,却分别归入“强亮”和“不及”两类。
(1) 生气的 为甚么当个事儿尽着阁在心里?那里的闲帐,谁不死在世上尽着活着呢?要来就来,气性上谁肯让谁?认错了盆儿了,谁掌着你的腰眼子长了公鸡翎儿了,这们发兜?(强亮第一)
(2) 生气的 虽拔拮着学,这个耳朵听了,那个耳朵里去,中甚么用?也不要你撒金溺银,你只当的过你眼头里的差事,还和你要甚么?正竟要紧的去处一点儿没有,甚么空儿把合着手儿吹哨子都学会了?学不好你怎么这们快,这上头还指望你多昝成人呢?(不及第二)
第三,存在重复词条。即一些主题词重复出现,其注释说明部分不同。其中满汉词条均相同的共有22组,如“射箭的(gabtarangge)”出现3次,“冰(juhe)、马(morin)、水(muke)”出现4次。下列例(3)—例(6)中主题词均为“水”,注释说明部分则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例(3)是对水的分类,例(4)描写了“没边没岸泼天泼地的大水”的状态,例(5)、例(6)分别描写了泉眼多的地方和没泉的水的环境状态。
(3) 水 水有各样的响声,有长流水,有直冒的水,有不断头急冒的水,有滴溜溜旋的水,有一点一点儿细流的水,有沽都沽都的乱冒的水,有待流不流滴撘的水,有漫高开流的水。(物件第十)
(4) 水 果是没边没岸泼天泼地的大水,漫天漫地的涌将来,流着流着趷蹬的略停一停,万马奔腾的似的一直朝南划的望东拐。看了那个水,其余那个长流水、紧水、有声水那藐视的不着在眼里。(物件第十)
(5) 水 泉眼多,到处里冒水,到雨水时候望上漾涨出来,耀眼晶光的明亮,水紧淤的砂子尝尝儿的浅住船,浣涯坍堤,冲坍的到处里坍出豁口子来。(物件第十)
(6) 水 没泉的水,水皮儿上一层彔蓁蓁的,打那地洼潮湿上石头一带都长出青苔来。如今水下去渗干了,地都爆裂的起重皮。就是汖发的时候,还是浑河,阿里不咱的全是些乱草。(物件第十)
主题词汉语部分相同而满语部分不同的共有9组,如例(7)、例(8)“热天”对应满语形容词halhūn(炎热),例(9)“热天”对应满语动词fiyakiyambi(晒,烤)的名物化形式fiyakiyarangge。这三例的注释说明部分均描写了在炎热天气下人和动物的状态。主题词满语部分相同而汉语部分不同的共有24组。如例(10)、例(11)中主题词的满语均为动词hairandambi(吝惜,爱惜)的名物化形式hairandarangge,汉语分别为“可惜人的”“可惜物件的”,与后文注释说明中的具体对象有关。
(7) 热天 大热的个天道,乌涂烝杀个人。干燥热的还好些,受做不得的是他那一番的潮都噜的躁热,要乘凉,那里去讨风?(物件第十)
(8) 热天 总见不得日头,脑浆子疼,不住点儿滴撘汗,扑头扑脸的汗,衣裳都塌透了,肐吮儿的粘身子裹身子,人耑嘘吁的不得命,牲口一口气趃不得一口气的喘成一堆儿。(物件第十)
(9) 热天 该热的时候起了蚊虻了,牲口咬的受不的,布摔脑袋,摇尾。行人蒙着罩子,手里不离整尾的绳刷儿,尝尝不住的摔打,嗓子干渴的要命,咥噶咥的把水当命。(物件第十)
(10) 可惜人的 长的成了丁儿了,没有苍脸儿的孩子,没受过折磨的,相貌有红似白的好看,还是个童颜,把人家小鸡儿是的抵溜了去了,可怜实在的不知为的是甚么事来着。(事情第九)
(11) 可惜物件的 捡起来,拾一半撩一半你这是怎么说?兜着罢咱,捧得了么?这都是众人攒的供给,凑起来给了他一场事完了,料打着数目不对了,你可赖谁刻漏了?(物件第十)
《满汉成语对待》中主题词满语与汉语完全相同且重复多次出现的词条,如上文“射箭的、冰、水、马”等,均为东北地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也是当地方言的高频词汇。主题词满语和汉语不完全对应是翻译对等单位选择差异所造成的,与作者的语言及翻译策略有关。
四、《满汉成语对待》的主题词与注释说明
《满汉成语对待》的每个词条都由“主题词+注释说明”两部分构成。
