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基于双系统模型的机制探讨*

2022-09-20李晓明刘小丹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冒险量表问卷

李晓明 刘小丹 戴 婷

(1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沙 410081) (2 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长沙 410081)

1 引言

冒险行为(risk-taking behavior)指个体面临趋避冲突时,为寻求某种利益或需求满足,明知有潜在风险或消极后果却仍去实施的行为(Ben-Zur &Zeidner, 2009)。双系统模型是解释青少年高冒险行为的经典模型,该模型从神经生物学的视角提出青春期的高冒险行为缘自负责抑制冲动的认知控制系统以及与奖赏、情绪相关的社会情绪系统的非同步发展(Shulman et al., 2016; Steinberg, 2008,2010)。青春期中期快速成熟的社会情绪系统会增强青少年对新异刺激的感觉寻求倾向,而发展较慢的认知控制系统还未成熟到足以抑制这些冒险冲动的水平(Casey et al., 2008; Steinberg, 2008),两种系统在发展时间上的差异导致处于青春期中期的个体在心理层面具有相对偏弱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从而使青少年比成人及儿童表现出更高的冒险行为(Ellingson et al.,2019; Figner et al., 2009)。

研究者从人格、环境或认知评估角度探讨了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成因(田录梅 等, 2018; 吴云龙等, 2017)。另外,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强烈,其高冒险行为也往往易受情绪因素的驱使(Botdorf et al., 2017)。以往研究多从情绪效价角度探讨情绪对冒险行为的影响(Hu et al., 2015),但对具体情绪的探讨相对缺乏。

焦虑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之一(孙丽萍 等, 2018),它是人类预感到潜在威胁时,主观上感到紧张、忧虑、烦恼,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同时出现亢进的一种情绪反应(Etkin, 2010)。焦虑分为两种形式: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李文利, 钱铭怡, 1995)。以往研究发现,焦虑与风险认知及决策关系密切(Nash et al., 2021),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成人群体。例如,以往研究发现,焦虑会使个体更倾向做出保守行为,并提出认知资源因素、信息加工因素以及概率偏向因素等解释(古若雷, 罗跃嘉, 2008)。但也有研究发现,高特质或状态焦虑者的冒险水平反而更高(Miu et al.,2008; Xia et al., 2017)。少量涉及青少年群体的研究发现,高特质焦虑者更愿意交往吸烟的朋友,也更倾向于表现出强烈自杀想法等危险性冒险行为(Soleimani et al., 2017),但相关研究并未针对青少年群体深入探讨焦虑对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将基于青少年冒险行为领域的双系统模型,尝试从自我调控和感觉寻求角度探讨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间的关系。自我调控指个体有意识调控自己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以服务于当前目标,自我调控能力与大脑中负责认知控制的脑区及其功能有关(Shulman et al., 2016)。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们应对复杂风险情境下的决策行为具有密切关系,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具有直接预测作用(Duell et al., 2016; Figner et al., 2009),表现为低自控者更容易实施赌博、吸烟、饮酒、网络成瘾或犯罪等冒险行为(田录梅 等, 2018; 吴云龙 等, 2017; Cheung, 2016; Ha & Beauregard,2016)。以往研究发现,高焦虑会损伤个体的中央执行功能,降低其认知控制及自我调控能力(Pacheco-Unguetti et al., 2010; Wegbreit et al., 2015),这种损伤对于青少年而言尤为明显(Cohen et al.,2016)。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对于自我调控能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高焦虑可能会通过削弱个体的自控力而提高其冒险行为,即自我控制可中介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感觉寻求是一种寻求和探索新奇环境刺激的倾向(Zuckerman et al., 1978)。随着青春期荷尔蒙分泌增多,青少年的社会情绪系统会快速成熟发展,社会情绪系统的唤醒集中表现于大脑对奖赏的高敏感性,增强了青少年对刺激、新异及危险行为的追求(即高感觉寻求倾向)(Smith et al., 2013),由此导致青少年会表现出高冒险行为(Agilonu et al., 2017)。另一方面,感觉寻求或可调节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例如,青少年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其药物滥用的影响力会越大(Castellanos-Ryan et al., 2013)。双系统模型也认为青少年社会情绪系统的高度激活会削弱尚未成熟的认知控制系统的调控,即强烈的感觉寻求倾向会使青少年更易跨越理性认知系统的控制,表现出更强的冒险行为(Shulman et al., 2016;Steinberg, 2010)。对于高感觉寻求的青少年而言(相比于低感觉寻求者),其冒险行为会更易因其未发展完善的自控能力而增强(Peeters et al.,2017)。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在特质焦虑通过自我控制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中介过程中,感觉寻求调节了后半段路径,即对高感觉寻求的青少年而言,自我控制能力对其冒险行为的影响更大。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式,选取重庆市和湖南省长沙市城区三所普通中学(初一至高三)的1720名青少年(年龄范围12~18 岁)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共回收问卷1654 份(回收率为96.2%),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549 份(有效率为93.7%)。其中,男生746人,女生803人。初一261人,初二276人,初三228人,高一273人,高二282人,高三229人。平均年龄14.51±1.64 岁。其中父母婚姻状况(4 类评分):稳定1393人(89.9%),离婚87人(5.6%),单亲17人(1.1%),再婚52人(3.4%)。自评家庭经济状况(5 类评分):好219人(14.1%),较好538人(34.7%),一般723人(46.7%),差43人(2.8%),较差26人(1.7%)。

