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及协同路径探索
2022-09-21徐兰麦强
徐兰 麦强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纽带。其科学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满足区域经济布局需求,还将影响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区域核心竞争力。2018 年6 月,中共广东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发展“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即以珠三角核心区为广东省发展引擎,东西两翼联通珠三角地区形成发展主战场,北部地区为重要生态屏障的产业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广东省86 所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的185 个首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例(广东省现有高职院校90 所,有4 所学校在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公示中无立项),从区域产业格局与高水平专业群匹配的视角,分析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不断提升广东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建设,促进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优化发展,实现广东省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核一带一区的分布特点
截至2021 年底,广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90 所(含公安边防高等专科学校及2018 年新设的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和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所有制性质看,公办高职院校63 所、民办高职院校27 所。广州市有高职院校48 所,占53.33%。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茂名各4 所,深圳和肇庆各3 所,珠海、中山、湛江、清远和揭阳各2 所,阳江、韶关、河源、汕尾、云浮和汕头各1 所。全省高职院校共开设411 个专业,覆盖19 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3105 个,平均专业布点数7.56 个。根据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布局,可大致了解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基本分布。见表1。
表1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高职院校数目及重点支柱产业空间布局对应表
二、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背景
广东省在专业建设领域一直非常重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构建与区域产业布局和战略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广东省在2010 年就开展了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与验收,逐步提升以示范性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综合实力。2015 年开展实施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以及“十三五”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计划,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匹配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2016 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将重点建设15 所左右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职院校。这也是广东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目标是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019 年,广东省正式组织开展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建设300 个左右定位准确、综合实力强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020 年10 月正式公示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实践过程中,主要对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重点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深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发展体系。
三、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的耦合关系
(一)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布局与一核一带一区重点产业分布的协调性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19 个专业大类,185个高水平专业群共涵盖776 个专业。其中,位列第一的财经商贸大类有32 个高水平专业群,包含133 个专业;其次是电子信息大类,共立项28 个高水平专业群;排列第三位的装备制造大类22 个;紧接着是教育与体育、公安与司法各15 个,土木建筑13 个以及文化艺术11 个。
从各个大类细分的具体专业群来看,其中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护理4 个类型的专业群入选数目最多,有10 所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9 所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名列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护理专业群各有8 所。紧随其后的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和商务英语等专业群。
从这一数据来看,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布局相对集中于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与装备制造大类,与广东省“十四五”一核一带一区重点规划的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存在一定的错位。尽管电子信息大类和装备制造大类立项数目居于前三,但辅助这些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等基础性行业的立项比例都远远低于文化艺术、旅游、教育与体育等大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比重非常低,在185 个高水平专业群当中仅占1 席,而与水利相关的高水平专业数暂时没有。
(二)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布局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结构的融合性
不同专业群分属不同产业。尽管2021 年已经发布最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为统计方便,依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的专业大类进行整理,根据专业与产业的匹配性,本文按照陈基纯的分类方法,将农林牧渔(51)归为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将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52)、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53)、土木建筑大类(54)、水利大类(55)、装备制造大类(56)、生物与化工大类(57)、轻工纺织大类(58)、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59)等与工业和建筑业相关的专业归为第二产业专业;将交通运输大类(60)、电子信息大类(61)、医药卫生大类(62)、财经商贸大类(63)、旅游大类(64)、文化艺术大类(65)、新闻传播大类(66)、教育与体育大类(67)、公安与司法大类(68)、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69)等归为第三产业专业。其中,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立项的计算机应用工程高水平专业群(810201)也被列入第三产业专业。