(一) 主题词的类型
主题词一共有487个,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普通名词或名词短语类“××”,共126个。以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从满汉对应情况来看,“××”大多对应满语名词和名词短语。如“风(edun,名词,风)”“黄鹰(giyahūn,名词,鹰)”“歪骨头(waihūngga,名词,不正直的人、歪人)”等。此外,也有少数三音节以上的名词短语,如“有本事的女人(bengsengge,形容词,有本事;hehe,名词,女人)”。
第二,××的,××为形容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共305个。主要对应满语名词、形容词及动词的名物化形式,后附成分“的”对应满语名物化语素-ngge。如“哈胀的(calhari,形容词,不切实际、迂阔、迂腐)”“创门子的(šodokū,名词,好闲走的人)”“抽纵人的(cukulerengge,动词cukulembi的名物化形式,撺掇、怂恿、教唆)”等。
第三,(不)叫/教××的, ××为形容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共44个。大多对应满语动词使动式的名物化形式,后附成分“的”对应满语名物化语素-ngge,“(不)叫/教××的”中“不”对应满语否定式,“叫/教”对应满语使动式-bu,体现了满汉对应的倾向性,“(不)叫/教”多是为了提示其话语功能,即言者对事件、行为的主观倾向。如“叫人顾擅的(tuwašaburengge,动词tuwašambi的使动名物化形式,照看)”“不叫乱帐的(facuhūraburakūngge,动词facuhūrambi的使动、否定及名物化形式,作乱、动乱)”等。
第四,说××的,其中××多为普通名词,个别为动宾短语或形容词,共12个。“说××的”这一类较为特殊,主要对应满语名词,其对应满语为相应“××”的满语翻译,其中汉语部分“说……的”是编者有意识添加的,通过“说……的”这一元话语标记,来提示“××”的话题身份。如“说奴的(ahasi,名词aha的复数形式,奴仆)”“说性急的(hahi,形容词,紧迫,急性的)”等。
总的来说,《满汉成语对待》中的满汉语主题词基本上均为名词性的可指称成分,非名词成分均通过添加“的”来实现其名词性地位。
(二) 注释说明的特点
《满汉成语对待》中词条的注释说明都很灵活,这是由其内容与编写目的所决定的,因编者旨在记录老人口中的原汁原味的“老话儿”,所以在采录过程中,言者很难对给出的话题做全方位释义,而是围绕相关话题用老满语和当时的汉语进行表述。
第一,类属名词罗列。这是一种使学习者接触到丰富词汇、在比较中辨析词义的有效方法。例(12)、例(13)的注释说明部分分别是对“石头、地”具体类型的说明。
(12) 石头 石头的样数多,木变石,滩里的大块石,没重皮没疤拉囫囵光滑的鹅卵石,画有道儿的画石,土里头三楞八怪的姜石,肯粉碎不结实的面儿石,水沫子结成窟窿眼睛的擦脚石,山上的闲散碎石,近河的渣滓石,还有荡石与火石。(物件第十)
(13) 地 开了的地颤多梭的,浆地软颤颤的,浓地里的稀粥,行起行落的僵了皮儿的软地,下透了的糊浓地,插泥带水的陷泥地。(物件第十)
第二,叙述评价交错。《满汉成语对待》是对老人们口述的实录,口述者的独白之中既有对事物事件的描述,也有相应的评价,二者交错呈现。例(14)、例(15)中注释说明部分在对主题词进行解释的同时,体现了较强的言者主观性。
(14) 乱了线儿的 不咱的个人儿没胆子,怎么那们肯胆怯?那里来的个屁放没了主意了,攒的一堆儿交头接耳的,嚼查了个没了当,到相立刻就死的是的。多大点子个事,都嗐的脖子肋跳,麻了爪儿了,比这个再大些儿的事可怎么样呢?(强亮第一)
