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力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

2022-09-20■文/高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小共育家园

■文/高 睿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家园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幼小衔接目标,家庭和幼儿园要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将来的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一、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意义缺乏深刻了解。有的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工作,缺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意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参与家园合作,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不清楚。其次,教师忽略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幼儿年龄尚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较强,且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家园共育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时,教师常常将切入点放在家长上,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主动性,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最后,家长和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就是培养幼儿的读、写、算等学习能力,不重视对幼儿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方法

(一)搭建有效的家园沟通平台

做好家园沟通,有助于家园双方合作共育,更好地落实幼小衔接工作。教师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与家长共同搭建家园共育的沟通平台,为有效开展幼小衔教育接做好铺垫。

幼儿入园和离园时,是家长和教师沟通交流的重要时机,借此时机,家长要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家的主要表现。双方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及时找出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教师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引导家长主动支持幼小衔接工作。对于教师来讲,家园共育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家长通过参与家园共育活动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亲身感受幼儿在园内的成长过程,及时优化教育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幼儿的情况。

(二)以多种形式让幼儿亲近小学

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时间,带领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去参观附近的小学,让幼儿对小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消除幼儿对小学的抵触和排斥感。幼儿参观了小学的图书馆、食堂、操场和体育馆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幼儿了解到在小学可以学习知识、认识新朋友,就会对自己未来的小学生活产生憧憬。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小学,体验生活,能够让幼儿了解小学、亲近小学,向往小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维持好秩序,确保幼儿参观和体验的过程是有效的。

教师可以在大班组织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在班上组织“我是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幼儿背上书包(书包里放入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多给幼儿讲述小学生活的乐趣,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又如,教师还可以开展“我心目中的小学”主题绘画活动,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幼儿表达心中向往的小学生活。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小学生活和幼儿生活是不同的,让幼儿对步入小学充满好奇和向往。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幼小衔接知识讲座,邀请家长来参加,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怎么样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等,使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从思想上做好入学的准备。为了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家长可以适当减少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多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学习习惯。

(三)模拟小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都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但是学习内容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幼儿园的生活以玩耍为主,但小学的节奏明显加快。所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指导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行为规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首先,笔者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有时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以培养幼儿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增强幼儿的学习自觉性。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笔者经常在班级内进行“整理小书包”的主题活动。活动中,笔者先做示范,将幼儿学习中常用的笔盒、本子和铅笔、卷笔刀等文具,有条理地收纳进一个档案袋中,然后以比赛的方式让幼儿自行整理文具,从而锻炼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强化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其次,笔者有意识地把大班下半学期上课时间延长到30分钟左右,尽量接近小学的课堂时间,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在教室环境布置上,笔者模仿小学教室的课桌椅排列形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游戏时,笔者引导幼儿模拟小学生上课和举手发言的情境,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课堂情景。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一日生活中,笔者着重督促幼儿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和就寝的习惯,让幼儿逐步形成规律的生物钟,为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准备。

(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增强自理能力,加强幼小衔接,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家园双方要形成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家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饭,学会扫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家务。在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铅笔和削笔刀、整理书包和床铺、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自我保护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和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比如,笔者构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课程,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由五至六名幼儿组成。在一日生活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合作且共同监督做好学习物品整理、餐桌整理和午睡前衣物整理工作,这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笔者尊重幼儿的意愿,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自主安排“课间十分钟”,如看图画书、走廊晒太阳、结伴游戏等,以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五)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幼儿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并与教师和同学和睦相处,取决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证明,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与新伙伴互相学习;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融入新集体的过程比较长,而且容易与新伙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容易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懂得人际交往的规则,学会尊重与分享,与人为善。家长应多带幼儿走出家门,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同龄人交往,让幼儿体会到结交朋友的乐趣,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教导幼儿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教幼儿遇到危险如何求助等。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如读、写、算等。因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园双方要加强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让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以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和持久性。另外,家长要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让幼儿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小学的正规系统地学习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园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手段。幼小衔接工作单靠幼儿园或者家长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紧密合作,才能让幼儿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幼小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