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22-09-20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胶体金色谱法毒素

刘 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粮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若粮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1]。其中,真菌毒素在粮食中的影响极其广泛,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已达400 余种,约有3/4 被确定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的粮食因真菌毒素污染而无法食用,让本就面临粮食危机的各国雪上加霜[2]。随着人们粮食安全意识的觉醒,食品安全问题已然占据主导地位,针对真菌毒素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监测行动,在快速检测领域主动作为,帮助人们远离真菌毒素带来的粮食污染,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

1 真菌毒素检测概述

真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真菌生长代谢产生的毒素统称,真菌毒素对于粮食的影响巨大,诸多粮食极易受到真菌的感染,进而产生损害人体健康的真菌毒素,根据相关研究证实,真菌毒素属于潜在的致癌物质,一旦误食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3-5]。 目前,全球约有100 余个国家及地区,出台了比较严格的真菌毒素限量规定,且形成了丰富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为真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出路。

近年来,国内对于真菌毒素的研究也在快速推进,重点在于突出对检测技术的创新,尝试利用技术手段打造检测闭环。在粮食中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TA)、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及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等类型,且在《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对不同类型的真菌毒素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粮食的食用安全[6-8]。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真菌毒素问题,必须要依据更有效的快速检测方式,避免其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力求持续改善粮食的安全现状。

2 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

2.1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诞生于20 世纪70年代,是较早的检测技术之一,具有准确、快速、特异等特征,可对诸多类型的真菌毒素进行快速检测,加之其较为合理的检测成本,在粮食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

根据对酶联免疫法测定原理分析,即将具备良好免疫活性的抗原、抗体预先结合至所准备的固相载体表面,在开展技术检测时依据规范的程序,将样品与酶标抗原或抗体相结合,借助反应形成抗原或抗体复合物[10]。在结合反应完成后,分析酶标抗原或抗体与样品抗原或抗体的比例,再对反应液中的多余物质进行清洗,以酶反应底物进行催化获得有色产物[11]。结合其检测反应的原理,可有效分析两者之间的反应关系,即其颜色的变化程度与抗体或抗原比例有关,因此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获得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具体含量值。

有研究者利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了实践,其针对牛奶制品及婴儿奶制品中的AFM1含量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制备了黄曲霉毒素M1(AFM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由此进一步增加了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12]。ROSSI 等[13]利用酶联免疫法,对肉鸡及其饲料进行了AFB1的检测,通过制备AFB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测得其含量为1.25 µg·kg-1和1.41 µg·kg-1,实现了检测方式的成功应用。

2.2 液相色谱法

在真菌毒素的检测中,液相色谱法属于常用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实施定性及定量分析。结合真菌毒素检测的实际情况,在检测的过程中往往易受到诸多条件干扰,甚至产生相互制约的情况,为使检测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检测实践环节应注重综合分析,以最佳配比呈现检测的精准性。

采用液相色谱法时,需要结合真菌毒素的特点,如部分自发光的真菌毒素检测,可利用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法分析,或根据检测对象的具体特点,对照荧光所产生的强度变化进行分析,以强化检测设备的准度[14]。在荧光信号增强方面,可选择运用溴碘或环糊精等衍生剂帮助衍生。目前,国内研究者对于该检测方法也有相关研究。例如,何学超等[14]在粮食对黄曲霉毒素B 族的检测中,对不同检测方法前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包括以柱后衍生、荧光检测、紫外检测为主的分离检测技术,以及免疫亲和柱净化、硅胶净化、固相萃取等,证实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极具优势。

此外,有研究者对玉米产品的玉米赤霉烯酮进行检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取粉碎后的玉米样品,再利用90%的乙腈溶液,结合提取、过滤、旋转、蒸发、浓缩、分离、仪器检测及定量等过程,对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进行了测定,其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8%,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0%,检出限为10 µg·kg-1[15-16]。

2.3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在真菌毒素的检测中,多用于对弱荧光或弱吸收,以及不含发色或荧光基团的检测[17]。其主要是源于该检测方法的特殊性,可对缺少羟基基团的A 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实施检测,检测的效果优于其他检测方式,因此也成为该类真菌毒素的有效检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气相色谱法利用电子捕获检测器对真菌毒素进行检测,但分析前的衍生化属于气相色谱法的关键环节,一般以硅烷化试剂作为衍生试剂,以避免受样品基质及检测要求差异性带来的影响,全面提升检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例如,俞琼等[17]在研究中针对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实施检测,以氯仿-乙醇对样品实施处理,在硅胶柱净化后,使用甲苯-丙酮和二氯甲烷-甲醇分别进行洗柱和洗脱,配合电子捕获检测器对玉米样品实施测定,其检出限为10 µg·kg-1。

2.4 免疫胶体金

免疫胶体金属于一种较为创新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诸多的优势,包括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尤其是不需要依赖专业仪器,可随时进行检测,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领域[18-20]。由于该技术未来的广泛应用优势,以及在不同真菌毒素中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极具普遍性的快筛检测方法。

在具体的应用环节,可利用结合垫作为胶体金标记特异性抗体的承载,再利用试纸条对样本进行检测,当试剂缓慢移动至真菌毒素抗原区域,通过与胶体金标志试剂间的反应,使检测带上显示颜色,以此作为判断真菌毒素含量的对照依据。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显示,免疫胶体金主要应用领域为单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同时在多种真菌毒素检测中也有应用案例。桑晓霞等[20]在检测中结合新抗体的应用,制备了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在AFB1检测中的检出限为1 µg·kg-1,且与黄曲霉毒素无交叉反应。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真菌毒素的检测也将更加严格,必须持续挖掘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潜力,配合现阶段的粮食安全监测需求,做好各类粮食的检测分析,确保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粮食。从技术层面上看,包括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免疫胶体金等在内的快速检测技术,仍然需要加紧创新与实践,保证快速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普及性,以及采取更加丰富的检测技术手段,做好粮食安全领域的实时监测工作,竭力为社会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胶体金色谱法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HCG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