(15) 没溜儿的 说是你为人掇得莽,特为你跳撘着成个人,谁着你闭眉合眼的没上没下的冒犯来着?你这个丧谤乘早儿不改,性紧的木头是的,必定有个分身碎骨的时候子。(凶恶
第四)
第三,主题词造句。主题词可以在其他词条的注释说明部分出现,这类似于造句,读者不但可以知道一个词语的形和音,还可以通过例句了解具体用法。另外,主题词造句和词条不断复现的方式有利于读者识记,与学习型辞书的编纂目的是契合的。例(16)中主题词“赶早”在该词条的注释说明中直接出现。
(16) 赶早儿的 绽了为什么只等拆开的时候?麻花儿破动头儿了,就收揽起来整治缝,碎的铺拉开了,就不中用了,做他怎么?与其到跟前白看着,先赶早些儿罢咱,不好么?(物件第十)
“雁儿孤”既是例(17)的主题词,也出现在例(18)的注释说明部分。
(17) 雁儿孤 心里冰井是的冷,没亲没友的疏淡,不大照看孩子们,到像合谁恼了的是的,遭遭儿使性谤气的,忱着个脸子没个和超气儿,这个再还有个行走的分儿么?(凶恶第四)
(18) 恤爱的 户众里头,原是一家儿,并没个别人,论远分近惹人心寒,大家协力抱笼着有商量和气岂不好么?没事人儿是的,雁儿孤生冷的散了好么?有一等横儿憎儿的要强,犯乱辈数的次序,未必都不打那挑瓜挑枣的上头起见。(良善第三)
例(18)、例(19)注释说明中“心寒”是例(20)词条的主题词。
(19) 平伏的 没得给你们个均摊云散的,别心寒,还照常一样,家丑不可外扬。一班见识,你们就见短了。也是一时想的不到,大家不能得实惠,为甚么就要抗着决断不行走?(事情第九)
(20) 心寒的 重言语说了他几句,孩子就撇嘴儿要哭。我自己怪自己,我怎么有一撘儿没一撘儿的这们个行事,好不后悔。把他比着自己的孩子没两样看,不放过界儿,时尝教导他是实,他受作不得,谁想到他亏心,忽略得狠,我的那浑的去处气得我时尝告诉人。(物件第十)
例(21)、例(22)词条注释说明部分出现的词语“亏心”也出现在例(23)主题词中,彼此呼应。
(21) 去得的 汉子家,跋拮着营干不遂心就罢了,甚么亏心呢?还是自己的武艺子本势上受福,行着也硬气。低三下四的钻干,常折着气概,虽缴幸甚么趣儿?(强亮第一)
(22) 夺了去的 跑了来劈手夺了去,好不教人亏心,狠气人。年老了心混张,只像小孩子是的,那们轻不正经的行事。(物件第十)
(23) 亏心的 一句话唬了我一多缩,憷了的人原来无论那里不中用,那上头你有什么应
(三) 主题词与注释说明的关系
根据主题词的词性和所涉及主体对象的差异,《满汉成语对待》中主题词与注释说明部分的关系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主体—描写关系
主题词为普通名词或名词短语时,即“××”形式,注释说明部分通常以主题词作为主体,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对主题词进行描述。主题词为有生名词时,通过对其外形、行为、习性等描写来凸显其特征,如例(24)通过描写“一点没有耳性、嗓子大”等行为突出“半憨子”的特征,例(25)通过描写“纳底子、纳绑子、洗干净又浆”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来表现“奴才老婆”的行为特征。例(26) 通过“衔泥垒巢”的习性刻画了主题词“燕子”的特征,“叽哩呱喇、点头呼脑”等从叫声、动作方面对燕子做进一步描写。
(24) 半憨子 一点没有耳性,怎那们嗓子大,炸的是甚么庙,忒不理论了。尽着打哨子,就该知道,普历都悄言悄语的,没见在耳朵跟前低声说话么?好个没囊儿的,你看他那撘拉的样式子。(不及第二)
(25) 奴材老婆 奴才也打草儿,纳底子,纳绑子,洗干净又浆,擦了抹了打扫好歹的,过日子的人家要不这样齐动手,你那多少不中用的家口谁养活?(物件第十)
(26) 燕子 年年思旧有个信行,衔泥垒巢,叽哩呱喇的抖搜精神,在柁梁上点头呼脑的,倒像乍见了望着你响快亲相的是的。(物件第十)