2.2 研究工具

2.2.1 特质焦虑问卷

特质焦虑问卷(Spielberger et al., 1983)是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分量表之一。该问卷共20个项目,例如“当我考虑我目前的事情和利益时,我就陷入紧张状态”。采用4 级评分,评分标准从“几乎没有”“有些”“经常”到“几乎总是如此”,个体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特质焦虑程度越高,其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8(李文利, 钱铭怡, 1995)。本研究采用中文版特质焦虑问卷(汪向东 等, 1999)测量青少年的特质焦虑水平,其中1、3、4、6、7、10、13、14、16、19 题描述正向情绪体验,需反向计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2.2.2 简版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Unger 等人(2016)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中文简版测查青少年的自我控制水平,共13个项目,例如“我能很好地抵制诱惑”,其中2、3、4、5、7、9、10、12、13 题负向描述自我控制,需要反向计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采用5 级评分,评分标准从“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其自我控制能力越好。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

2.2.3 感觉寻求量表

采用Wang 等人(2000)修订的第五版感觉寻求量表的中文版, 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0~0.94(Wang et al., 2000)。本研究主要探讨与冒险行为相关的感觉寻求,因此只选取第五版感觉寻求量表中的兴奋与冒险寻求维度(TAS)测查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倾向,共10个项目,量表为迫选形式,采用0、1 计分,每个项目包括两个选项,例如“A. 我很想自己能成为一名登山运动员;B. 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冒险登山”,选择感觉寻求的一项计1 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感觉寻求倾向越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0。

2.2.4 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

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由尚丽和张丽锦(2011)根据Weber 等人(2002)提出的冒险领域特殊性理论编制而成。该量表共33个项目,例如“公开表明你的品位或观点与朋友们的不同”,无反向计分题,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分4个维度:社会冒险、娱乐冒险、安全冒险和道德冒险,采用5 级评分,评分标准从“非常不可能”“比较不可能”“不确定”“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得分越高表明其从事冒险行为的倾向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

2.2.5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Radloff(1977)编制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在病人组及正常人组中均为0.90 以上,共20个项目,例如“我被一些通常并不困扰我的事困扰”,其中4、8、12、16 题负向描述抑郁水平,需反向计分。采用0~3 点的4 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抑郁程度越高。本研究采用中文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汪向东 等,1999)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水平,以排除抑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

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通过团体测试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此外,调查问卷的呈现顺序如下:指导语、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婚姻状况及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致谢。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了防止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的人为共变,本研究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有19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中第一个因子可以解释的最大变异量为18.54%,小于40% 的临界值(Podsakoff et al., 2003),说明本研究对各变量虽均采用问卷法进行测查,但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如表1 所示。因抑郁与特质焦虑和冒险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抑郁也将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随后的中介和调节分析中。由于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Crandall et al.,2017; McCoy et al., 2019; O’Brien & Mindell, 2005),因此,本研究也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后续分析。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

3.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 法,通过Hayes(2013)编制的SPSS 宏程序PROCESS(www.afhayes.com)进行自我控制中介效应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描述统计中先将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选择PROCESS 宏程序,将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抑郁放入控制变量中,选择简单的中介模型Model 4,设置Bootstrap Samples 为5000,置信区间为95%。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见表2)表明:特质焦虑对冒险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当放入自我控制这一中介变量后,特质焦虑不能显著预测冒险行为(β=0.06,t=1.94,p=0.052)。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表2 自我控制的中介模型检验