首先,通过对比一核一带一区中高水平专业群的“产业”特性,即各个区域高水平专业群分属于哪些产业,来分析其构成的产业特性是否与功能分区匹配。为了不重复计算珠三角核心区城市的专业群布局,在沿海经济带这一区域划分过程中仅计算东翼城市和西翼城市,从而更清晰了解珠三角东翼和西翼在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结构性特征。另外,涉及到GDP 产值均采用2020 年全年的数据来计算。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有3 个,全部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这一地区第一产业累计总值占广东省第一产业总值的32.93%。沿海经济带(除珠三角核心区以外)7 个市未有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群分布,而这一区域第一产业占全省比重44.62%,两部分累加显示的结果即:在整体沿海经济带分布了100%的第一产业高水平专业群,累计产业比重为77.55%,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问题。北部生态区第一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22.47%,暂未有第一产业相关高水平专业群分布,两者呈现显著不匹配状态。
第二产业专业的分区情况如下:一共有与第二产业相关的55 个高水平专业群,分别是珠三角核心区50 个,东翼和西翼3 个,北部生态区2 个,专业群占比分别为90.91%、5.45%和3.63%。而对应的各自产业比重(即指这一产业在这一区域当中的数值除以广东省这一产业总值)分别为82.79%、12.83%和4.85%。第二产业的专业群设置基本吻合各个区域的产业比重。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第三产业呈现出各种新业态和新技术,与这一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数目也是分布最为广泛的。广东省首批185 个高水平专业群中有127 个属于第三产业。从专业群设置的比重来看,珠三角核心区中与第三产业相关的高水平专业群数目为114 个,占三产整体专业群的89.76%,而这一地区的产业比重也高达83.46%,高水平专业群分布相对较集中,高于产业比重;一带除核心区以外的东西两翼城市专业群占比5.51%,产业总值占比11.35%,高水平专业群分布偏离产业总值比重较多;北部生态区专业群占比4.72%,产值占比5.23%,高水平专业群相对比较适应区域产业经济水平。
(三)高水平专业群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从一核一带一区GDP 占比与高水平专业群的分布来看,珠三角核心区分布高水平专业群167 个,占整体专业群的90.27%,而核心区GDP 占广东省的80.83%,高水平专业群设置比重高于GDP 比重将近10%。沿海经济带除核心区以外的东翼和西翼城市中,专业群占比5.41%,而这一区域的GDP 占比为13.36%,专业群设置比重显著低于GDP 占比。北部生态区专业群占比4.32%,略低于GDP 比重的5.81%,高水平专业群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匹配。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地域分布及其所在区域经济水平对比分析表
从各区域划分的城市内部数据来看,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拥有48 所高职院校,共设置105 个高水平专业群,共涵盖专业442 个,累计占高水平专业群比例56.75%。相较于广州市在全省的GDP 占比22.59%,高水平专业群设置的数量超过一倍。深圳的高水平专业群共计12 个,涵盖专业50 个,占全省高水平专业群6.48%,GDP 占比则差不多是高水平专业群的4 倍,这也体现出深圳高水平专业群设置不足的问题。珠三角核心区当中,两者匹配较好的主要有佛山,高水平专业群占比9.73%,GDP 占比9.77%,整体吻合度较高。其次是中山、江门、肇庆等地较为匹配。东莞、惠州则均存在专业群比例低于GDP 比重的现象。珠海则是专业群比重超过GDP 占比。
沿海经济带当中除核心区以外的东翼与西翼7 城市也整体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即专业群整体设置比重远远低于GDP 占比,而且各个城市中都普遍存在专业群比例低于GDP 贡献的现状。目前潮州还暂未成立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较而言,茂名、揭阳和湛江的专业设置比重基本占全省比重1%以上,特别是茂名,建设了3 个高水平专业群,涵盖11 个专业;湛江建设了2 个高水平专业群,涵盖9 个专业类别。
北部生态区中,共计8 个高水平专业群,占整体高水平专业群的4.32%,与其GDP 比重5.81%相距不大,是目前一核一带一区中专业群设置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匹配的区域。河源立项了3 个高水平专业群,共涵盖12 个专业类别,清远和韶关共计立项4 个专业群,与其经济GDP 占比较为接近。
从现有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广东高水平专业布局重点在第三产业的财经商贸领域,而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包括广东省“十四五”重点布局一核一带一区战略中珠三角核心区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相关的产业群布局也有较广泛的分布。
(四)一核一带一区视域下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结合专业群的具体地理位置布局以及对接产业布局,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专业群分布过于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导致珠三角以外的东翼西翼城市以及北部生态区等区域的专业群分布则相对较少。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较一般,产业发展过缓,恰恰需要更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其次是高水平专业群较大程度集中在第三产业当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低于其产业在广东省GDP 当中的比重,这两类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数目和比重应逐步提高,特别是第二产业产值在广东省占比39.41%,而相关的专业群占比仅为29.72%。在第三产业当中,这一指标却存在倒挂现象,即专业群的比重高达68.64%,相较于其GDP 比重的52.46%高出30.84 个百分点。
广东省整体的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呈现三种状态,其中珠三角核心区三大产业都显著存在专业群比重大于产业比值的情况;沿海经济带除核心区以外东西两翼的高水平专业群三大产业比重均不足,较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北部生态区高水平专业群与区域经济格局相对比较匹配,适应较好的分别是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也存在专业群设置比重低于产业比值的现状。
四、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推进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广东省在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但从高职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的横向到账经费数据来看,江苏省高职院校2018年技术服务到款额为7.96 亿元,广东省仅为2.78 亿元,约为江苏省的三分之一。2019 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额为10.21 亿元,而广东省仅达到3.5亿元。尽管增速较快,但总量显然与广东自1989 年以来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经济地位不相吻合。