主题词为无生命名词时,注释部分多对其形态、状态、功用以及相关事件发生的过程、结果进行描写。如例(27)通过对闪电以及雷声的描写,刻画了打雷时的场景以及雷声的特点;例(28)通过“希离巴拉儿的、眦抹糊似的”等描写突出了云彩的特点;例(29)对打围的过程进行了描写。
(27) 雷 闪电一闪一闪的,电光一红,人都掩着耳朵蒙着头,干擦拉的迅雷不教人得主意,不断头的沉雷震的人怕怕的还好些儿,刮喇的震人耳朵的霹雳唬的人钻头没缝儿。(物件第十)
(28) 云彩 杂云彩希离巴拉儿的,一点子半点子眦抹糊似的,变成个鱼鳞云。春天漫天驾海的大块云少,一会儿散收的天晴了。(物件第十)
(29) 围场 撒开了围,分挡儿摆列个齐齐节节的,对了门旗紧恰恰的收将来,可可儿的攒拢个圈儿。圈裹住了,恐闯出去,到那块儿吶喊摇旗的喊,杀完了才散一围场。(物件第十)
2. 概括—举例关系
主题词为“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的”“动词、动词短语+的”时,即“××的、(不)叫/教××的”,注释说明多通过具体事件过程的举例来进行叙述和解释。如例(30)通过“心里平静,作人本分,老实浑厚”等特征以及“就在他跟前,有些放肆,也只是笑笑儿撩开手”这一事例诠释“厚实的”人的特征;例(31)主题词“离别的”是对后文“哭哭涕涕的打坠溜儿、拽着那里肯放你”等行为的概括;例(32)中主题词“不教勒逼人的”是对注释说明部分话语功能的概括总结。
(30) 厚实的 心里平静,作人本分,老实浑厚,就在他跟前有些放肆,也只是笑笑儿撩开手,担待容得人,还是赶上老家儿们的。古风人,多受过折磨的人,为人来的平静。(良善 第三)
(31) 离别的 哭哭涕涕的打坠溜儿,拽着那里肯放你?围着瞧的人们都心酸,眼泪汪汪的含着,左哄右哄心肝五脏都熟了,长这们大从没经过的事,头一遭儿才式着,那上头肉都了了。(事情第九)
(32) 不教勒逼人的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手心里的人他往那里跑呢?人说是“筋斗打不出佛爷的手心去”,撂过手就该断结了,应该完的再不完结,狐狸打不成,倒惹的弄一屁股骚。他若是一口咬住你了,你可怎么的?杀他么?(事情第九)
3. 话题—相关关系
除主体—描写、概括—举例两类外,其余词条均为话题—相关关系,解释说明部分与主题词的内涵外延无关,只谈论与其相关的内容或者某类特征,“说××的”形式主题词与注释说明的关系均为此类,如例(33)、例(34)中注释说明部分并未对“孩子们”“寺庙”的具体情况展开论述,而是以此为话题,例(33)主张不要溺爱孩子,以免“纵的成了人家的祸害子”,例(34)表达了对建造寺庙的不满之情。例(35)注释说明部分表明了言者对“相遇朋友”的态度。
(33) 说孩子们的 女孩儿们,性情中的良善,心性里的唎吧,老家儿夸说是好家教来着。也是深戒伶俐的早,狠嫌的是习气不好,叫他老诚实在当作一生之福。有一等到了人家不顺从的,未必都不是看他伶俐如珍似宝,纵的成了人家的祸害子。(良善第三)
(34) 说寺庙的 当初未必单为祈福,将有用之地盖造无用的房子。一来有功于世感激不尽,供养答报他不致于休昧;二来英雄受苦护揽着作终身之地,小人受逼遮护着作养命之源,也是忧民切乱的深心。(事情第九)
(35) 相遇朋友的 结交朋友,底心未必就假,也只为是个肩膀作个帮助来着,没个裂纹儿的好的上头,还不交心拽着藏着,信行说的是那一块儿?(事情第九)
综上所述,《满汉成语对待》中主题词与注释说明部分的关系包括主体—描写、概括—举例和话题—相关等三类。从主题词形式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应情况来看,“说××的”式主题词与注释说明均为话题—相关关系,“(不)叫/教××的”式主题词与注释说明的关系均为概括—举例关系,“××”及“××的”由于词性的不同,前者与注释说明的关系主要为主体—描写及话题—相关关系,后者主要为概括—举例及话题—相关关系。
