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数字密码听大地与天空对话

2022-09-21李东轩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郑州数字建筑

文 图 李东轩

大学时的我,经常观赏一些城市摄影师的作品,他们发掘的各种拍摄视角,让人拍案叫绝。叹服之余,也激发了我用摄影来解读城市的想法。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慢慢踏上了摄影之路。

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找一座城市中的高楼,站在楼顶探索、观察城市的各个侧面,找到未曾被人发现的视角,记录城市的美景。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这个新颖角度出现的城市,似乎只属于我一个人。对这种独特的感觉,我甘之如饴。

我是一名城市风光摄影师。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背起相机出门拍照的生活,我已经过了八年。在我眼里、镜头中,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脉搏。每座城市都是独特的、不断成长的,每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或美好或新奇或惋惜的故事,如此种种,构成了每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令人沉迷。

这一次,我将镜头对准了家乡郑州,这座被世人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平原城市”。对很多外地人而言,郑州这座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人人都知道它,很多人都路过它,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

序章:开始探寻的奇遇

郑州有很多标签,譬如“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全是人”“坐火车总是路过”……其实这些印象之外,郑州这些年来也默默按照自己的方式,逐渐向上发展,试图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作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郑州是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处,靠着这两条铁路大动脉,郑州从一座小城,变成了如今的大城市。刚修建好郑东新区CBD的时候,这里一度不被外界看好,更有甚者调侃它为“北方鬼城”。然而如今,这个区域已经成为郑州经济的发展引擎。

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内的绿地中心千玺广场,也成了当地人口中喜庆的“大玉米”。在“玉米”周边,可以看到这一新区独特的城市规划。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经历了一段不容易的历程:一开始面向全球征集方案,到采用黑川纪章的“生态、环形、共生、新陈代谢”城市理念方案,再到最终的方案落地建成。从一张白纸一套方案,到落地实施,最后还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规划,这样的完成度,在国内也少有。

这足以说明,郑州是开放的、向上的、面向未来的,而且是敢为人先的。正因为如此,这个城市才出现大量的优秀建筑。除了前面提到的千玺广场(大玉米),还有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中心、郑州东站的绿地双子塔等标志性建筑。每一栋建筑都凝结了建筑师的心血,他们用几何线条,在创造出最漂亮的建筑形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这些建筑给摄影师带来无数创作灵感,不同的时刻,总有人在它们身旁拍摄。每一位摄影师都有自己的使命感,那就是记录下不同时间、不同光影下,美丽建筑所能呈现出的不同模样。建筑摄影师还有一种特别能力,那就是将建筑“人格化”。于是在不同的摄影作品中,这些建筑表现出来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或优雅感性,或干练独特。

我多次拍摄过千玺广场和东站东广场片区。次数多到什么程度呢?千玺广场周边的每一栋楼,我都一座座尝试过“登顶”。对我而言,这就像在“开盲盒”,因为并非每栋高层建筑的天台都是正常开放的。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我爬楼拍照的乐趣,令人欲罢不能。

期间发生过太多趣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傍晚。多云的天气,我预测晚上可能会有不错的火烧云,便迅速准备器材,赶在落日前飞速抵达我选定的一栋高楼,准备登顶拍摄。比我快一步进入高楼电梯间的,是一位穿保安制服的人,他快我一步,摁下了去往顶楼的按钮。看到顶楼的数字亮起,我心里有点慌张,心想完了,这次可能大概率要被赶下来。就我的经验来看,这种高楼大厦,一般来说物业管理相对严格,没有特殊情况不让人上天台,以免发生危险。神奇的是,到顶楼电梯门一开,这位先生快我一步往楼顶平台进发,丝毫没有停下来问我相关情况的意思。直到我也踏上顶楼平台,才看到他已经架好相机投入拍摄了。原来是位同好,我们相视点头之后,对着同一片火烧云,同一座城市,开始了各自的拍摄。惺惺相惜,原来是这种感觉。

到后来,科技带来摄影方式的转变。我拥有了自己的无人机,它的起飞,逐渐代替了我登楼的步伐,也免除了和物业“斗智斗勇”的刺激。

不得不说,无人机摄影是划时代的改变,它平地而起,直飞云霄,解锁所有视角,打开新的视野。记得第一次用无人机鸟瞰城市,那种激动让我至今难忘。这相当于是打开了凡人的“天眼”,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充分领略到城市的美丽。

