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9-20滕历梅
滕历梅 滕 莉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中心卫生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引发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疼痛等,不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其学习与工作。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往往会选用手术和保守治疗,但是手术存在一定创伤性、术后并发多、远期疗效不明显等,在临床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该疾病患者更加倾向于保守治疗,而在保守治疗方法中,中医具备悠久历史,特别是在腰痛方面积累了多种治疗经验,比如艾灸、针灸等,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以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例,主要是对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研究对象一共有92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23~56岁,平均年龄为(40.37±2.43)岁,最长病程为5年,最短为3个月,平均病程为(3.05±1.1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为22~55岁,平均年龄为(39.66±2.51)岁,最长病程为5年,最短为半年,平均病程为(3.22±1.17)年。两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皆为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患者主动加入研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患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即药物治疗、推拿、腰椎牵引等。其中药物治疗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信东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C20120036)治疗,每天3次,每次2粒,同时服用洛芬待因缓释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516)治疗,每12小时服用1次,每次2~4片,连续治疗14天;推拿治疗:取患者的委中穴、环跳穴、昆仑穴、承山穴以及夹脊穴,以大拇指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30s,接着嘱咐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振法按摩患者的腰骶部5分钟,然后从腰部中心沿着两侧竖脊肌,向下反复按摩5分钟,最后采用揉法对膀胱两侧进行按摩5分钟,松弛腰腿部肌肉群,每天一次;腰椎牵引治疗:嘱咐患者取仰卧位,于患者的腰椎部位放置一软枕,第一次牵引以15kg重量为宜,牵引时间为1分钟,休息10s,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研究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温针灸治疗,具体操作为:取患者的合谷、环跳、昆仑、承山、委中、夹脊以及腰阳关等穴位,针灸前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采取30号毫针垂直进针,进针得气后,于针柄尾部防止3cm长艾条,并点燃,连续灸2壮,为了防止灼伤皮肤,于艾条下方放置一张纸板,每次30分钟,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一共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1]
(1)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对腰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腰部板硬以及俯仰旋转受阻等中医症状评分进行观察,根据疼痛程度采用0~6分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2)临床效果。主要是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疗效判定为准,以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在70%以上,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正常,视为显效;以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在30%以上,70%以下,且恢复基本活动能力,视为有效;以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在30%以内,且基本活动受阻,视为无效,以显效、有效来统计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腰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腰部板硬以及俯仰旋转受阻等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82.6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年轻化,特比是长期伏案工作者、从事重力劳动者等,其更加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们的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腰痛”“痹症”“腰腿疼”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通畅、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瘀滞,导致疼痛的发生[2-3],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多数是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进行治疗。温针灸属于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特色疗法,能够充分发挥针刺和艾灸的效能,利用热传导作用,将疼阈值提高,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电生理状态,释放抑制炎性因子和化学物质,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4]。另外,于热力作用下,使局部组织温度上升,组织粘连缓解,局部血液得到改善,以达到减轻神经根压痛、腰腿疼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无差异,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这与吴增[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在其研究过程中,研究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0%,除此之外,在其研究中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相比较对照组更低。由此可见,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治疗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