五、《满汉成语对待》的辞书研究价值
(一)《满汉成语对待》与满语词典编写
《满汉成语对待》语言不避俚俗,详细记录了大量鲜活的满语口语表达,提供了早期满语口语研究语料。例如:“becunurengge. niyalma jalu ukuhebi,ainambi seci,dule kū ca seme gudešembi,kib seme buci sarbatala,pok sehede kub tuhembi,jing amtanggai šukilame nujalaha de,hehesi carcan seme dame latunjifi aburambi,šoforome,fatame,saime wasihalambi,faidan facuhūraha,tedele ainaha nakahabi. 拌嘴的 人满满的围着,作甚么呢?原来乒乓的乱捣呢,的一下子仰拍脚子,噗哧的一下子一个嘴啃地,正在那里杵的杵热热闹闹的捣拳头,女人们大吆小喊的帮助着撒泼,挠搯的,咬抓的,乍了庙了,如今未必撂开手了。”(事情第九)
《满汉成语对待》是胡增益(2020)主编的《新满汉大词典》中满语例句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šakšaha murimbi,偏要反着(说),偏要拧着(说),baita iletu uttu bime šakšaha murime tuttu sembi,[8]分明是这样的事儿,偏要拧着说是那样的。” “gala baibumbi,费功夫:ede mujakū gala baibuha,为此,很费了功夫。”[9]
但由于《满汉成语对待》成书时间较早,其记录的满语比较古老,其中一些明清之交满语词汇和语法现象现在也并未都能得到关注与解释。竹越孝、陈晓(2018)对《满汉成语对待》进行转写和校注时,标识出不同版本中相异的书写形式,且多次在满语词注解中提示该词意义不详。例如:“hesihi hasihi:意不详,或为hešu hašu。” “ges:意不详,或为kes变体。”与《满文原档》等书面满语语料相比,《满汉成语对待》中保留的老满语口语语料有其独到的语料价值,值得进一步整理研究。
(二)《满汉成语对待》与东北方言辞书编写
清代旗人在地域上分为京师旗人、东北旗人及驻防八旗三类,《满汉成语对待》为东北旗人汉语的代表性文献。内容上,《满汉成语对待》显示出鲜明的关外地域生活色彩,如多次出现的主题词“上冻的”“冰”等都是在描写关外的冰雪天气,“围场、射箭的、射马箭的、不会射的、射箭的魁首”等是对关外旗人打猎、射箭等日常生产生活情况的描写。语言上,状态词及子缀大量使用,状态词如“齐打乎、黑撘呼、悄没声儿、叭嗒叭嗒、夸扠夸扠、呼咙豁啷、披吃趴吃、急个拉叉、裂拉麻花、破衣拉撒、零星拉撒、吃水拉拉、稀个拉叉、油腻哈喇”等,子缀如“嘴头子、脑浆子、黑嘎拉子、胡涂行子、脖梗子、手脚子、腿肚子、腿子、膊罗盖子、脸子、脸胆子、脸弹子、脸旦子、腮帮子、脑子、脑袋瓜子、脑盖子、脑门子”等,这些直到今天仍是东北方言的典型特征。《满汉成语对待》与《清文指要》等京师旗人文献的语言存在明显差异,《清文指要》中状态词与子缀远远没有《满汉成语对待》丰富。
李光杰、李无未(2012),李光杰(2015)等均以清末民初东北方言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一时期是东北方言最终形成的时间。汪银峰、陶娥(2013)将辽宁奉天方言的研究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奉天通志》。清初辽东人口基本是由移民组成的,语言也是在移民语言长期接触、融合和影响下形成的,对《满汉成语对待》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更早的宝贵语料,对研究东北方言的历史形成具有参考价值。