灵光涌现:郑州的城市密码

这是一组奇妙的照片。

这组图片的缘起,毫无“预谋”。那是某个天气还算不错的下午,我如同往常一样,背上器材去探索城市。那天并没有特殊的规划,我就像一个并不太急切的猎人,甚至略带悠闲地走在城市森林中。无人机也并没有特别的目标,只是飞过那已经来过无数次的绿地双子塔。或许是阳光晃了眼睛,我突然瞥到一栋造型离奇的建筑,它似乎正想逃离画面的边缘。“猎人”的直觉让我突然打起精神,操纵无人机一再仔细探究,再一次飞过那片区域,一个规规整整的阿拉伯数字“6”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栋建筑,坦然而又工整地对着天空呈现着数字“6”的样子。我第一次发现这样的景象,震惊的感觉如同闪电般对我兜头狂劈。或许这就是创作中灵感喷涌的狂喜。感谢这个“6”,解封了我的创作新世界,我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上帝”的座位,把它套在了画面中!这第一个数字的“解锁”,让我初次意识到,人类在地面活动的视角何其有限!如果拿动物来打比方,在城市之中穿梭时,我仿佛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工蚁,但是当无人机带着我的视野来到天空,我似乎化身为鹰,鸟瞰大地。城市里的建筑,从此以后向我展现出另外一面,这感受与平视截然不同。

我头脑里蹦出一个想法:要在郑州,完成一整套“数字密码”。

第一步,是搜索。我回到家中,马不停蹄打开电脑。说起来,我采用的方法是最老套但也最管用的。那就是利用地图寻找建筑的俯瞰图,这个过程繁琐、枯燥,但每当解密一个新数字,我都会兴奋得像在沙子中淘到黄金一般,极度欢乐。只要找到目标建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拍摄,把它收编进我的“数字密码”系列。最终,耗时两个月,我总算凑够了郑州的“数字密码”。

每一个“数字”都是独一无二的。

数字“1”,是一栋居民楼。没看过图片,或许会觉得一排平直的楼,很常见呀!但是我的这个数字“1”却是别有风格的,它是标准的、电子显示的“1”,那么的精确,仿佛真的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

数字“2”是大学里的宿舍楼。就我的经验,大学宿舍楼的样式,可谓千奇百怪,也是最好找数字系列的地点。学校里总是藏匿着不少的“数字”,数字“3”“4”“5”也都是在学校宿舍或教学楼找到的。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形式更利于学生动线的规划。

数字“8”是商业写字楼,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在有限的空间中安插下更多的房间。我拿着照片,猜想这栋楼的容积率一定很高。但又觉得这样的设计,似乎又过于密集封闭,倘若有向内的中间户的窗口,会不会毫无采光可言呢。

在逐渐熟练了之后,我每次出发拍摄“数字”系列,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动作。到达预先设定的理想位置后,紧接着就是起飞、拍摄、降落,得到满意图像后,我便很快离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仿佛已经熟练得如同生活中的吃饭洗脸。可是每次飞翔带我的感觉却又是不同的。每个特色“数字”的周边,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每一个“数字”拍摄完毕,我都会细细研究这张照片。有的“数字”地处繁华区,有的“数字”藏在破败的家属楼,甚至有的还只是个工地。每个巨大的、朝向天空的“数字”,其实都是城市的标志,它们安静地矗立在那里,默默跟随着城市一同发展。

换一个视角,钢筋水泥的城市竟会有别样的风采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或许这就是建筑师的浪漫,悄然藏了一个秘密,或者会被人看到,或者永远没有人发现,而这个秘密如此光明正大地放着,仿佛期待被人发现,却也不想被察觉。

并非终章:捕捉城市独特的几何形状

丰富多彩的大城市,自然不光有“数字”,还有其他有意思的形状,其中都藏着建筑师的巧思。只不过我们行色匆匆,没有留意。平时的我们面对建筑,只关心这栋楼的功能,或者某条路能通到哪里。同时简单地把自己定位为这无生命的钢筋混凝土的过客,很少有机会驻足欣赏这些藏起来的美。然而从天空的角度看下去,我们能看到城市独特的几何形状。可能是S形的道路,带来充满弹性力量的美感。可能是中心对称的设计,简洁又充满韵律。

这个系列中的很多图片,都不是我专门去拍摄得到的。但正是这份无意,带给了我更多快乐。为了和这些意外惊喜相逢,每隔一段时间,我必定拿起装备,从熙熙攘攘的世俗中短暂抽离,换个视角换个身份重新与城市交流。

我也是在和未曾谋面的知音交流。在大城市巨量的钢筋混凝土里,设计师隐藏了这么多有趣的巧思,有意无意地等待人们去发现。这是一场如此旷日持久,又体量巨大的“捉迷藏”。是的,最简单的游戏,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最纯粹的欢乐。这些优美的线条、灵动的设计,凝结在建筑中,呈现在照片上,为每座城市塑造了他独一无二的性格与灵魂。此时,城市对我而言,是一本看不完的大书,里面发生着数不尽的故事。

或许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大书,就看你伸出手,翻到哪一页。

而在今天这一页,我为你翻开的,是最美丽的郑州。

猜你喜欢

郑州数字建筑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答数字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数字看G20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