因此,要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一核一带一区背景下产业的协同发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布局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主管部门可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联合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工业和信息部门,结合广东省重要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人才技能需求变化等,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对接区域产业特色、重点产业布局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依托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定位以及合作办学机制,合理布局和调整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布点,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协调联动发展。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区存在的高水平专业群布局超过区域产业比重的现状,通过逐步迁移和扩散等方式,将其向沿海经济带的东翼和西翼城市分流,推动这两个地区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为这一地区的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必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另外,针对北部生态区中第一产业的相关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建专业群,主动配合和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专业群向现代化高水平专业群发展。
(二)打破管理边界,促进区域内高水平专业群协同发展
在现有的一核一带一区产业格局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将打破原有的生产边界,形成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伴随着这种经济发展趋势,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也可以逐步打破校际壁垒和管理边界,依托共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进一步优化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如电子商务专业群有10 所高职院校立项,占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群总数的31.25%,尽管广东省是以外向经济为主导,产业也逐步走向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比重仍然相对较高。因此,珠三角核心区的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区域重点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依托,以区域职业院校基础办学资源等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新业态为引导,打破传统学校边界,集合多方资源联合建设这一高水平专业集群,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人才素质供给侧与电子商务产业需求侧的有效衔接。进一步通过高职专业群建设主动融入电子商务产业需求,为专业群服务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实现高职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融通。
(三)建立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技术变革
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例,其主要的发展定位是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布局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如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点支柱产业。在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如若缺乏这些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专业群支撑,可能会出现行业高技能技术人才短缺、自主研发技术较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等后果。因此,在政府统筹管理下,除了对高水平专业群的布局设点进行宏观调控以外,还应建立起高水平专业群自身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丰富和延伸符合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需求的专业群内涵建设。如与智能家电相关的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群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解构工作场景,提炼教学模块,培育与建设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编程、数字生产制造、数字化配送等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教学项目和实训任务。进一步促进专业群紧跟现实产业变革,不断提升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更新迭代频率,全方位提高专业群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与互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四)推动企业参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广东省历年经济总量居于全国前列,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横向到账经费与江苏、浙江等省相比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相对较少,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之间存在部分脱节,特别是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核心区相比,明显存在高水平专业群整体布局数量比重显著小于三大产业在全省的产值占比;另外,高水平专业群的结构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布局产业存在差距。结构性失衡除高水平专业群宏观调控这一原因以外,关键性的因素在于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缺少有效链接。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契机下,应从产业、行业、企业需求侧推动更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健全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专业群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性。
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实践中,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为指引,以多方跨界资源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平台为媒介,发挥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打通产业发展技术变革要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科学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之间的障碍和壁垒,构建区域特色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提高专业群服务一核一带一区的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应用实力等,从而实现高水平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数据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布局,探讨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经济结构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主动融入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