现有的东北方言辞书中,最早的应当是刘禾先生于1959年编纂的《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该书收录了东北方言常用词一千余条。此后出版的一系列东北方言辞书,如刘小南和姜文振(1991)主编的《黑龙江方言辞典》、尹世超(1997)主编的《哈尔滨方言词典》等,其收录内容均来源于田野调查,以及搜集和整理的出版刊物中的词汇、俚语、俗语、歇后语等,时间均为20世纪之后。与之相比,《满汉成语对待》则是现存已知最早的东北方言辞书,而且是一类特殊的辞书,呈现了较为独特的编排编写形式。现有东北方言研究中缺少断代历史语言辞书,《满汉成语对待》中所存留的大量东北方言词汇则为我们今后编写历时视角下的东北方言辞书提供了素材。
(三)《满汉成语对待》与汉语成语类辞书编写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文人多爱用典,这也是“成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秀兰(2003)指出,成语始称“成言”,东汉已经出现,六朝称“陈言”“成辞”,宋代称“全语”“成语”,这些词语的内涵均为旧有的、现成的词语,但形式尚未固定,并非以四字为主。八旗入关后建立的清朝由于翻译和语言学习的需要,大量辞书应运而出。它们在最初选择并收录“成语”时比较灵活,不为字数等形式所囿,包括连句引用、单句引用、剪裁成句、搭配成句等几种构成方式(《经文成语》序言),其中剪裁等方法促使“成语”最终定型化,以四字为主。清代应当是“成语”实现在形式上定型、向现代汉语成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满汉成语对待》是最早以“成语”命名的满汉合璧文献。满汉合璧文献中的“成语”与现代汉语“成语”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指旧有的并且为人们习用的词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不同之处在于,清代满汉合璧词典中的成语既包括词,也包括短语、语句。“现成话,皆成语。若专认四字一句者为成语,妄论一节连句非成语,毋乃稚陋贻笑?”[10]而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多为四字,少数为八字,结构已经定型。
《满汉成语对待》可以作为“成语”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并非着眼于书中每个词条的主题词部分,更是因为《满汉成语对待》中许多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满语与汉语俗语,它们为整理历代俗语和编纂俗语类辞书提供了重要素材,也是研究满语和汉语俗语成语翻译的宝贵材料。例如:
(36) ①人说是“筋斗打不出佛爷的手心去”,撂过手就该断结了,应该完的再不完结,②狐狸打不成,倒惹的弄一屁股骚。他若是一口咬住你了,你可怎么的杀他么。(事情第九)
①gūna gūbadaci gūsa i dolo sehebi,waliyame gamaci oci,kengse lasha uthai waliyafi wacihiya,wecihiyaci acarangge be tafi umai wacihiyarakū,②hafirabufi deduhe tasha be dekdebuhede bocihi tuwarakū,tere aikabade watai simbe emgeri fita saihade,si te ainambi,wambio?
