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模式的构建*
2022-09-20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刘蕾汪静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刘蕾,汪静
一、引言
“未富先老,我们该怎么办”——在2021年5月11日,统计局公示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亿1178万,比2010年多了7206万,增长率为5.38%,年平均增长率0.53%,继续“低速增长”;从年龄结构看,0到14岁儿童人口比例上升1.35个百分点,说明开放二胎政策有了成效。
而这数据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相比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而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却下降了6.79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占13.5%(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数据清楚地表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已经远远超过7%,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将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见图1)。
图1 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
二、我国现阶段养老行业现状
(一)优势分析
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在当今社会中,我国对养老事业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我国2012-2020年期间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在2013-2014年的同比增长率相对较大。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0年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7.4万亿元,同比2019年的数据增长7.25%。因此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大概率会突破10万亿,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达到攀升的一个点。
养老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15-2020年期间,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2020年全国共有483.1万张养老床位,同比去年增长了12.6%,增速达近年新高,截至2021年一季度,养老机构床位已达491.8万张。
养老产业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老年人口的消费数量逐年增加,在2010一整年中,消费规模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2020年达到3.3万亿元。因而,有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会达到8.6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消费规模将达到106万亿元,这预示着,养老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老年产品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中国老年护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一定的市场优势。
(二)劣势分析
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供求远远低于需求,老年人的照顾者更少,受抚养人更多。随着家庭结构的演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大多数家庭基本上是一对夫妇,需要抚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再加上近年来对两个孩子全面开放政策的出台,独生子女一代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他们不仅要在平时工作,还要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自然会忽视对老人的照顾。在养老过程中,需要解决受抚养人数量与受抚养人数量之间的矛盾。
城乡养老差距明显: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域的限制,对农村地区造成了信息的封锁,先进的养老技术无法及时辐射到农村地区,导致养老观念的停滞,仍然受到传统养老方式的束缚。此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多山且崎岖不平的地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碍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沟通。交通不便也使得先进的设备无法及时运到农村,客观上造成了农村资源少、养老需求多的尴尬局面。
三、“J平台”智慧养老模式分析
企业现状。齐全的智能养老设备:“J平台”开发了有线呼叫器,这种有线呼叫器串在老人原有的电话线上,具有红键和绿键功能,可以分别设置一个号码,一键连接到养老服务平台中心。红键代表紧急按键,绿键代表生活帮助按键,极大地考虑到了目前大多数老人还在使用电话座机的情况。腕表类、挂件类的产品考虑到老年人身体不便,不便携带过重的设备,设计了小而巧的腕表、挂件,可用于SOS紧急呼叫。
智慧养老智能手环,轻易简便戴在手上,方便老人子女通过App查询老人目前的地址,更有利于监测老人的实时情况;此外在老人在外发生紧急情况时,家属可以通过定位监测到老人具体地址,并拨打求助电话,极大地缩短了解救的时间。
不仅在老年人外出方面有腕表、手环等小巧设备,老人在家里也可以通过“J平台”提供的智能电子血压计、便携血糖监测仪、脉搏血氧仪实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发现监测数据异常,便可以通过有线呼叫器呼叫平台,同时呼叫老人的家人,平台就会立马派人到家里查看情况。此外还有,老人外出时配备的便携式随诊套装、睡眠监测等设备。
“J平台”推出的养老解决方案:(1)居家智慧养老:“J平台”在杭州市拱墅区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试点中,通过“养老服务对象评估系统”将老年人精细地分为A-D6大类,将养老服务分为日常照料、家政服务、呼叫救助、法律维护等5大类对老人进行服务。此外,“J平台”还和移动合作,由浙江移动为拱墅区的老人提供了“固定式终端”,与“J平台”的总终端相连网,方便查看老人的实时情况,终端分红绿两个按键,红色为紧急救助服务,绿色为送餐、送水等生活服务,老年朋友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按键。
“J平台”与四川金牛区凤凰山街道合作,在社区的老人享受到了“J平台”提供的“电子保姆”式的服务。老人在家中可以免费安装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居家宝”,其包括人体感知仪、烟雾传感器、紧急预报按钮等,为全区1.02万名老人在家中建立了养老信息库并提供居家服务;还为居家老人提供全面的健康测评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医疗、保健、养生计划,对健康进行有效管理。
(2)机构智慧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平台是在之前的服务平台(老人照护服务、机构日常管理)的基础之上把呼叫中心、机构管理、视频监控、App系统、在线教育等的机构养老信息化系统重新整合,实现对养老机构全方位、信息化的管理,并结合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技术,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通过该系统,养老机构可以将各职能部门、服务单位和外部市场融为一体,进行快速高效的信息收集和业务处理,为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养老机构核心竞争力。
以“J平台”为例,按照生态养老标准,高城区盛德养老公寓采用花园式建筑风格。根据老年人亲近生态环境、享受自然环境的生活养生需求,设置了园林观赏区、休闲区、健身区、种植区等特色小公园,让老年人充分融入春季赏花,夏天采集蔬菜,秋天采集水果,冬天观景的四季风光中。其是一家集养老、照护、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亲情化老年公寓。除了日常照料功能以外,更加关怀失能失智老人,开发了摔倒标签、失禁报警、健康自报、移动异常感应单元等来监测老人异常移动、失禁、生命体征变化、摔倒等状况。
