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江苏省某公立医院病床工作效率评价
2022-09-20陈冬垚徐佳文
陈冬垚,徐佳文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
病床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家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是体现医院规模,确定医院科室人员、物质与经费配置,评价医院效率、经济效益、服务能力的基本单位[1]。随着我国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病床配置也从粗放型扩张进入精细化管理时期,需要借助数据科学分析其工作效率,其利用情况是医院管理工作、运营效率的直观反映,也是患者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体现。然而以往对科室病床的工作效率评价多以单一指标进行,例如直接查阅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样不足以综合、全面地对病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反映真实情况[2-3],对病床资源的多项统计指标需要采用综合评价法,以达到多属性看待床位利用情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等都明显下降[4-6],但目前鲜有文章对疫情下的病床工作情况做出分析。疫情在给医院带来业务压力的同时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病床作为医疗资源的基本,其运作情况是医院管理的缩影,以此出发探究医院科室运行状况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利用TOPSIS法,克服只查看单一病床统计指标的缺点,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三级公立医院各科室病床的工作效率,以期反映患者对科室床位的医疗需求,为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江苏省扬州市于2021年7月28日出现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首例阳性病例,8月因此成为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本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的扬州市某公立医院8月份37个科室病床工作的相关原始统计数据,分析疫情期间病床的利用效率情况。通过文献分析[7-9],并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医院运行统计指标,按照可靠性、代表性、灵敏度等原则[10],确定纳入如下反映病床工作负荷及效率的7个指标:床位数(X1)、出院人数(X2)、实际占用床日(X3)、床位使用率(X4)、病床周转次数(X5)、平均住院日(X6)、平均病床工作日(X7)。依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制度,这些指标从多方面衡量了医院资源利用情况、工作负荷、工作效率、运营效率,故本研究认为纳入的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7]。
1.2 研究方法
TOPSIS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卫生等领域,用来评价经济效益、卫生决策、卫生效率等[11-12]。本研究基于TOPSIS法,利用Matlab R2013a和Excel 2019进行数据分析与结果整理,主要步骤如下:①对获得的37个科室的8月份相关病床统计指标建立原始数据矩阵。②因7个统计指标中存在高优指标与低优指标之别,在进行数据分析前要确保各字段属性一致,先对数据进行同趋势化处理。绝对指标平均住院日(X6)是低优指标,采用倒数法(1/Xi×100)将原始数据校正为高优指标,其余6个指标均为高优指标则直接采用原始数据。③同趋势化后的数据矩阵经向量规范化,形成新的无量纲归一化数据矩阵。④无量纲归一化后依次可得同一统计指标下的最大与最小归一化值,即多个方案下的最优理想解与最劣方案,分别以Z+、Z-表示。⑤通过欧式距离计算变换得到各指标与最优、最劣方案的距离,分别以D+、D-表示。⑥对D+、D-综合计算可得各属性与最优方案的相对逼近程度并以Ci表示,Ci∈[0,1],此结果越大则越接近最优方案,即用Ci综合评估病床的工作效率。
2 结果
2.1 基本数据情况描述
37个科室共计2491张病床,8月出院人数为2275人。该月份床位使用率在85%以上的科室有3个,其中产科最高,为93.71%,大多数科室病床使用率集中在60%以下;实际占用床日在1100以上的科室有14个,神经外科达到了2534床日;病床周转次数大多集中在1.5以下,周转次数最多的是产科,为8.46次;有8个科室的平均病床工作日大于15天,其中最高的是产科(29.05天);大部分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大于6.3天,最低的是普外甲乳外科(3.05天)。
2.2 指标同趋势化与归一化预处理
经倒数法校正低优指标X6,然后对所有指标无量纲归一化处理,即上述步骤②、③、④的结果,所得矩阵见表1。从表中可知7个指标依次的最优方案Z+=(0.395,0.547,0.389,0.382,0.783,0.425,0.382),最劣方案Z-=(0.006,0.002,0.001,0.010,0.010,0.048,0.010)。
表1 病床统计指标预处理结果
2.3 各科室TOPSIS综合指标与排序结果
经步骤⑤、⑥可得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综合结果Ci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Ci值在0.389-0.755之间,说明相较之下这5个科室的病床工作效率在全院中表现较好,疫情期间也能维持病床的运转效果;排在后5位的则是创伤中心、口腔科、风湿免疫科、临床心理科、全科医学科,Ci值在0.048-0.110之间,此5个科室的病床利用整体效果较差,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其余科室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病床统计指标欧式距离、接近程度及排序
对Ci的描述性统计显示均值为0.254,标准误为0.023,均值95%CI为(0.208,0.300)。由图1可知有14个科室处于上控制线之上,病床工作效率较好;17个科室处于下控制线之下,效率较差。
图1 Ci 值质控情况
3 讨论
3.1 整体上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差异较大
37个科室的Ci值之间差异较大,极差为0.707,科室间病床工作效率出现严重的高低不一,即使在Ci值前5位的科室间也出现较大的落差(差值为0.366),与之相比Ci值较低即效率不高的科室间差距则不是很明显(差值为0.062);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各科室床位利用的实际情况,但科室间医疗服务能力相差较大。绝大多数科室的Ci值在0.3以下,与最优值1有较大差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多数科室病床工作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改善床位资源使用差异明显的局面,医院应加强不同科室间的协调合作,将原本分散在各科室的床位资源整合至全院范围内统筹管理。同时为提高床位效率,各科室应进行独立分析,组建改善团队,善于利用根因分析、追踪方法学、戴明环等工具,从发现病床利用不善问题、找出根源到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并形成经验总结,引导科室逐步改善床位使用。而科室运营管理专员则更要前瞻性地定期分析数据,加强科室精细化管理,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工作漏洞。此外,随着医院日间服务中心的成立、入院服务中心的完善,应该积极推进日间手术的开展,落实入院前检验检查、术前访视等工作的前置,从而推进医疗资源周转效率提高,降低住院病床压力。