(37) 看仔细,撩倒了还管那踋踢的个主儿,再不肯走有好结果的道儿,都走的是鸡蛋里寻骨头的事儿。(凶恶第四)
guwelke,fahafi geli fesišeki sembikai,ainaha seme sain sisara jugūn be gaime yaburakū,olgoho[11]moo de šugi gaimbi.
例(36)、例(37)包含三组满汉俗语:
满语俗语: gūna gūbadaci gūsa i dolo。直译为“三岁的小牛挣脱不出大粗绳”。《满汉成语对待》译为汉语俗语“筋斗打不出佛爷的手心去”。
满语俗语: hafirabufi deduhe tasha be dekdebuhede bocihi tuwarakū。直译为“为让躺着的老虎坐起来,不看丑的东西。”意为招惹睡着的老虎会得不偿失。《满汉成语对待》译为汉语俗语“狐狸打不成倒惹的弄一屁股骚”。
满语俗语: olhoho moo de šugi gaimbi。直译为“在枯树中榨取汁液”。《满汉成语对待》译为汉语俗语“鸡蛋里寻骨头”。
胡增益《新满汉大辞典》曾收录多条《满汉成语对待》中的俗语,如例(37)。满汉合壁的形式也为俗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多丰富材料。例(36)、例(37)中三个满语俗语负载的是旗人及其祖先的生产生活信息,具有文化不可译性。刘顺在翻译时采用了归化策略,使用汉语中类似的俗语来翻译满语俗语。这虽然损耗了旗人渔猎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但是翻译中的适度补偿使得语篇通顺,更加贴合目的语语境。
六、结 语
刘顺的编写目的是鼓励旗人学习满语,而且要以早期满语的发音、语法和词汇作为标准。语言素材来自于对老人们口述的整理,内容多为老人们的训教类话语。由于刘顺在编写《同文广汇全书》时积累了义类辞书的编写经验,所以将487段古训分为十类,整理为一部按照义类辞书体例进行编排的、用以记录和解释满族语言文化的早期东北方言辞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辞书是通过词条的方式来描写世界的社会文化工程,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传承着人类的知识世界,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李宇明 2019)。《满汉成语对待》承载了清军入关前后东北地区的区域民族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附 注
[1] 《满汉成语对待》现存版本有听松楼刊本、先月楼刊本、云林堂刊本、二酉堂刊本、出版机构不详刊本等五种。几种版本大同小异,差别不大。(竹越孝,陈晓 2018)本文采用听松楼刻本作为研究底本。
[2] 《满汉成语对待·序》只有满语,没有汉语。序言的汉译工作得到了山东大学陈辰老师帮助。
[3] 本文依照穆麟德夫方案将满文转写为拉丁字母。
[4] 本文满语释义依据《新满汉大词典》。《新满汉大词典》少数满文转写方式与穆麟德夫方案存在差异,本文在引用时改为穆麟德夫转写法。
[5] 春花(2008)认为《满汉成语对待》是满汉合璧形序词典,这一观点有待商榷,《满汉成语对待》并非按照形序排列词条。
[6] 义类辞书也叫概念词典或题材词典,事物分类观念演绎出义类辞书。(张志毅 2012)71
[7] 强亮,亦作“强梁”“强良”,意为勇武有力、强壮、强干。(《汉语大词典》)。
[8] 此句在《满汉成语对待》中的汉语原文是“分明是这们个事儿,偏扭着说是那们的”。
[9] 此句在《满汉成语对待》中的汉语原文是“大费事用了工夫”。
[10] 《经文成语》前言。
[11] 疑为ol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