由威海旅淘房地产公司建设的医养结合产业园也是通过和“J平台”合作的成功案例,在该机构项目中,老人可以享受紧急呼救、健康咨询、家政预约、商品代购等基础养老服务,除此之外,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渠道,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忌口等设计一个合理的配套饮食菜单,此外还有人脸识别体检和网上老年大学等项目。
四、“J平台”现存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不够是困扰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最为主要问题,“J平台”当然也不例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开发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快速实现数据信息的充分采集、有效分析、整合处理以及开放共享;相关的硬件跟不上且与软性服务配合不完善。
例如,在“J平台”的智慧养老平台中,有“一键呼叫”的功能,在老人家里和平台中心同时安装按钮,只要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按下按钮,平台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立马回复上门对老人进行服务。但是,“一键呼叫”功能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呼叫的功能完全可以用智能手机代替,因而“一键呼叫”的功能被泛化了,没有充分体现其独特之处。“J平台”要想在养老服务中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专业化的、科学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打破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操作难度较大,普及率低:智慧养老平台针对的群体是老年人,由于老年阶段的学习接受力慢慢减弱,对于养老平台繁琐的操作,一些老年人不能快速学习并方便实用,使得养老平台的普及率低下,很多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平台由最初的新鲜好奇到之后的被迫放弃,造成了养老服务平台资源的浪费,与最初养老平台建立的初衷相违背。“J平台”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须在智慧养老产品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多设计一些简单易于操作的功能。
监督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无法满足需求: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国内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J平台”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体现在:一是专业医疗护理人才的缺失,一般像这种专业的人才都会选择去大医院就职而不会在简简单单的养老机构工作,这也是人之常情。二是养老服务中心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得不到有效的监管。进入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大都是退休的中年妇女,他们当中或许有的拥有一些护理方面的经验,但大多数只能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比较专业的医疗护理工作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均无法提供。由于我国目前在养老服务领域上还没有建立起有关完善的培训、管理等体系,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没的好坏无法以一把尺子标准化,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缓慢。
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起步较晚,政府对“智慧养老”缺乏顶层设计,智慧养老作为新时代发展孕育而生的新兴产物,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就容易迷失自己的定位,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再加上,我国智慧养老事业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因此我国在现代养老、社区域治理区服务、公共医疗等方面都应该借鉴相关的先进经验;第二,老年人受传统观念限制,参与度不高,有五成的老年人表示都没有听过“智慧养老”一词,因而老年人对智慧养老平台的参与度不高。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养老社区比比皆是。由于老年人的观念比较固化,依旧秉持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宣传智慧养老的方式,这就造成了目前智慧养老在社会中的难以被接受、认知的尴尬处境。
五、我国“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途径的探索
(一)激发创新理念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促进智慧养老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保障数据安全和老年人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加强民政与卫健、公安等部门的合作,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全面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全面整合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快推动智慧社区养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建设,进而形成老年人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等;同时还应跟进后期的回访服务,例如依托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平台,对智慧养老服务进行跟踪回访,对服务内容、水平等进行信息化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这样资源信息能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进而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真正做到“便捷养老,安全养老”。
(二)构建体系制度的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力量,充分带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建立养老机构智慧监管系统,引入信息化技术和社会力量通过智能保单、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找出风险隐患点,不断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
首先,政府必须建立和逐步完善养老需求评价制度、社会评价体系,主动引导各项相关的制度继续完善;其次,政府必须给“互联网+”智慧养老提供一个开放和谐的大环境,从而激发社会各界力量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接着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由于智慧养老在我国仍处于初步萌芽阶段,未来发展好坏的与否与政府投入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关。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
当前,智慧养老除了存在产品普及率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做得不到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智慧养老的宣传推广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服务对象和子女的思想疑虑,为智慧养老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这一线上媒介,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智慧养老理念宣传和推广,让其了解熟悉智慧养老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在线下通过在商场、公园、广场的宣传演讲活动,采取你问我答、加赠小礼品的方式,让智慧养老的理念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