3.2 业务量与业务能力是导致病床利用差异的主要因素
产科作为医院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具有较强竞争力,其资源利用率、床位负荷程度、工作效率在原始数据中就排在前列,入院人数在全院位列第一,而且产科与其他疾病科室相比较为特殊,有研究也指出其在疫情期间业务量下降幅度低于全院评价水平[13],来院就诊人员依旧较多,所以更加必须保持高效率状态。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的基本要求是年床位使用率在93%-97%、平均住院日≤8天,产科在疫情期间的月份统计指标仍达标,服务质量高,表明医院基本上满足了妇女患者需求。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作为非疫情密切相关科室,8月的入院人数、转入人数分别占全部科室的16%、9.5%,在满足医院疫情期间收治规定的情况下患者数量仍然较多,从而使病床利用率更高,加之神经内科对多种疾病修订了规范的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科室效益较好,但疾病难度系数及其他因素导致平均住院日较高,从而在综合评价中分数与产科有较大差距。医院的消化内科各项业务指标居扬州市同级医院前列,特别是内镜治疗技术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疫情状态下消化内镜对部分患者的处理较外科手术有优势[13],在入院人数与出院人数上没有受到较大影响,病床的工作效率较为平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潜在涉疫科室,收治患者需要严格把控,在启动传染病防护措施下8月份有65名入院患者,人员密度适中,病床有一定的利用率又不过于饱和,这也给消毒工作、科学防控提供了支持。总体而言,在特殊时期的防疫政策下,在原则上不允许加床并空1-2个房间作为疫情期间应急使用的方案下,不少科室能够完成基本医疗任务,为患者提供具有可及性的服务。
8月受疫情影响,口腔科、眼科、高级专家门诊等9个科室暂时停诊,且患者在疫情期间的主观避免就医亦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就医人数减少,这对部分科室的床位利用效率产生了影响,加之部分病种例如口腔疾病以门诊操作为主,入院人数较少,相反有些疾病构成则以慢性疾病为主,平均住院日长。创伤中心、口腔科、风湿免疫科、临床心理科、全科医学科这5个病床工作效率低下的科室,皆为入院人数与转入人数少、病程较长的科室,而原本配置了较多的床位。医院应重视这些科室,有必要根据更多的历史数据,进行床位的调整,以避免较高的沉没成本以及可能对总体病床工作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3.3 保障疫情常态化下科室病床工作效率是重点
由以上综合结果可知多数科室病床工作情况有较大改善空间。适宜的床位工作效率对医院高效运转有着重要意义,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的两个极端都会带来些许隐患,前者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病房拥挤程度,同时还可能造成病床清洁不彻底导致院内交叉感染[14],增加医疗风险发生概率;后者则会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配置的设备物资是较高的沉没成本,会导致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运营成本升高。因此长期来看,医院针对科室间病床工作效率差异应该有动态调整策略,管理者应多关注病床运转数据,适时、有针对性地调整配置,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对于特殊的低效率科室,应依据具体疾病特点采取相应方案,例如针对病程长的病种,医院应该提高技术水平,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鼓励患者下转到社康中心进行康复,在缓解患者本院长期占床现象的同时也促进推动分级诊疗;适宜病种尽量开展日间治疗与日间手术,加快资源周转。对由患者较少导致病床利用率不高的科室而言,可在条件允许下开展新技术与新项目,扩大收治范围,同时可积极参与跨科室收治患者,主动为化解患者等待病床与病床等待患者之间的矛盾创造条件,更好推动全院床位资源共享。总之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特点,以按病种分值付费试行为抓手,探索疾病与治疗的内在规律,让患者在享受价值医疗的同时提高科室的运行效率。同时,应构建综合的床位考核指标与协调机制来提升科室服务水平,激发医务人员的业务积极性,响应公立医院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最后,医院还需增强依据形势调整运营策略的能力,三级公立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必须平衡多层面的医疗需求[15],调整院内资源配置,加强“平战结合”建设能力,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不损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外疾病患者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暂停常规医疗服务可能严重延迟了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16],医院应确保弱势群体平等获得医疗服务,同时仔细考虑社会和经济成本。疫情下医院运营与疫情防控的平衡确实是一大挑战,医院应积极探索兼顾效率与效果前提下提高运行效率的多重路径,例如通过互联网医院的云诊疗,实现院前访视、院后监测与健康宣教,尽量减少患者住院日;通过“互联网+护理”,让患者在家进行康复,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患者也能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快补齐疫情下暴露的科室病床管理短板,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整合协调病床配置,以全新管理思维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原始数据通过TOPSIS法定量反映了37个科室间的优劣差异并剖析了其中的原因,为医院管理者优化运营决策提供依据。TOPSIS法是具有通用性的综合评价法,但本研究未纳入各科室收治病人的疾病严重度、诊疗过程等作为调节变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只进行了横向对比,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对病床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