中介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控制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09, 0.16],不包括0,说明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12;此外,在引入自我控制后,特质焦虑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06,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00, 0.12],包括0,说明特质焦虑不能直接影响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和冒险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特质焦虑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冒险行为,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焦虑程度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差,个体从事冒险行为的倾向越高。对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控制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6.67%。

其次,在自我控制中介效应显著的基础上,为检验感觉寻求在特质焦虑通过自我控制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中后半段的调节作用,同样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 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具体操作步骤同上,选择模型M o d e l 14(Model 14 假设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理论假设模型一致),将性别、年龄、年级、父母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抑郁作为控制变量,检验结果见表3。将感觉寻求放入模型后,自我控制与感觉寻求的乘积项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β=-0.07,t=-3.58,p<0.001),表明感觉寻求能调节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影响。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进一步分析感觉寻求的调节效应,如表4 所示,随着个体感觉寻求水平的不断增加,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对冒险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也不断增大。简单斜率分析表明(见图1),对于高感觉寻求者(M+1SD)而言,自我控制对其冒险行为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simple=-0.59,t=-18.34,p<0.001);对于低感觉寻求者(M-1SD)而言,自我控制虽对冒险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其预测作用相对降低(βsimple=-0.42,t=-14.00,p<0.001)。

图1 感觉寻求对自我控制与冒险行为的调节作用

表4 感觉寻求对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的调节效应分析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个体的特质焦虑水平能负向预测其自我控制水平,并正向预测其冒险行为,而自我控制水平又可负向预测个体的冒险行为,进一步中介分析表明,自我控制可中介特质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支持了假设1。同时,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又被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所调节,支持了假设2,主要表现为: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其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高,这可能因为低感觉寻求者整体上的冒险倾向偏低,因此自我控制对其冒险行为的抑制作用会降低,相对而言,自我控制对高感觉寻求者冒险行为的约束作用会更突显。本研究发现,特质焦虑可提高青少年的冒险行为水平,同时也支持了双系统模型假设(Steinberg, 2010),表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控制系统)及感觉寻求倾向(社会情绪系统)有助于解释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间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证实了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负面影响,这也表明青少年的高冒险行为易受情绪因素所影响,高焦虑会削弱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提高了其冒险行为(尤其是高感觉寻求者)。本研究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了焦虑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对焦虑与冒险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在焦虑这一典型负性情绪背景下检验双系统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本研究也表明自我控制与感觉寻求倾向对青少年的风险行为存在交互影响(Castellanos-Ryan et al., 2013),但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对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Duell et al.,2016),这可能因为二者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存在文化差异,正如Duell 等人提出西方文化更鼓励青少年去自由探索与冒险,相对忽视个体对其行为的自我约束,由此导致在西方文化下,自我控制难以影响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间的关系,呈现出二者相互独立的影响模式。Duell 等人也提出东方文化更强调个体对行为的自我约束,使二者更易出现交互作用,本研究也发现这种自我约束的优势尤其表现于高感觉寻求的青少年群体中。

本研究也提示教育者应重视焦虑对个体心理行为的这一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如初三及高三时期的学生),此时除了情绪及学习问题外,教育工作者也应重视有效规避学生可能因高焦虑所诱发的高冒险行为,并思考如何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控力对其进行有效干预(Rosenbaum et al., 2017)。另外,本研究发现,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除了可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外,还可调节自我控制对其冒险行为的影响。双系统模型认为相比于成年人,青少年会对环境中的情绪信息更加敏感,例如,当青少年处于令人激动的环境或有他人在场时,其社会情绪系统更易被激活,此时更容易受限于其尚未成熟的自我调控能力而表现出高冒险行为(张玮玮, 朱莉琪, 2021),这也表明教育工作者可通过营造舒缓的外部环境来抑制其冒险行为。

本研究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的被试取样在地域及学校类型的代表性上存在不足,未来可以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以进一步检验相关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其次,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初步探讨了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未来可采用实验法客观操纵青少年的焦虑状态或通过自我损耗任务操纵其自控状态以进一步考察状态焦虑及状态自控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未来可进一步基于双系统模型探讨其他具体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以检验在其他情绪背景下,双系统模型是否仍能成为其有效的解释机制。

5 结论

(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可调节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猜你喜欢

冒险量表问卷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第六章无奈的环球冒险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