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 快乐成长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2022-09-20曹旭玲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育小班家园

■文/曹旭玲

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其教学目标并非以智力教育为主,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的优势,针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学习情况等,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文章以“家园共育,快乐成长”为主题,讲述了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并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出发,探讨了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

小班幼儿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通常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一些事情,独立能力不足。在家园共育下,幼儿园与家庭积极沟通、合作,为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让幼儿获得学习成就感。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对外界环境和充满挑战性的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幼儿在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新技能的过程中,其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达成教学活动的目标。

第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提升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属于被照顾的角色。身边的长辈常常帮幼儿安排好各种事项,这导致幼儿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自我认同感较低。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幼儿能够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强化自我服务能力,进而提高服务他人的能力,在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价值,逐渐提高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日常活动中通常以感官接触来获得直接经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掌握相应的技能,深化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二、家园共育模式下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模式,整合了家庭教育资源与园所教育资源,通过双方的协同合作,为幼儿创设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笔者将围绕家园共育的模式,从亲子游戏、合作引导、技能渗透、鼓励肯定和及时沟通等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亲子游戏,家长幼儿一起玩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与幼儿一起玩,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学习经验,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里,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系扣子,让幼儿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基于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游戏,帮助幼儿掌握穿衣服、脱衣服的技能,如“给娃娃穿衣服”比赛。家长与幼儿分配好相同的玩偶与服装,两个人比赛,看看谁给娃娃穿衣服穿得最快、最整齐。在游戏结束后,家长可以耐心地为幼儿讲解,示例对话如下。

家长:“娃娃的上衣扣子没有系整齐,看起来就怪怪的。你在系扣子时,要从上往下看,每个扣子宝宝都有自己的家,不然就会有小扣子没有房子住了。”

幼儿:“喔!我知道了。”

家长:“那我们再试一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针对幼儿学穿衣服,创设了“给娃娃穿衣服”亲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

此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构建新的亲子游戏,如“整理行李我最快”比赛、“生活技能我最强”抢答赛等。教师可以组织家庭之间展开竞赛,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成长。

(二)合作引导,教师家长共同教

家园共育的主要特点是“共”。在共育环节中,教师与家长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到“共同教”,让幼儿在园和在家期间都能得到良性的成长与发展,合力构建“1+1>2”的教育模式。在合作教育中,双方可以交换教育经验和幼儿成长动态,分析幼儿的行为及思维发展特点,突出双方合作教育的优势,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合作教学中,家长与教师要多沟通。小班幼儿在初入园阶段不熟悉集体生活,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家长不了解园所的教育内容。这时,家长和教师要增加沟通次数,双方在交流中共同制定幼儿的成长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比如,在入园初期,教师会鼓励幼儿自主进餐,教会幼儿正确的用餐方式。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一些小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内的生活状态。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教育内容,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家长缺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当幼儿在家中哭闹、扔东西时,家长就会立刻满足幼儿的要求,这并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沟通,共同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建议或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幼儿教育中的难题。家长也可以主动与教师沟通,告知小朋友在家里的一些情况。双方协同合作,将家园共育的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技能渗透,技能练习不间断

生活自理能力是多种技能的整合。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教师与家长要利用好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向幼儿渗透一些生活技能,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间断地练习,促使其更快地学会多种知识、技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一日生活由领域课程、区域游戏、自由活动、盥洗如厕、早午用餐等多个环节组成。教师可以在这些环节中加强对幼儿知识技能的渗透。在清晨入园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将书包整齐地放入柜子,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盥洗如厕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冲厕所,在洗手时学习“七步洗手法”,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在用餐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拿稳小勺子、扶好小盘子等,帮助幼儿掌握自主用餐的能力。这些环节是幼儿每天经历的流程,教师在不同的环节加强技能渗透,能够让幼儿得到不间断的练习,形成常规化的教学模式。

(四)鼓励肯定,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受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小班幼儿做事情的完成度不高,经常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鼓励和肯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学习与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使其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幼儿尝试自己穿鞋时,可能会弄混左右脚,教师及家长应给予鼓励性的引导,如“哇!你没有依靠别人的帮助,自己就穿上了鞋子,你真棒呀!但是看起来有一些怪怪的,我们要不要再试一下呢?”幼儿听到来自外界的肯定和鼓励后会再次尝试,在正确地穿好鞋子后,教师及家长可以表扬幼儿:“哇!你真是个聪明又厉害的小朋友,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样的肯定性语气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在未来的生活中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新活动,逐渐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外,一些幼儿性格较为内向。面对这样的幼儿,家长和教师更要给予鼓励。如在发现幼儿自己整齐地穿戴好衣物后,教师可以大声地对着全班幼儿说:“这位小朋友自己穿好了所有衣服,他太厉害了,我们一起为他鼓掌。”当众的表扬与鼓励能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及时沟通,保持目标一致性

在家园共育下,幼儿就像一辆“车”,家长与教师就是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只有共同驶向一个方向,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家庭与园所的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在共同努力下,为幼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使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沟通模式。比如,教师使用微信公众号、QQ群聊、微信群聊等途径,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方法。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汇总家长们的意见,由家长委员会代表与教师共同协商,一同制定幼儿的教育方案。家长在遇到教育问题时,也可以求助教师,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教师也可以定期向家长分享幼儿在园内的动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让家庭与园所“零距离”,一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家园合作可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家庭与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好合作的机会,从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分享幼儿的成长动态,共同分析幼儿的成长现状,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形成“1+1>2”的教育模式,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猜你喜欢

共育小班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