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2022-09-20■文/魏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管子幼儿园游戏

■文/魏 霞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课程,与游戏活动密不可分的,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深入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并将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紧密结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与发现,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课程游戏化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一、课程游戏化理念概述

(一)课程游戏化的概念

所谓课程游戏化,指教师在确保基本活动时间的前提下,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将游戏融入课程。课程游戏化以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让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强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教育活动统统变成游戏,而是使教育活动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开展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游戏化的价值

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游戏化丰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幼儿搭建了一个有趣、生动、自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愉悦中掌握知识,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课程游戏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首先,课程游戏化真正体现了游戏的教育功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不足,不能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游戏中蕴藏的教育价值难以发挥作用。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推进课程教学,达成课程目标,课程与游戏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突出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从而获得自主性发展。最后,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游戏化教学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经验,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游戏化在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运用

在教师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任务隐藏并融入各种游戏之中,通过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方式,把“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五大领域的知识点渗透其中,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游戏与课程相结合,开展了以下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组织“追逐音乐”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专注力

音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意识,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的各项感知能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对音乐课程进行游戏化设计,在课程中融入游戏环节,让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聆听音乐、关注音乐,有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在“猫和老鼠”音乐游戏化活动中,笔者根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了儿童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作为游戏中追逐环节的配乐。笔者将该音乐分为三段,分别对应故事的三个情节。其中A段音乐对应的故事是老鼠出门。在这段音乐中,幼儿要扮演小心翼翼的“小老鼠”,一边行走一边观察,准备拿取食物。B段音乐对应的故事是老鼠拿到食物后快速奔跑。在B段音乐中,“小老鼠”拿到了食物,它们互相协作配合,交替完成取食物、递食物、将食物传递回家的动作,尽量不要发出任何声音。C段音乐对应的故事是猫追逐老鼠。当这段音乐出现时,“小老鼠”需要快速放下手中的食物,迅速跑向“家”中,要避免撞到各种障碍物,不要惊动猫。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随时关注音乐节奏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完成了表演。只见“小老鼠”们在音乐响起之后悄悄地潜入厨房,拿取食物,互相传递食物,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小老鼠”手上的动作变快,并且绷紧了自己的身体。C段音乐节奏骤然加快,猫被惊醒,“小老鼠”在疾风骤雨般的音乐节奏中迅速跑回“鼠洞”中。本次音乐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幼儿们一边表演,一边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随时调整肢体动作。这丰富了幼儿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专注力。

(二)组织“奇妙的管子”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与活动中让幼儿认识生活事物,形成生活常识,拉近幼儿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幼儿在愉悦玩耍中认识生活,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教师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主题活动时,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提取主题,设计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主题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生动丰富的体验。

笔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奇妙的管子”主题游戏化活动。小班幼儿的活动以用管子吹泡泡为主,中班与大班幼儿的活动以管子拼图、管子手工画、管子迷宫为主。笔者还将大量吸管放置到美工区,鼓励幼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吸管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玩耍中提高认知能力。在大班“奇妙的管子”游戏化主题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认识生活中的管子”“你了解生活中的管子吗”和“展开你的想象,管子还可以做什么”。首先,笔者带领幼儿到美工区域,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管子的图片,同时引入管子主题的绘本,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了解管子。其次,笔者引导幼儿寻找隐藏在美工区域中的各种管子,当幼儿发现了一根管子时要大声说出它可能出现的场所,如卫生间、厨房、餐厅、可乐杯等,只有正确说出管子可能出现的场所,才能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这个游戏环节活动时间为3分钟,以收集管子最多的幼儿获胜,获胜者可以在下一环节自主选择队友并且成为小队长。最后,笔者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找出不同管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在这次生活教育游戏化课程中,笔者灵活搭配绘本、故事、趣味情境和生活材料等元素,设计了契合幼儿实际生活、具有较强自主性的游戏活动环节,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幼儿在游戏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参与游戏,完成闯关,丰富了生活经验。

(三)组织“神奇的数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幼儿园教师组织数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系统的数字认知,启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为了更好地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笔者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神奇的数字”主题活动。活动中,笔者将香蕉、苹果、橘子随机分发给每一名幼儿,请幼儿统计手中水果的整体数量。幼儿在统计过程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方式,加深了对数字1至10的了解,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数字在幼儿眼中不再单一、枯燥,而是变得立体和生动。幼儿能够清晰地知道“3比2大”“2个比1个多”,形成对数字的系统认知。同时,生动有趣的数字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为幼儿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游戏化理念,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游戏化课程内容,搭建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以游戏为手段开展活动,实现了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园的教学教育特点,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管子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